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期中途对分管的初三年级教室进行检查,发现一个班级后墙上张贴着“龙虎榜”,不同的学生后面有为数不等的星星,我很感兴趣,问学生怎么回事。学生回答,班主任为了激发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规定每周的小测验达到一定分数就奖励一颗星,并让学生把这颗代表“荣誉”的星贴在自己名字后面。哦,原来是“分数龙虎榜”,更直接说是“名次龙虎榜”、而我也分明看到了几个学生开学以来没有一颗星星,似乎瞧见他们自卑的眼神和沉重的脚步。
当教师把分数作为评价、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时,意味着教育力量的苍白和教育手段的黔驴技穷,也同时意味着教育魅力的丧失。学校和教室就真的成了“心灵的屠宰场”了。
开年级班主任会,我明确要求:教室内不允许出现关于分数、名次的张贴物,更不得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并使用评价表格进行扭曲的强化。我要求年级负责主任专门召开班主任会,研究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怎样让墙壁有人文气息,让冰冷的墙壁变得温暖?
一段时间后,我从各班级墙壁语言中感受到了班级管理者的用心之处:
教育是个性化的精神引领
作为班集体建设,应该有自己的班级宣言。它是学生精神的指南,也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
我看到初三(18)班的宣言是:
努力铸就成功/行动赢得机遇/坚持实现理想
初三(17)班的宣言是: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
这些宣言,能结合初三年级的实际,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知道(18)班的基础不是太好,但学生们一直默默坚持着,虽然在年级考试中成绩不是十分理想,可是班主任陈善忠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过。因此“努力、行动、坚持”这三个核心词语,其实就是传达给学生一个道理:行动中坚持,坚持中努力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表现。
初三(17)班的孩子和老师也十分郁闷,因为有薄弱学科的存在,许多次考试都没有开心过。班级宣言里四个“特别”真是很能打动那些心理一直压抑的孩子,这四个“特别”,其实就是教育学生具有一种坚韧的耐性。
在查看班级宣言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优秀班集体一定是有个性的。个性意味多样,个性意味思想,个性成就卓越。如上面两个班级的宣言就是根据班级实际提出来的,切合学生的心理。相反,那些抄抄摘摘,应付检查的宣言永远没有生命力,也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此好的班级宣言必是富有个性的,对学生的精神起着引领作用。当班级的学生每天面对宣言时,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力量推动他并促使他学习,或者能自觉“吾日三省吾身”。
当然班级宣言的产生也是由学生酝酿、讨论产生的,而不是班主任拍拍脑袋自己“即兴”发挥的。来源于学生的内心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发挥作用。让我们再看看几则班级宣言:
我们想过成功,也想过失败,但从未想过放弃、我们因为学习,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快乐!(初三(12)班)
拼搏改变命运,虚度毁灭前途。把握住今天,才能赢得明天。对自己负责,向自己承诺,为自己喝彩!(初三(9)班)
我真的希望,这些生动而感性的语言,能叩动学生的心门,也希望看见班主任能不断用活动诠释班级宣言的内涵。
如果班级宣言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精神的个性化引领,那么必定会带来班级活动的个性,最终促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成长。
让学生展示自我是最美的风景
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凸现“学生是班级主人”的前提下,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心声能够有表达的地方,学生的理想有放飞的场所。这方面班级墙壁无疑有它的特殊功能。
我看到初三(11)班有学生自己的“心语”,这些语言本来属于孩子的“私人后花园”,但是学生能够展现出来,并乐于和同学们分享,其实这就是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的精神共同融合的过程。
自我需要展示,但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体恤他人的自我诉说。
面对曾经的付出,面对初三,面对中考,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无权放弃。我们只有自信,自信!(戴云)
生活如茫茫大海,每一次的潮起潮落,都预示着下一次的汹涌澎湃。在初三这段日子里,我要努力,我要拼搏,阳光总在风雨后。(李杏)
学生的自我倾诉,不仅仅是向自己承诺,更是向同学袒露自己的决心,也是自信的体现。
