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十分常见,且危害较大,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还会降低工程质量。对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本文首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做了一个大致分析,并针对裂缝成因提出了几点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养护
混凝土裂缝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十分常见,且危害较大。混凝土施工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因此裂缝的成因也比较复杂,在施工中要想全面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最近几年以来的不断发展,建筑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混凝土裂缝防治这一方面也成效显著,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对此还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全面分析裂缝成因,降低混凝土裂缝发生率,保证建筑根本质量。
1、混凝土裂缝的不利影响
混凝土裂缝多种多样,成因不同,开裂程度也不同,如果裂缝比较细小虽然不能威胁到建筑结构安全,但是仍然会影响到建筑外观;如果混凝土的裂缝较大,则会直接威胁到建筑结构安全和质量。如果是地下室、洗手间等结构出现开裂,建筑的防水能力将会受到不良影响,造成漏水、渗水问题出现;如果是一些关键的受力结构出现开裂,则这些裂缝的存在将降低结构的承载力,给房屋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2、混凝土裂缝分类
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可以将裂缝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结构性裂缝,另一种是非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指的是混凝土结构受到外部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其中主要包括在直接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和在间接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非结构性裂缝指的是混凝土结构发生形变之后产生的裂缝,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由温度差、湿度差、地基变形等。按照不同的形状可以将混凝土裂缝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八字形裂缝等。
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3.1混凝土材料质量较差
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是最大的质量问题,一旦混凝土原材料配比不合理或者是质量不符合标准,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强度,导致裂缝产省,危害较大,对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检测和处理。
3.2施工工艺不合理
施工工艺不合理也会引发裂缝,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由工艺问题造成的裂缝十分常见,具体如下:
(1)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未实施分层浇筑,此外钢筋密集区域振捣不实;
(2)卸料机距离地面的高度较大,导致混凝土下落过程中生离析;
(3)混凝土在硬化之后出现形变导致裂缝;
(4)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远远超出了初凝时间导致冷缝产生;
(5)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未及时做好养护处理,从而产生裂缝;
(6)浇筑之后过早拆模导致整体结构出现开裂。
3.3温度应力
混凝土开裂是施工中一种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一旦出现裂缝,势必会对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除了外界因素之外施工技术不当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水分消失逐渐硬化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内部温度不断升高,直到高出表面温度25℃的时候,就会无法承受这种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
4、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对此必须要根据不同裂缝的不同成因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以便保证混凝土强度,提高建筑质量。具体如下:
4.1做好现场勘查与结构优化
在施工之前做好现场的勘查,详细登记各项参数,以此为依据做好建筑基础设计。避免因为地基沉降引起结构裂缝。与此同时在设计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原材料,控制材料的强度和水泥以及钢筋用量,避免由于温度原因而产生裂缝。必要时候可以设置专门的伸缩缝来解决这些问题。
4.2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
裂缝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材料质量过差造成的,对此,必须要加强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具体如下:
(1)控制原材料质量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砂石、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的强度必须满足相关标准,规范存放,避免其出現结块、硬化等变质问题,保证混凝土的根本质量。
(2)合理配比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材料的合理配比,不断进行配比实验,从多次结果中选择最佳配比,在保证减少材料用量的同时确保混凝土的最佳性能。
(3)控制混凝土拌合质量
在拌制混凝土的时候要全程监督,控制好拌合时间、搅拌速度等,保证搅拌均匀,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性能。
(4)合理运输
在运输的过程中要提前确定好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一些比较拥堵的道路,不在高峰时运输,避免过分颠簸。必要时候做好混凝土的防晒和保温措施。到达施工现场之后要对其质量和性能进行试验和检测,一旦出现问题不能投入使用,立即交回处理。
4.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
(1)做好混凝土的振捣,确保密实度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实施分层浇筑;
(2)控制好卸料机到地面之间的距离,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合理,必要时候需要利用串筒、溜槽辅助下落等;
(3)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牢固之后再实施浇筑,过程中也要时刻做好监督,避免模板松动;
4.4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
浇筑施工完毕之后必须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这是避免产生裂缝的重要手段。定期喷水,保证其湿润,良好的温度和湿度养护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度差,同时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尤其是比较干燥炎热的天气,水分流失过快,必须要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如果外界天气寒冷,则要注意做好保温措施。
5、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一旦混凝土产生裂缝之后必须要及时予以有效的处理,避免裂缝越来越大,提前分析好裂缝产生原因,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5.1轻微裂缝
如果裂缝深度较浅、宽度较小,不会影响到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这样的裂缝属于轻微裂缝,处理的时候只需要刷毛清洗处理好表面即可,然后采用专门的环氧树脂进行修补,最后做好修补部位的抹平和压实。
5.2收缩裂缝
如果裂缝的深度较深,宽度较大,已经影响到了整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则必须要实施开槽处理。指的是将裂缝剔凿成 V 形凹槽,然后做好修补部位的卫生清理,最后选择水泥砂浆填缝,修补完毕之后也要定期进行养护。
5.3严重裂缝
如果裂缝的开裂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到了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对于抗渗漏有着一定要求,则要对其进行灌浆处理。将树脂类灌浆材料利用压力设备压入裂缝中,待到修补部位硬化之后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问题在是建筑施工中十分常见,可以说是一直存在,对此,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势必会对工程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在实际施工中必须要做好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人员的选择等,同时做好养护处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2).
[2]陈海英.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8(02).
