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天里的3桩官司
“阿凡达之父”詹姆斯·卡梅隆的麻烦是由一个叫做埃里克·莱德的家伙引起的,时间是2011年12月,而2009年12月,正是《阿凡达》上映时间。莱德是一个不出名的剧作家,他控告卡梅隆剽窃了他的“环保主题的3D影片”的创意。
这些事情原原本本地写在了向洛杉矶州立高级法院递交的材料里。按照埃里克·莱德的说法,他曾经构思过一个剧本,名叫《KRZ 2068》。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说,一个组织试图去殖民、掠夺某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但组织派出的间谍来到目的地,却发现这里的环境非常美好,简直就像是世外桃源一般,于是,后来,他反戈一击,成为了反对勘探掠夺行动的头领。
据莱德自己所言,当时他自己正是打算拍摄一部与《阿凡达》极其类似的影片,在1999年将这部影片的构思寄给了卡梅隆的制作公司“数字领域”,并吸引了“数字领域”高层的重视并立项拍摄。不过,到了2002年的时候,他突然被“数字领域”公司告知,这部名为《KRZ 2068》的电影拍摄计划被终止。直到2011年初,“数字领域”告知他卡梅隆在1999年前就写了这个故事。
不过,在这些年媒体的采访中,卡梅隆都说自己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了《阿凡达》的创意,只不过当时的特效技术不足以支撑他拍摄这样一部影片。直到2009年的惊天大作里,人们终于看到了这样的画面:2154年的某一天,人类的殖民飞船正驶向生物繁茂的潘多拉星……
在莱德大肆控诉“阿凡达之父”的时候,其他的势力也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他,卡梅隆也在接下来的短短10天里,先后分别遭到了3位“原告”的起诉,而焦点无疑都是《阿凡达》。
杰拉尔德·莫拉夫斯的《伊甸园守护者》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矿业集团企图破坏一个村落的植被,以达到攫取煤矿资源目的,于是生活在当地的土著居民为此奋起反抗。和《阿凡达》相似的是,在这个故事里,男主角是一个军人,身有残疾,甚至他来领导村民的原因,也是被“会发光的树种子”选中的。
而在一个名叫布莱恩·摩尔的男人眼里,卡梅隆无疑剽窃了自己的小说作品,因为在他的故事里,男一号正是因为热爱大自然而为之战斗的。他参加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是军事训练的项目,事实上却在与一位女性科学家完成一秘密任务。为此,摩尔甚至向卡梅隆和20世纪福克斯公司索赔20多亿美元。
卡梅隆的律师伯特·菲尔茨和20世纪福克斯公司都抨击科幻作家摩尔最近发起的诉讼毫无法律根据。菲尔茨打算在法庭上证明:摩尔的说法“毫无法律依据”。
“科幻到底”的导演
2009年底上映的《阿凡达》,无疑令接下来的一年成为了阿凡达年,也是卡梅隆年,甚至就连在这一年重新剪辑制作的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里,卡通形象“食猫鼠”被诡异地称为“卡梅隆舅舅”,不能免俗地打上了“阿凡达年”的印记。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出过史上最卖座的电影《阿凡达》。而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卖座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也是他的手笔,但无论如何,他最令人叫绝的还是科幻片。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可以说,从他第一次参与电影工作就注定了。
在卡梅隆14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布库里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当时卡梅隆被惊呆了,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之多,从此在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轰动了全球,詹姆斯·卡梅隆也看了,并激动地意识到:这就是他想要创造的东西。
