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对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31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常规出院指导以及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和对照组(仅仅单独进行出院指导以及电话随访),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价两组生存质量,将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Barthel 指数以及GQOL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以及出院6个月后Barthel 指数评分相对于出院时均有所升高(P<0.05),但研究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各方面指数都无显著区别(P>0.05),但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各项GQOL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 延伸护理服务 独立生活能力 生存质量 影响分析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主要是因为多方面因素作用导致机体脑循环障碍,引发急性脑血管性意外事件或者弥漫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综合征所致[1]。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而且复发率较高,虽然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已经显著降低,但是该病的致残率仍然比较高,很多患者常常会遗留全身或者局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2]。因为医院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恢复到康复期后即可出院,但是整个康复期很长,加强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3]。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结果均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31例患者實施延伸护理服务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磁共振或者头颅CT检查确诊,并且排除了严重心、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肿瘤患者。现将31例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组中男性10例,女6例;患者年龄平均(53.1±6.2)岁。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7例;患者年龄平均(52.6±6.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发现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都应该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功能康复训练,强调出院注意事项,并且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2.1 健康宣教以及出院指导
在患者入院就诊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解介绍疾病的相关专业知识、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强调按照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协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和专科医师共同编制康复指导手册,这样便于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基本的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要点、脑卒中预防知识等。
1.2.2 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
1.2.2.1 建立专门的病历档案
护理人员、专业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等应成为一个专门的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对出院的每一位脑卒中患者专门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家庭条件、文化程度等各方面信息,还应该记录出院时功能状况以及出院后各阶段评估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
1.2.2.2 制定延伸护理服务计划
延伸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应该在患者出院时客观、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后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个体化、动态的、科学的护理方案。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床上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等。
1.2.2.3 回访
患者出院后应该每隔15d进行1次电话回访,每一个月进行家庭访视1次,连续半年时间。在回访的过程中主要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日常饮食起居、药物服用情况、康复训练情况等,同时应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自我监测技巧以及护理技巧,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其次,在回访中,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以通俗易懂、极具亲和力、简洁的语言,这样可以使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时、详细记录每次回访情况,若患者提出任何问题应该详细解答。每次回访后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适当调整患者下阶段的护理指导计划以及康复训练计划。
1.2.2.4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该使患者多了解关于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脑卒中,使患者明白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甚至恢复自己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护理。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包括上下楼梯、穿衣、大小便、进食、行走、修饰、沐浴、洗澡等等,总分是百分制,95分以上说明患者可独立自理生活。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价两组生存质量,总分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6.0,用%表示计数数据,用(X±S)表示计量数据,分别用t或者X2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以及出院6个月后Barthel 指数评分相对于出院时均有所升高(P<0.05),但研究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GQOL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各方面指数都无显著区别(P>0.05),但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各项GQOL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2。
3 讨论
目前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表明[4],人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人脑功能也具有重建性,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障碍。但是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较长,患者出院后无法像在医院一样接受专业护理指导,很容易导致复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延伸护理服务[5]。本组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在常規护理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后,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以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和郑霄虎等[6]研究报道基本相符。由此可见,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良好。延伸护理服务体现的是“人文关怀”以及整体护理理念,主要是为了满足患者出院后持续护理需求,使患者出院后也可以得到优质护理服务[7]。延伸护理服务有助于加快未受损脑组织的功能代偿,促进细胞重建,建立大脑侧支循环,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艳霞,彭丽彬,陈劲.健康俱乐部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28-1530.
[2]高建洪.对86 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电话回访[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125-126.
[3] 王玉中,王秀霞.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957-960.
[4] 张小燕,许继晗,苏永静,等.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7):294-296.
[5]徐燕,吴丽娥,闫春华.心理康复联合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2,7(2):151-153.
[6] 郑霄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12):10-11.
[7] 闫敏,张锦丽,李玲.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3):72-74.
【关键词】 脑卒中 延伸护理服务 独立生活能力 生存质量 影响分析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主要是因为多方面因素作用导致机体脑循环障碍,引发急性脑血管性意外事件或者弥漫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综合征所致[1]。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而且复发率较高,虽然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已经显著降低,但是该病的致残率仍然比较高,很多患者常常会遗留全身或者局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2]。因为医院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恢复到康复期后即可出院,但是整个康复期很长,加强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3]。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结果均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31例患者實施延伸护理服务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磁共振或者头颅CT检查确诊,并且排除了严重心、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肿瘤患者。现将31例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组中男性10例,女6例;患者年龄平均(53.1±6.2)岁。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7例;患者年龄平均(52.6±6.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发现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都应该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功能康复训练,强调出院注意事项,并且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2.1 健康宣教以及出院指导
在患者入院就诊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解介绍疾病的相关专业知识、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强调按照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协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和专科医师共同编制康复指导手册,这样便于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基本的功能康复训练护理要点、脑卒中预防知识等。
1.2.2 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
1.2.2.1 建立专门的病历档案
护理人员、专业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等应成为一个专门的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对出院的每一位脑卒中患者专门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家庭条件、文化程度等各方面信息,还应该记录出院时功能状况以及出院后各阶段评估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
1.2.2.2 制定延伸护理服务计划
延伸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应该在患者出院时客观、全面的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后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个体化、动态的、科学的护理方案。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床上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等。
1.2.2.3 回访
患者出院后应该每隔15d进行1次电话回访,每一个月进行家庭访视1次,连续半年时间。在回访的过程中主要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日常饮食起居、药物服用情况、康复训练情况等,同时应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自我监测技巧以及护理技巧,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其次,在回访中,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以通俗易懂、极具亲和力、简洁的语言,这样可以使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时、详细记录每次回访情况,若患者提出任何问题应该详细解答。每次回访后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适当调整患者下阶段的护理指导计划以及康复训练计划。
1.2.2.4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该使患者多了解关于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脑卒中,使患者明白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甚至恢复自己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护理。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包括上下楼梯、穿衣、大小便、进食、行走、修饰、沐浴、洗澡等等,总分是百分制,95分以上说明患者可独立自理生活。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价两组生存质量,总分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6.0,用%表示计数数据,用(X±S)表示计量数据,分别用t或者X2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以及出院6个月后Barthel 指数评分相对于出院时均有所升高(P<0.05),但研究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GQOL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各方面指数都无显著区别(P>0.05),但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各项GQOL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2。
3 讨论
目前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表明[4],人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人脑功能也具有重建性,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障碍。但是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较长,患者出院后无法像在医院一样接受专业护理指导,很容易导致复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延伸护理服务[5]。本组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在常規护理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后,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以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和郑霄虎等[6]研究报道基本相符。由此可见,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良好。延伸护理服务体现的是“人文关怀”以及整体护理理念,主要是为了满足患者出院后持续护理需求,使患者出院后也可以得到优质护理服务[7]。延伸护理服务有助于加快未受损脑组织的功能代偿,促进细胞重建,建立大脑侧支循环,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艳霞,彭丽彬,陈劲.健康俱乐部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28-1530.
[2]高建洪.对86 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电话回访[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125-126.
[3] 王玉中,王秀霞.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957-960.
[4] 张小燕,许继晗,苏永静,等.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9(7):294-296.
[5]徐燕,吴丽娥,闫春华.心理康复联合路优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2,7(2):151-153.
[6] 郑霄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12):10-11.
[7] 闫敏,张锦丽,李玲.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