在教育中如果让学生找到自信,就意味着成功。
此外,从学习方法引导的角度,学生们也有新颖的创造。谁说名人的语言才闪光?这里,自我的语言同样有无穷的魅力。
初三(10)班有学生自己的“凡人凡语”:
高效源自于自控,爆发源自于毅力。(李锦云)
课堂是最犀利的眼睛,能帮助你找到知识的殿堂。(张怀赞)
耳听,眼听,心听,声声入心。(鲜欣)
透过这些贴在班级墙壁上的语言,我看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方法的探索,更有对自己的精神激励。墙壁语言,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得到展现的温馨家园。
牵手前行
大家都认可把班级建设成“家”的观点,可是如何建设?一些班主任可能会在班会课上不断重复“家”的概念,但最后学生内心并没有把班级当作“家”来对待。于是教室日光灯白天亮着,却没有学生主动关;教室窗户放学后开着,却没有学生主动关……非得班主任把最细小的事情安排给值日生才能得到落实。
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寻找家园的过程。班级墙壁其实就是一面交流的“心墙”,学生利用这面墙互相鼓励,得到班级的温暖,也得到精神的安慰。“家”的归属感也就能够渐渐形成。
我看到初三(17)班墙壁上张贴有很多照片,下面配有文字。摘录一段文字:
姓名:成亚萍
我的目标:翔宇宝应中学
我的座右铭:成功过,失败过,但不曾放弃过。
我想对刁淑薇说:“薇薇,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但你也同样是我学习上最大的‘对手’。我虽然没有你的聪慧,但我坚信:天道酬勤。我不相信有愚笨的人,只相信有懒惰的人,、我相信我们会一起收获成功和灿烂的未来!”
这里,墙壁语言是温暖的鼓励,是同学问的搀扶,洋溢着浓浓的友爱之情。
同样在初三(5)班,也看到学生互相安慰的语言:
“孟昊敏: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突破,在你的字典里,没有‘难’字。请记住:环境越困难,就越需要毅力和决心。”(夷潇赠)
“陈锦文:永远难忘你的笑容,永远记住你动人的歌喉,还有那份对学习的执著追求。在初三特殊的日子里,祝你‘永远快乐!”’(于雪赠)
读着这些暖心的句子,我也看到了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挚爱之心和巧妙的教育艺术。我经常对老师说:“眼有多高,手有多高。”就是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决定细微入心的教育实践。
让学生搀扶着鼓励,来源于对教育是爱的人文关怀的理解。
让学生牵手前行,来源于对教育是心灵互助艺术的理解。
当中午巡查完教室后,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心头。我隔着四楼的栏杆,看见学生们沐浴着午后的阳光轻松走向自己的心灵憩息地——教室。
(作者单位:翔字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
当教师把分数作为评价、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时,意味着教育力量的苍白和教育手段的黔驴技穷,也同时意味着教育魅力的丧失。学校和教室就真的成了“心灵的屠宰场”了。
开年级班主任会,我明确要求:教室内不允许出现关于分数、名次的张贴物,更不得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并使用评价表格进行扭曲的强化。我要求年级负责主任专门召开班主任会,研究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怎样让墙壁有人文气息,让冰冷的墙壁变得温暖?
一段时间后,我从各班级墙壁语言中感受到了班级管理者的用心之处:
教育是个性化的精神引领
作为班集体建设,应该有自己的班级宣言。它是学生精神的指南,也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
我看到初三(18)班的宣言是:
努力铸就成功/行动赢得机遇/坚持实现理想
初三(17)班的宣言是: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
这些宣言,能结合初三年级的实际,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知道(18)班的基础不是太好,但学生们一直默默坚持着,虽然在年级考试中成绩不是十分理想,可是班主任陈善忠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过。因此“努力、行动、坚持”这三个核心词语,其实就是传达给学生一个道理:行动中坚持,坚持中努力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表现。
初三(17)班的孩子和老师也十分郁闷,因为有薄弱学科的存在,许多次考试都没有开心过。班级宣言里四个“特别”真是很能打动那些心理一直压抑的孩子,这四个“特别”,其实就是教育学生具有一种坚韧的耐性。
在查看班级宣言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优秀班集体一定是有个性的。个性意味多样,个性意味思想,个性成就卓越。如上面两个班级的宣言就是根据班级实际提出来的,切合学生的心理。相反,那些抄抄摘摘,应付检查的宣言永远没有生命力,也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此好的班级宣言必是富有个性的,对学生的精神起着引领作用。当班级的学生每天面对宣言时,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力量推动他并促使他学习,或者能自觉“吾日三省吾身”。