其实与《星球大战》相比,《2001太空奥德赛》是一部“难看”的电影,它不是一部纯粹意义的科幻片,但其深邃的思想提供的是关于人类文明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如此,它的上座率远不及前者。有意思的是,导演斯坦利·库伯力克拍摄电影以进度慢、胶片损耗高著称,本人也不太获得奥斯卡的青睐。而卡梅隆在后来的路上几乎延续了这条路子:《阿凡达》花费了14年时间审慎构思,投资了5亿美元,在好莱坞同行看来,卡梅隆的确近似于一台烧钱的机器。
在意大利导演第一部电影《食人鱼》的时候,卡梅隆并不快乐,因为众所周知,卡梅隆一旦进入角色,就会成为一个苛求、专横的家伙,更何况,因为语言的差异,他和那些意大利电影工作者们格格不入,疾病和贫困也困扰着他——这些使他开始频发噩梦,在那个压抑的梦境里,一个机械杀手追杀着自己,这是一个来自未来的杀手,总是如影随形。后来,他更把这个噩梦写进了剧本《终结者》,这个本来只存在于他梦里的杀手,也一跃成为了施瓦辛格的招牌形象。据说,年少的詹姆斯·卡梅隆后来在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意大利工作室的门,用几个星期的时间用并不熟练的意大利式剪辑设备,做好了《食人鱼》整部片子。
后来他终于完成自己的心愿,第一次自编自导了在意大利就构想好的《终结者》。不过,那是7年以后(1984年)的事情了。制片人吉尔·安妮·赫德以一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终结者》的剧本,只花了650万美元,却赚得了7800万美元的票房,并且在拍摄期间,吉尔爱慕上这个男人的才华,她也成为了卡梅隆的第二任妻子。
杰克之后,还是杰克
在《终结者》胜利以后,卡梅隆的事业开始顺风顺水,随后的《异性》、《深渊》都引来一片叫好,卡梅隆并不满足,他觉得除了导演和剪辑技能之外,还应该利用电脑的特效,而他的一部最新力作《终结者2》也开始证明电影特技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制约元素的反而是人们想象力。
在《终结者2》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于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数字领域”,不久后“数字领域”发力,这就有了《真实的谎言》。在这部电影里,施瓦辛格驾驶的鹞式战机发射导弹打中跨海大桥的场面令所有看过这部影片的人记忆犹新。
就在人们以为他会将“机器美学”发扬到底的时候,他却导演出了柔情似水的《泰坦尼克号》。据说当时电影公司并不知道卡梅隆要打哪张牌,当他们得知卡氏要讲的不过是关于“海难”的故事时,都觉得这真是个老套而无趣的创意。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几乎亲自操办了每一件事,因为环境的困厄,他一度喊出了近乎悲壮的口号:“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他还喊出了那句颇令人诟病,同时也被评为好莱坞最烂台词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他曾经说:“没人能超越《泰坦尼克号》。”但这句话后来被打破了,不过打破《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名叫《阿凡达》,导演还是他自己。有人也许会说,还有谁能打破《阿凡达》呢?答案很有可能还是卡梅隆本人。因为在这个喜欢老调重弹,翻拍不止的年代,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 3D》也快上映了。
早在2007年,卡梅隆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就回答了这部尚未上映的电影中“阿凡达”一词的意义:“它是印度教神祇以肉体形式出现时的化身。在这部电影中,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技术,可以将一名人类的智力注入遥控的生物身体当中。”其实,西方导演对于印度神祇的理解,也往往与“蓝色”有关,例如在丹尼·博伊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就有所表现。不过卡梅隆也因此遭到过印度宗教协会的抵制。至于“纳威人”的相貌,据说灵感来自卡梅隆的母亲在很早以前做的一场梦。在这场梦里,她看到了一位身高12英尺的蓝色皮肤的女人。