[3]李飘,杨炯,黄子飞.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20).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养护
混凝土裂缝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十分常见,且危害较大。混凝土施工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因此裂缝的成因也比较复杂,在施工中要想全面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最近几年以来的不断发展,建筑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混凝土裂缝防治这一方面也成效显著,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对此还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全面分析裂缝成因,降低混凝土裂缝发生率,保证建筑根本质量。
1、混凝土裂缝的不利影响
混凝土裂缝多种多样,成因不同,开裂程度也不同,如果裂缝比较细小虽然不能威胁到建筑结构安全,但是仍然会影响到建筑外观;如果混凝土的裂缝较大,则会直接威胁到建筑结构安全和质量。如果是地下室、洗手间等结构出现开裂,建筑的防水能力将会受到不良影响,造成漏水、渗水问题出现;如果是一些关键的受力结构出现开裂,则这些裂缝的存在将降低结构的承载力,给房屋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2、混凝土裂缝分类
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可以将裂缝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结构性裂缝,另一种是非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指的是混凝土结构受到外部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其中主要包括在直接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和在间接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非结构性裂缝指的是混凝土结构发生形变之后产生的裂缝,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由温度差、湿度差、地基变形等。按照不同的形状可以将混凝土裂缝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八字形裂缝等。
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3.1混凝土材料质量较差
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是最大的质量问题,一旦混凝土原材料配比不合理或者是质量不符合标准,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强度,导致裂缝产省,危害较大,对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检测和处理。
3.2施工工艺不合理
施工工艺不合理也会引发裂缝,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由工艺问题造成的裂缝十分常见,具体如下:
(1)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未实施分层浇筑,此外钢筋密集区域振捣不实;
(2)卸料机距离地面的高度较大,导致混凝土下落过程中生离析;
(3)混凝土在硬化之后出现形变导致裂缝;
(4)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远远超出了初凝时间导致冷缝产生;
(5)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未及时做好养护处理,从而产生裂缝;
(6)浇筑之后过早拆模导致整体结构出现开裂。
3.3温度应力
混凝土开裂是施工中一种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一旦出现裂缝,势必会对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除了外界因素之外施工技术不当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水分消失逐渐硬化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内部温度不断升高,直到高出表面温度25℃的时候,就会无法承受这种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
4、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对此必须要根据不同裂缝的不同成因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以便保证混凝土强度,提高建筑质量。具体如下:
4.1做好现场勘查与结构优化
在施工之前做好现场的勘查,详细登记各项参数,以此为依据做好建筑基础设计。避免因为地基沉降引起结构裂缝。与此同时在设计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原材料,控制材料的强度和水泥以及钢筋用量,避免由于温度原因而产生裂缝。必要时候可以设置专门的伸缩缝来解决这些问题。
4.2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
裂缝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材料质量过差造成的,对此,必须要加强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具体如下:
(1)控制原材料质量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砂石、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的强度必须满足相关标准,规范存放,避免其出現结块、硬化等变质问题,保证混凝土的根本质量。
(2)合理配比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材料的合理配比,不断进行配比实验,从多次结果中选择最佳配比,在保证减少材料用量的同时确保混凝土的最佳性能。
(3)控制混凝土拌合质量
在拌制混凝土的时候要全程监督,控制好拌合时间、搅拌速度等,保证搅拌均匀,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性能。
(4)合理运输
在运输的过程中要提前确定好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一些比较拥堵的道路,不在高峰时运输,避免过分颠簸。必要时候做好混凝土的防晒和保温措施。到达施工现场之后要对其质量和性能进行试验和检测,一旦出现问题不能投入使用,立即交回处理。
4.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
(1)做好混凝土的振捣,确保密实度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实施分层浇筑;
(2)控制好卸料机到地面之间的距离,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合理,必要时候需要利用串筒、溜槽辅助下落等;
(3)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牢固之后再实施浇筑,过程中也要时刻做好监督,避免模板松动;
4.4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
浇筑施工完毕之后必须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这是避免产生裂缝的重要手段。定期喷水,保证其湿润,良好的温度和湿度养护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度差,同时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尤其是比较干燥炎热的天气,水分流失过快,必须要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如果外界天气寒冷,则要注意做好保温措施。
5、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一旦混凝土产生裂缝之后必须要及时予以有效的处理,避免裂缝越来越大,提前分析好裂缝产生原因,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5.1轻微裂缝
如果裂缝深度较浅、宽度较小,不会影响到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这样的裂缝属于轻微裂缝,处理的时候只需要刷毛清洗处理好表面即可,然后采用专门的环氧树脂进行修补,最后做好修补部位的抹平和压实。
5.2收缩裂缝
如果裂缝的深度较深,宽度较大,已经影响到了整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则必须要实施开槽处理。指的是将裂缝剔凿成 V 形凹槽,然后做好修补部位的卫生清理,最后选择水泥砂浆填缝,修补完毕之后也要定期进行养护。
5.3严重裂缝
如果裂缝的开裂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到了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对于抗渗漏有着一定要求,则要对其进行灌浆处理。将树脂类灌浆材料利用压力设备压入裂缝中,待到修补部位硬化之后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问题在是建筑施工中十分常见,可以说是一直存在,对此,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势必会对工程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说,在实际施工中必须要做好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人员的选择等,同时做好养护处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2).
[2]陈海英.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8(02).
[3]李飘,杨炯,黄子飞.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