当然班级宣言的产生也是由学生酝酿、讨论产生的,而不是班主任拍拍脑袋自己“即兴”发挥的。来源于学生的内心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发挥作用。让我们再看看几则班级宣言:
我们想过成功,也想过失败,但从未想过放弃、我们因为学习,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快乐!(初三(12)班)
拼搏改变命运,虚度毁灭前途。把握住今天,才能赢得明天。对自己负责,向自己承诺,为自己喝彩!(初三(9)班)
我真的希望,这些生动而感性的语言,能叩动学生的心门,也希望看见班主任能不断用活动诠释班级宣言的内涵。
如果班级宣言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精神的个性化引领,那么必定会带来班级活动的个性,最终促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成长。
让学生展示自我是最美的风景
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凸现“学生是班级主人”的前提下,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心声能够有表达的地方,学生的理想有放飞的场所。这方面班级墙壁无疑有它的特殊功能。
我看到初三(11)班有学生自己的“心语”,这些语言本来属于孩子的“私人后花园”,但是学生能够展现出来,并乐于和同学们分享,其实这就是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的精神共同融合的过程。
自我需要展示,但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体恤他人的自我诉说。
面对曾经的付出,面对初三,面对中考,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无权放弃。我们只有自信,自信!(戴云)
生活如茫茫大海,每一次的潮起潮落,都预示着下一次的汹涌澎湃。在初三这段日子里,我要努力,我要拼搏,阳光总在风雨后。(李杏)
学生的自我倾诉,不仅仅是向自己承诺,更是向同学袒露自己的决心,也是自信的体现。
在教育中如果让学生找到自信,就意味着成功。
此外,从学习方法引导的角度,学生们也有新颖的创造。谁说名人的语言才闪光?这里,自我的语言同样有无穷的魅力。
初三(10)班有学生自己的“凡人凡语”:
高效源自于自控,爆发源自于毅力。(李锦云)
课堂是最犀利的眼睛,能帮助你找到知识的殿堂。(张怀赞)
耳听,眼听,心听,声声入心。(鲜欣)
透过这些贴在班级墙壁上的语言,我看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方法的探索,更有对自己的精神激励。墙壁语言,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得到展现的温馨家园。
牵手前行
大家都认可把班级建设成“家”的观点,可是如何建设?一些班主任可能会在班会课上不断重复“家”的概念,但最后学生内心并没有把班级当作“家”来对待。于是教室日光灯白天亮着,却没有学生主动关;教室窗户放学后开着,却没有学生主动关……非得班主任把最细小的事情安排给值日生才能得到落实。
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寻找家园的过程。班级墙壁其实就是一面交流的“心墙”,学生利用这面墙互相鼓励,得到班级的温暖,也得到精神的安慰。“家”的归属感也就能够渐渐形成。
我看到初三(17)班墙壁上张贴有很多照片,下面配有文字。摘录一段文字:
姓名:成亚萍
我的目标:翔宇宝应中学
我的座右铭:成功过,失败过,但不曾放弃过。
我想对刁淑薇说:“薇薇,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但你也同样是我学习上最大的‘对手’。我虽然没有你的聪慧,但我坚信:天道酬勤。我不相信有愚笨的人,只相信有懒惰的人,、我相信我们会一起收获成功和灿烂的未来!”
这里,墙壁语言是温暖的鼓励,是同学问的搀扶,洋溢着浓浓的友爱之情。
同样在初三(5)班,也看到学生互相安慰的语言:
“孟昊敏: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突破,在你的字典里,没有‘难’字。请记住:环境越困难,就越需要毅力和决心。”(夷潇赠)
“陈锦文:永远难忘你的笑容,永远记住你动人的歌喉,还有那份对学习的执著追求。在初三特殊的日子里,祝你‘永远快乐!”’(于雪赠)
读着这些暖心的句子,我也看到了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挚爱之心和巧妙的教育艺术。我经常对老师说:“眼有多高,手有多高。”就是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决定细微入心的教育实践。
让学生搀扶着鼓励,来源于对教育是爱的人文关怀的理解。
让学生牵手前行,来源于对教育是心灵互助艺术的理解。
当中午巡查完教室后,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心头。我隔着四楼的栏杆,看见学生们沐浴着午后的阳光轻松走向自己的心灵憩息地——教室。
(作者单位:翔字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