自身会发光的高大树木、与环境的精神联系、重生和某个场景中出现的林间浓雾,也许《阿凡达》里的元素正在给卡梅隆惹麻烦。但这不能让他停止踌躇满志:既然《哈利·波特》能从1拍到7,那《阿凡达》又有何不可?一次在纽约参加《大众机械》杂志的颁奖典礼时,詹姆斯·卡梅隆就说到了,《阿凡达》里女博士还会复活;在导演的身份之外,卡梅隆还和迪士尼合作,正在筹备《阿凡达》主题公园,作为真实版潘多拉星球的总设计卡梅隆表示:“届时,你会觉得来到了潘多拉星球。”
经典的又何止《阿凡达》呢?当然还有让人念念不忘的《泰坦尼克号》。这两部男主角都叫做“杰克”的电影,在感情的描述上其实十分相似,这一点卡梅隆甚至公开予以承认。无论是杰克和妮特丽的爱情、还是杰克和萝丝的恋爱,两对情侣都来自截然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蔑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迫使他们在社会的竞争中作出选择。——“他们都爱上了对方,但他们需要并肩战斗,因此,为了实现一方的目标,另一方就有离开的必要,这样很有趣。”(卡梅隆语)。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工作进展保密的《阿凡达2》大概已经拍摄完毕,暂定于2014年12月上映,《阿凡达3》的档期已经排到了2015年12月。那么接过下一棒的,是《泰坦尼克号 3D》。卡梅隆透露,3D版的《泰坦尼克号》,镜头的剪辑与前作100%相同,只是在2D与3D之间转换了一下,但这并不会影响票房,因为就连卡梅隆的搭档也觉得:“经典可以反复观看。”
链接
花絮:卡梅隆 “客串”过的电影
卡梅隆被人们称为“疯子”,与希区·柯克几乎每部电影都要露脸的癖好不一样,卡梅隆更喜欢让自己的声音来“客串”自编自导的电影。
《终结者》:莎拉·寇娜和凯尔·里斯入住汽车旅馆的接待员的声音
《异形2》:异形母后的怒吼
《深渊》:请求降落的直升机驾驶员
《终结者2》:被融化的T-1000的惨叫
《真实的谎言》:攻击公路大桥上恐怖分子的鹞式战斗机飞行员
《泰坦尼克号》:甲板上询问“冰山”的路人甲;当片中船长说“全速前进”时,有人也跟着喊“全速前进!”这句话也来自卡梅隆。
“阿凡达之父”詹姆斯·卡梅隆的麻烦是由一个叫做埃里克·莱德的家伙引起的,时间是2011年12月,而2009年12月,正是《阿凡达》上映时间。莱德是一个不出名的剧作家,他控告卡梅隆剽窃了他的“环保主题的3D影片”的创意。
这些事情原原本本地写在了向洛杉矶州立高级法院递交的材料里。按照埃里克·莱德的说法,他曾经构思过一个剧本,名叫《KRZ 2068》。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说,一个组织试图去殖民、掠夺某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但组织派出的间谍来到目的地,却发现这里的环境非常美好,简直就像是世外桃源一般,于是,后来,他反戈一击,成为了反对勘探掠夺行动的头领。
据莱德自己所言,当时他自己正是打算拍摄一部与《阿凡达》极其类似的影片,在1999年将这部影片的构思寄给了卡梅隆的制作公司“数字领域”,并吸引了“数字领域”高层的重视并立项拍摄。不过,到了2002年的时候,他突然被“数字领域”公司告知,这部名为《KRZ 2068》的电影拍摄计划被终止。直到2011年初,“数字领域”告知他卡梅隆在1999年前就写了这个故事。
不过,在这些年媒体的采访中,卡梅隆都说自己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了《阿凡达》的创意,只不过当时的特效技术不足以支撑他拍摄这样一部影片。直到2009年的惊天大作里,人们终于看到了这样的画面:2154年的某一天,人类的殖民飞船正驶向生物繁茂的潘多拉星……
在莱德大肆控诉“阿凡达之父”的时候,其他的势力也纷纷把矛头指向了他,卡梅隆也在接下来的短短10天里,先后分别遭到了3位“原告”的起诉,而焦点无疑都是《阿凡达》。
杰拉尔德·莫拉夫斯的《伊甸园守护者》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矿业集团企图破坏一个村落的植被,以达到攫取煤矿资源目的,于是生活在当地的土著居民为此奋起反抗。和《阿凡达》相似的是,在这个故事里,男主角是一个军人,身有残疾,甚至他来领导村民的原因,也是被“会发光的树种子”选中的。
