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对竹笋膳食纤维功能特性的影响

来源 :经济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增强竹笋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在初级粉碎的基础上,采用超微粉碎的方法,进一步对膳食纤维进行细化,考察了超微粉碎对竹笋膳食纤维粒径的分布和化学组分的影响情况,以及不同粒径膳食纤维对NO^2-和胆酸钠吸附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时间增加,粒径减小,则比表面积增大;当超微粉碎时间达到40min时,粒度小于150gm的粉末颗粒可达到81.16%;无论何种粒径的膳食纤维,其主要成分均是IDF(85%以上);膳食纤维粉末粒径越小,其SDF含量越高,而其IDF含量越低;超微粉碎获得的各种粒径竹笋膳食纤维的SD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直觉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无法发现非凸聚类结构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化距离的直觉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算法在定义了基于核的直觉模糊欧式距离基础上,通过把聚类样本
张今成(金成)1964年生。198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留校任教,2001年受聘于日本东京画院,现为职业画家。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应用已扩展到农业领域的诸多方面。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分析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小麦生产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
利用人工场源进行电磁勘探时 ,均存在划分近、远区场的问题。本文以方位各向异性半无限大地为模型 ,通过计算得到了接地水平电偶极子 (HED)的远区场距离 (FFD) ,提出了以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