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理财素养与能力的开发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理财现状及其成因,提出拓展与提升中学生理财能力的建议:一是与家长订立一份生活费使用协议;二是培养学生记录财务使用情况的习惯;三是建议学校增设专门的中学生理财课。
  关键词:中学生;理财素养;能力开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理财能力越发显得重要。中学生处在由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时期,是否具备初步的理财能力对以后走上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学生理财素养与能力开发的问题。
  一、中学生理财现状及其成因
  1.中学生理财的现状
  经观察发现,现在好多学生不会科学“花钱”。一般是不会对零用钱做预算与总结,常常是钱花出去了,却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大部分,吃要美味,玩要高档,穿要名牌。在社会调查中,很多家长都表示,现在的孩子热衷于攀比,别的孩子喝饮料,别的孩子穿耐克,自己也一定不能差。如此盲目地攀比消费,不但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2.中学生理财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客观方面。许多学生受到家长之间以贵重物品“礼尚往来”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家庭方面,父母和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不管子女的消费正当与否都给予满足,使得中学生养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学校方面,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十多年,但学校还是偏重于知识和学科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对中学生日常消费行为的引导。
  二是主观方面。比如,盲目攀比。尚未经济独立的中学生与其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产生了矛盾,导致其形成了这种“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好的,我要更好”的盲目攀比心理。由于虚荣心理,很多中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审美水平、支付能力进行赞叹,希望借一些名贵商品来显示自己的优越,以此来宣泄情绪。这样往往会产生不合理的消费。
  二、拓展与提升中学生理财能力的建议
  1.与家长订立一份生活费使用协议
  父母应该站在平等的角度,认真和孩子订立一份生活费用的协议,并就细节进行讨论。“协议”上应写明父母每月给孩子生活费的数量、使用计划以及违规责任等。这无疑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好办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会理财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记录财务情况的习惯
  有些學生在花完生活费之后常会出现这样的感慨:钱怎么用得这么快,都不知道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此时可以建议学生用一个小本子在每天晚上记录当天的开销,养成记账的习惯。能够记录就必然能够了解,能够了解就必然能够改变。如果没有持续、有条理、准确地记录,理财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理财计划制订之初,详细记录自己的收支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3.建议学校增设专门的中学生理财课
  理财课程应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理论课主要包括理财基本知识的介绍,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节俭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等。实践课主要是将理财贯穿与平时的生活中,教会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费,并组成理财小组开展活动完成一些任务。例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一则可以增加学生的收入,再则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赚钱的辛苦,从而能理解父母的不易,节约用钱;三则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组织初中生开展理财活动。比如,每年组织一次跳蚤市场,让学生把自己不用的物品带到学校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易,在交易中锻炼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赚钱的过程,比如去卖报纸、做超市小售货员等。
  三、结语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能够帮助其获得正确的消费知识,培养其良好的金钱观与消费观,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成长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家长、社会以及中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文强.实施与推进“金融素养”校本课程的策略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5).
  [2]陈式华.善搭互联网+时代动车,巧圆中学生经济参与梦——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生活实践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5(11).
  [3]郑益乐.普通高中消费教育的缺失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