而在一个名叫布莱恩·摩尔的男人眼里,卡梅隆无疑剽窃了自己的小说作品,因为在他的故事里,男一号正是因为热爱大自然而为之战斗的。他参加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是军事训练的项目,事实上却在与一位女性科学家完成一秘密任务。为此,摩尔甚至向卡梅隆和20世纪福克斯公司索赔20多亿美元。
卡梅隆的律师伯特·菲尔茨和20世纪福克斯公司都抨击科幻作家摩尔最近发起的诉讼毫无法律根据。菲尔茨打算在法庭上证明:摩尔的说法“毫无法律依据”。
“科幻到底”的导演
2009年底上映的《阿凡达》,无疑令接下来的一年成为了阿凡达年,也是卡梅隆年,甚至就连在这一年重新剪辑制作的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里,卡通形象“食猫鼠”被诡异地称为“卡梅隆舅舅”,不能免俗地打上了“阿凡达年”的印记。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出过史上最卖座的电影《阿凡达》。而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卖座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也是他的手笔,但无论如何,他最令人叫绝的还是科幻片。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可以说,从他第一次参与电影工作就注定了。
在卡梅隆14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布库里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当时卡梅隆被惊呆了,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之多,从此在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轰动了全球,詹姆斯·卡梅隆也看了,并激动地意识到:这就是他想要创造的东西。
其实与《星球大战》相比,《2001太空奥德赛》是一部“难看”的电影,它不是一部纯粹意义的科幻片,但其深邃的思想提供的是关于人类文明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如此,它的上座率远不及前者。有意思的是,导演斯坦利·库伯力克拍摄电影以进度慢、胶片损耗高著称,本人也不太获得奥斯卡的青睐。而卡梅隆在后来的路上几乎延续了这条路子:《阿凡达》花费了14年时间审慎构思,投资了5亿美元,在好莱坞同行看来,卡梅隆的确近似于一台烧钱的机器。
在意大利导演第一部电影《食人鱼》的时候,卡梅隆并不快乐,因为众所周知,卡梅隆一旦进入角色,就会成为一个苛求、专横的家伙,更何况,因为语言的差异,他和那些意大利电影工作者们格格不入,疾病和贫困也困扰着他——这些使他开始频发噩梦,在那个压抑的梦境里,一个机械杀手追杀着自己,这是一个来自未来的杀手,总是如影随形。后来,他更把这个噩梦写进了剧本《终结者》,这个本来只存在于他梦里的杀手,也一跃成为了施瓦辛格的招牌形象。据说,年少的詹姆斯·卡梅隆后来在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意大利工作室的门,用几个星期的时间用并不熟练的意大利式剪辑设备,做好了《食人鱼》整部片子。
后来他终于完成自己的心愿,第一次自编自导了在意大利就构想好的《终结者》。不过,那是7年以后(1984年)的事情了。制片人吉尔·安妮·赫德以一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终结者》的剧本,只花了650万美元,却赚得了7800万美元的票房,并且在拍摄期间,吉尔爱慕上这个男人的才华,她也成为了卡梅隆的第二任妻子。
杰克之后,还是杰克
在《终结者》胜利以后,卡梅隆的事业开始顺风顺水,随后的《异性》、《深渊》都引来一片叫好,卡梅隆并不满足,他觉得除了导演和剪辑技能之外,还应该利用电脑的特效,而他的一部最新力作《终结者2》也开始证明电影特技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制约元素的反而是人们想象力。
