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用表面电极测试小儿桡神经传导功能的可靠性,获取不同年龄期小儿桡神经运动、感觉传导功能正常值及发育规律。
方法同时采用表面电极和针电极对40名不同年龄小儿桡神经运动传导功能作对比测试,以确认前者准确性;再以表面电极获取128名0~14岁不同年龄期健康小儿桡神经运动、感觉传导功能各项参数,分析发育规律;并对其临床应用作初步验证。
结果(1)表面电极可在任何年龄小儿获得清晰的桡神经运动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其传导速度(MCV)及潜伏期与针电极测试结果高度一致(r分别为0.95、0.84) 。(2)以表面电极测试,可在任何年龄小儿中获100%的桡神经CMAP出波率;向近端移动记录电极后可使~3岁和~14岁年龄组F波出波率增高到100%。然而,半岁前很难以表面电极记录到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3岁前出波率约50%,年长儿仍不超过90%。(3)获得各个年龄组小儿桡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功能的正常参数,包括MCV、远端潜伏期、波幅、时程等。出生时MCV已达年长儿的2/3,~3岁组与~14岁组差异不再有显著意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MCV有类似发育规律。(4)以获得的正常值范围为依据,明确了22名桡神经损伤患儿的诊断和病变性质。
结论表面电极能较好地替代针电极准确地完成各年龄小儿桡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测定。由于操作的非损伤性质,为其在儿科临床广泛应用,并提高对桡神经疾患诊断水平创造重要条件。然而,当以表面电极未能诱出其感觉电位时,仍需加作针电极测试,才能肯定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