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奖励促进发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奖励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奖励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层次的需求。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尤其是对那些内向、孤僻的幼儿,其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奖励孩子。但奖励又是双刃剑,使用不当往往会产生相反的作用。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实施奖励,更好地让孩子得到发展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归纳出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变换奖励的形式,做到灵活有针对性
   奖励的形式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一般来说,单单精神奖励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往往作用不大;而无限制的物质奖励更不会对孩子产生积极作用,反而会害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寓精神教育于物质奖励之中,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千万别忘了精神教育,老师家长亦如此。
   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我们的奖励形式不能是单一的,每次都是用小贴纸,孩子会失去对它的兴趣。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消费性奖品(如糖果、饼干等)、活动性奖品(如看漫画、娱乐活动等)、操作性奖品(如整理玩具、值日等)、拥有性奖品(如坐会儿大人的椅子、玩最爱的玩具等);社会性奖品(如口头表扬、身体接触等)、印章代币性奖品,(如小红旗、红五星、小红花等)等等。使用物质奖励的同时,老师常常伴随着语言的鼓励,如:“XX小朋友今天做得真棒!”有时候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的促进作用更加持久深刻。
   奖励的形式虽然多样,但每个幼儿的个性也是不同的。所以奖励形式的变换使用,也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事件的具体性,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才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强化作用。
   二、把握奖励的时机,做到及时有效
   奖励要注重实效,要在最关键、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内进行,这样奖励的效果才会显著。通过实践,我觉得奖励必须及时,同时一般要放在事后。日常工作中,有些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常常会犯类似的错误:为了让孩子们遵守纪律,老师经常会在课前告诉孩子们:“上课乖的小朋友,老师待会儿会给他们贴爱心”、“画画认真的小朋友能得到老师的奖励”诸如此类的承诺、其实是一种变相交易,使奖励变成了目的,而不是教育的手段。孩子做了好事,在活动中表现优秀,就及时给孩子奖励,给予肯定和赞扬。但如果是事先对孩子承诺,做了好事给予什么奖励,这时的奖励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刺激。刺激小朋友去做好事,从而会使孩子为了追求奖励而去学习。时间长了,当他们对同样的刺激物失去了兴趣,那你就得用更好或者更高级的刺激物来代替。这样显然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三、注意奖励的方法和力度
   不奖励固然不好,但滥用奖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因此奖励要求把握一个度。
   孩子做出值得表扬奖励的事情,才能给予奖励表扬。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有的成人在孩子每做对一件他们所应该做的事时,都要抛出如“真乖”、“ 真好”、“真聪明”、“真棒”等等之类的赞赏的话,这会使表扬奖励失去原功效。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会引起重视和珍惜,没有做多少努力便能得到的表扬奖励也只能是廉价的。这样的表扬奖励越多,孩子便越会对它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更谈不上珍惜,也不会有什么荣誉感,有时还会产生不表扬奖励就不去做的错误意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节制的表扬奖励,往往是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的温床。
   四、注重奖励的全面性
   我这里说的“全面”,主要有两层含义: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奖;奖励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从第一点来说,表扬奖励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代表着老师对幼儿的期望。所以我觉得奖励一定要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如果一个幼儿很少或从来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奖励,他就可能产生自卑负面感觉,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于孩子的个性化,我们应该因人施奖,努力让每个幼儿都有受到表扬和奖励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胆小和没有信心或刚刚遭受挫折的幼儿,更加应该放大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而一些自尊心强,有骄躁表现的幼儿,过多奖励反而有害。过多的表扬往往容易使他们造成错觉,滋长骄傲自满情绪绪,只爱听赞扬话,不愿听反面意见。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从第二点来谈,我们不能一味地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当孩子在生活上(能自己穿衣穿鞋、吃饭不挑食等)、在品行上(懂礼貌、讲卫生、爱锻炼、乐于助人等)有良好表现时,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健全、更快乐。
   五、奖励要注意家园一致
   家园一致对幼儿的教育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有时,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老师常会使用一些精神奖励的方法,而有些家长会对此不屑一顾。他们可能认为对孩子的奖励要让孩子看得见,在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奖励之后给孩子一些物质的奖赏,如小红花、爱心贴纸等。常常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问老师:“怎么我们家孩子今天没有贴到爱心?”这会让孩子认为只有拿到爱心才乖,没有拿到就说明什么好的行为都没有用了。建议家长在看到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之后,也用多种方法去强化孩子的好行为,好习惯,而不是单纯给予物质奖赏。有时老师的表扬或者奖励已经可以起到作用了,那就不用再去重复,而是应该给孩子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其他文献
本文全面详细的分析了罗夫河洪水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洪减灾措施和对策,为防汛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淤地坝工程管理现状,提出了项目法人对淤地坝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并分别对设计阶段,工程监理,施工阶段的管理要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淤地坝质量管理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视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提倡“从游戏中学习”的观点,要求把握语言、舞蹈、动作与音乐学习间的联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国内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体现出了“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为此,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后,分享了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经验,希望能够促进教学改革。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附件肿瘤误诊为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9例经超声诊断为盆腔包裹性积液的附件肿瘤病史、超声图像特征等,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图像特征进行比较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雪的主要特征,并学习用语言表达出来。  2.能安静地听故事,愿意参与猜想、表达。  3.在游戏中体验表达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初步了解冬季的主要特征  2.与故事配套的PPT一组  3.音像同步的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谈话,理解“礼物”,引出故事  (1)师幼问好:小朋友们好!  (2)谈话:小朋友们,你们收到过礼物吗?谁来说说你收到过什么礼物?  小结: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妇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75例择期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舒芬太尼50μg+曲马多500 mg;B组:舒芬太尼100μg+曲马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开始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习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长期以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导,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城市人口结构的复杂,目前在园幼儿的家长中城市、乡村和新市民的比例不均衡,礼仪的观念、准则和行为要求不统一,在园的孩子中绝大部分是“独二代”,家庭结构以4:2:1居多。导致我园前期礼仪教育出现了理念和行为的脱节,学校和家庭教育观念冲突等问题。在对新入园幼兒的观察和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会因为对交往技能的缺乏,出现不会与人相处,不会待人接物的现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