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01至2019-12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ARD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动脉血气状况指标和生存质量评分变化,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1 s用
【机 构】
:
430000,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430000 武汉,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康复医学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01至2019-12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ARD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动脉血气状况指标和生存质量评分变化,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1 s用力呼吸容积/肺活量比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aO2、SpO2和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44.18±5.06)mmHg vs.(49.47±5.24)mmHg],呼吸机通气时间[(2.74±0.90)d vs.(3.98±1.22)d]、ICU治疗时间[(3.19±1.03)d vs.(4.27±1.15)d]和住院时间[(10.98±2.13)d vs.(13.76±2.69)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对治疗重症ARDS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压力性损伤风险量化评估结合三时段护理降低特需病房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医院特需病房恶性肿瘤患者12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以三时段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压力性损伤风险量化评估.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体温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物体表面消毒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20年6—10月医院隔离病房各类物体表面标本、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设为对照组,2020年11月—2021年3月隔离病房各类物体表面标本、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物体表面消毒,观察组采用筛选高频接触物品、制订精细化物体表面消毒流程、制作思维导图等集束化管理措施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比较两组隔离病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物体表面核
目的 分析“岗-能驱动”护理培训模式对麻醉科专科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医院麻醉科在职护士80名,根据护理培训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麻醉科专科护理培训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岗-能”驱动护理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考试成绩、岗位胜任能力等情况.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在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与精神、知识运用以及信息素质等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在协调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
目的 探讨科域KU-F20、爱威AVE-562、沃文特FA280三台不同品牌型号粪便分析仪检测粪便隐血实验(oc-cult blood test,OB)和粪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原,与人工法比较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2020-06至2020-09住院患者粪便标本1851例,分别采用仪器法和人工法进行粪便OB和HP抗原检测,计算每台仪器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并进行差异比较及一致性分析.结果 KU-F20、AVE-562、FA280检测粪便OB与人工法比较,灵敏度分别
目的 观察平滑肌电刺激对促进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2组患者均记录肠粘连的程度及部位,并于术后24 h开始腰腹部皮肤仿生物电刺激,观察组选择平滑肌电刺激模式,对照组使用传统横纹肌电刺激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规律肠鸣音出现、排气、排便、耐受普食的时间及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规律肠鸣音的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耐受普食无不适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