在《终结者2》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于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数字领域”,不久后“数字领域”发力,这就有了《真实的谎言》。在这部电影里,施瓦辛格驾驶的鹞式战机发射导弹打中跨海大桥的场面令所有看过这部影片的人记忆犹新。
就在人们以为他会将“机器美学”发扬到底的时候,他却导演出了柔情似水的《泰坦尼克号》。据说当时电影公司并不知道卡梅隆要打哪张牌,当他们得知卡氏要讲的不过是关于“海难”的故事时,都觉得这真是个老套而无趣的创意。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几乎亲自操办了每一件事,因为环境的困厄,他一度喊出了近乎悲壮的口号:“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他还喊出了那句颇令人诟病,同时也被评为好莱坞最烂台词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他曾经说:“没人能超越《泰坦尼克号》。”但这句话后来被打破了,不过打破《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名叫《阿凡达》,导演还是他自己。有人也许会说,还有谁能打破《阿凡达》呢?答案很有可能还是卡梅隆本人。因为在这个喜欢老调重弹,翻拍不止的年代,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 3D》也快上映了。
早在2007年,卡梅隆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就回答了这部尚未上映的电影中“阿凡达”一词的意义:“它是印度教神祇以肉体形式出现时的化身。在这部电影中,这意味着人类未来的技术,可以将一名人类的智力注入遥控的生物身体当中。”其实,西方导演对于印度神祇的理解,也往往与“蓝色”有关,例如在丹尼·博伊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就有所表现。不过卡梅隆也因此遭到过印度宗教协会的抵制。至于“纳威人”的相貌,据说灵感来自卡梅隆的母亲在很早以前做的一场梦。在这场梦里,她看到了一位身高12英尺的蓝色皮肤的女人。
自身会发光的高大树木、与环境的精神联系、重生和某个场景中出现的林间浓雾,也许《阿凡达》里的元素正在给卡梅隆惹麻烦。但这不能让他停止踌躇满志:既然《哈利·波特》能从1拍到7,那《阿凡达》又有何不可?一次在纽约参加《大众机械》杂志的颁奖典礼时,詹姆斯·卡梅隆就说到了,《阿凡达》里女博士还会复活;在导演的身份之外,卡梅隆还和迪士尼合作,正在筹备《阿凡达》主题公园,作为真实版潘多拉星球的总设计卡梅隆表示:“届时,你会觉得来到了潘多拉星球。”
经典的又何止《阿凡达》呢?当然还有让人念念不忘的《泰坦尼克号》。这两部男主角都叫做“杰克”的电影,在感情的描述上其实十分相似,这一点卡梅隆甚至公开予以承认。无论是杰克和妮特丽的爱情、还是杰克和萝丝的恋爱,两对情侣都来自截然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蔑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迫使他们在社会的竞争中作出选择。——“他们都爱上了对方,但他们需要并肩战斗,因此,为了实现一方的目标,另一方就有离开的必要,这样很有趣。”(卡梅隆语)。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工作进展保密的《阿凡达2》大概已经拍摄完毕,暂定于2014年12月上映,《阿凡达3》的档期已经排到了2015年12月。那么接过下一棒的,是《泰坦尼克号 3D》。卡梅隆透露,3D版的《泰坦尼克号》,镜头的剪辑与前作100%相同,只是在2D与3D之间转换了一下,但这并不会影响票房,因为就连卡梅隆的搭档也觉得:“经典可以反复观看。”
链接
花絮:卡梅隆 “客串”过的电影
卡梅隆被人们称为“疯子”,与希区·柯克几乎每部电影都要露脸的癖好不一样,卡梅隆更喜欢让自己的声音来“客串”自编自导的电影。
《终结者》:莎拉·寇娜和凯尔·里斯入住汽车旅馆的接待员的声音
《异形2》:异形母后的怒吼
《深渊》:请求降落的直升机驾驶员
《终结者2》:被融化的T-1000的惨叫
《真实的谎言》:攻击公路大桥上恐怖分子的鹞式战斗机飞行员
《泰坦尼克号》:甲板上询问“冰山”的路人甲;当片中船长说“全速前进”时,有人也跟着喊“全速前进!”这句话也来自卡梅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