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互动式课堂,就是指通过创设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师生平等交流探讨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各种观点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激发出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打造出一堂堂互动式数学精品课堂,就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打造出一堂真实有效的互动式数学课堂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讲究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师生的真诚合作以及情感的和谐交融,互动式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见成效。
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根据各人水平的差异,设置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形成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例如在设计《解直角三角形》例题时,让一组设计黑板文字叙述,一组图示说明,再一组到室外放气球计算高度。要创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辩。要注意参与的差异性,要求要灵活,形式忌死板,评价要区别对待。课堂上的情感交融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主要动力。老师的态度要和蔼、亲切,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体现平等。教师特别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观点,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要放手让同学们去伪存真,弄清是非。
在运用课堂教学策略时,也不能忽视“人际合作策略”,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环境,合作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互动课堂的必要条件。要学会运用表达技巧来强化表达效果。如在讲“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出公式,许多同学对此感到不好理解。可设计让四名同学扮演两队互不认识的队员,上台握手问好,队员身背xyab标识(其中x 、y为甲队,a 、b为乙队)。让同学们观察他们握手的次数,通过观察来理解这一公式。
二、互动课堂实施流程
我们强调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的思维,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它没有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和作用,只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教师和学生两个中心,这两个中心是此起彼伏、交替出现的。以教师为中心时,要讲出深意,把学科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揭示出来,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迅速建立和健康发展。
三、互动课堂几个注重问题
1.角色转变,观念更新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一方面,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过去,老师的形象就是一位知识传授者,现在要转变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另一方面,教师应从一个体力和脑力的劳动者转变成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进步,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也要有明显的转变,对待学生的态度要平等尊重,始终要以赞赏、激励的目光看待学生,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注重过程,强调体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纯粹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断积累起来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对数学的缜密的思考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经过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复实践得来。所以,要强调“过程”,要彻底改变传统的 “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
3.摒弃传统,多元评价
传统教育,评价学生都是依据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张试卷定终身。分数成为评价唯一的依据。这样,导致学生走极端,教育走极端,一切向“分”看,使学生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要求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指标体系,提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重建自信、认识自我、张扬个性,激发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当然,无论教学怎样改革,都不能全盘否定课堂讲授。实践证明,“讲授”仍然是当前教学活动中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讲授的固有“优势”还将会长久的在教学实践中延续,并形成自己的值得继承的传统。新课改强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传统讲授”似乎失宠。其实,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都必须练就一套能说会道的本领,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如沐春风。老师一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有无数的学生深深喜欢上你的课堂,喜欢上这门学科,多年以后都不会忘记他曾经在课堂上展现的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第二中学)
一、讲究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师生的真诚合作以及情感的和谐交融,互动式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见成效。
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根据各人水平的差异,设置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形成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例如在设计《解直角三角形》例题时,让一组设计黑板文字叙述,一组图示说明,再一组到室外放气球计算高度。要创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辩。要注意参与的差异性,要求要灵活,形式忌死板,评价要区别对待。课堂上的情感交融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主要动力。老师的态度要和蔼、亲切,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体现平等。教师特别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观点,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要放手让同学们去伪存真,弄清是非。
在运用课堂教学策略时,也不能忽视“人际合作策略”,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环境,合作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互动课堂的必要条件。要学会运用表达技巧来强化表达效果。如在讲“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出公式,许多同学对此感到不好理解。可设计让四名同学扮演两队互不认识的队员,上台握手问好,队员身背xyab标识(其中x 、y为甲队,a 、b为乙队)。让同学们观察他们握手的次数,通过观察来理解这一公式。
二、互动课堂实施流程
我们强调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的思维,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它没有否定教师讲授的重要和作用,只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教师和学生两个中心,这两个中心是此起彼伏、交替出现的。以教师为中心时,要讲出深意,把学科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揭示出来,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迅速建立和健康发展。
三、互动课堂几个注重问题
1.角色转变,观念更新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一方面,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过去,老师的形象就是一位知识传授者,现在要转变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另一方面,教师应从一个体力和脑力的劳动者转变成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进步,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也要有明显的转变,对待学生的态度要平等尊重,始终要以赞赏、激励的目光看待学生,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注重过程,强调体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纯粹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断积累起来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对数学的缜密的思考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经过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复实践得来。所以,要强调“过程”,要彻底改变传统的 “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
3.摒弃传统,多元评价
传统教育,评价学生都是依据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张试卷定终身。分数成为评价唯一的依据。这样,导致学生走极端,教育走极端,一切向“分”看,使学生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要求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指标体系,提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重建自信、认识自我、张扬个性,激发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当然,无论教学怎样改革,都不能全盘否定课堂讲授。实践证明,“讲授”仍然是当前教学活动中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讲授的固有“优势”还将会长久的在教学实践中延续,并形成自己的值得继承的传统。新课改强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传统讲授”似乎失宠。其实,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都必须练就一套能说会道的本领,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如沐春风。老师一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有无数的学生深深喜欢上你的课堂,喜欢上这门学科,多年以后都不会忘记他曾经在课堂上展现的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