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学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升学的压力、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增高,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中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体质水平明显下降。很多学生和教师对中学体育课程的现状不满。解决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已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1.1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停留在传统的结构模式上,内容刻板,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缺乏生动活泼的气氛。新课标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实施模块教学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强调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从而体验到从事运动的各种乐趣。
1.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在消极无奈中联系,甚至发展为恐惧。因此,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制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首先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自信心,形成练习兴趣。
2.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环境是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综合表现,是教师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怎样增强体育教育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强体质,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应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2.1合理布置场地器材
体育课堂宽畅,学生视野开阔,外界信息通过传导神经的兴奋性到达大脑中枢,这种条件反射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保证课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跑道的布置,整齐标准的道宽,起点终点的设置,都能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反映;投掷区的夹角边线,一米的间隔弧线,这些场地的布置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视觉反映,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学习积极性提高,为下一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做好准备。器材的准备是体育课堂运动量与运动密度的基本保证,也是上好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相应数量的器材设备,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上好体育课。因此应课前准备、检查好该堂课的体育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使得学生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境。
2.2教学内容的选用
体育教师在把握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性这一点时,必须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自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项目要和娱乐活动结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自锻能力的养成。过去的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枯燥乏味,田径内容较多,而现在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都可以选进教学内容,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变老师要我上体育课为我喜欢上体育课。因此要注意选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2.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环境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4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这就像我们所说的“注入式”、“填鸭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的采用应注意是否沟通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生积极性提高在心理上表现为主动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求知欲强烈;在生理上反映为大脑兴奋性增强,激素分泌增多,心肺系统活动加强;课堂行为和效果方面表现为能接受较大的运动强度和密度,技术掌握加快,锻炼的效果较好,不易发生伤害事故。当老师的劳动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时,教师的表率作用和施教水准将会更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体现教与学的积极性,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个。
3.1学校导向
学校的领导不应该让思想仍停留在追求“升学率”上,而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体育认识,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体育教学的环境与条件,购齐必要的体育设备,搞好场地建设,使学生和教职工有一个良好的体育实践环境。学校领导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更应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每年举行田径运动会和其他各类体育竞赛,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教学过程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要素组成的,各环节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来是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教师教学的一条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从这里发挥。课堂以外的社会教育,学校的导向教育,应在广域的范围内起号召和鼓励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像一根红线一样,由“自觉积极性原则”贯彻始终,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是诸多方面的,只要每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加强学习,就能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营建一个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课堂环境。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1.1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活动停留在传统的结构模式上,内容刻板,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缺乏生动活泼的气氛。新课标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实施模块教学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强调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从而体验到从事运动的各种乐趣。
1.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在消极无奈中联系,甚至发展为恐惧。因此,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制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首先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自信心,形成练习兴趣。
2.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环境是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综合表现,是教师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怎样增强体育教育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强体质,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应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2.1合理布置场地器材
体育课堂宽畅,学生视野开阔,外界信息通过传导神经的兴奋性到达大脑中枢,这种条件反射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保证课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跑道的布置,整齐标准的道宽,起点终点的设置,都能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反映;投掷区的夹角边线,一米的间隔弧线,这些场地的布置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视觉反映,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学习积极性提高,为下一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做好准备。器材的准备是体育课堂运动量与运动密度的基本保证,也是上好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相应数量的器材设备,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上好体育课。因此应课前准备、检查好该堂课的体育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使得学生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境。
2.2教学内容的选用
体育教师在把握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性这一点时,必须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自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项目要和娱乐活动结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自锻能力的养成。过去的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枯燥乏味,田径内容较多,而现在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都可以选进教学内容,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变老师要我上体育课为我喜欢上体育课。因此要注意选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2.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环境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4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这就像我们所说的“注入式”、“填鸭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的采用应注意是否沟通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生积极性提高在心理上表现为主动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求知欲强烈;在生理上反映为大脑兴奋性增强,激素分泌增多,心肺系统活动加强;课堂行为和效果方面表现为能接受较大的运动强度和密度,技术掌握加快,锻炼的效果较好,不易发生伤害事故。当老师的劳动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时,教师的表率作用和施教水准将会更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体现教与学的积极性,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个。
3.1学校导向
学校的领导不应该让思想仍停留在追求“升学率”上,而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体育认识,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体育教学的环境与条件,购齐必要的体育设备,搞好场地建设,使学生和教职工有一个良好的体育实践环境。学校领导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更应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每年举行田径运动会和其他各类体育竞赛,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教学过程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要素组成的,各环节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来是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教师教学的一条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从这里发挥。课堂以外的社会教育,学校的导向教育,应在广域的范围内起号召和鼓励作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像一根红线一样,由“自觉积极性原则”贯彻始终,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是诸多方面的,只要每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加强学习,就能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营建一个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