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秘人:
徐桦君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编者按】近几年,在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中经常可以看见“不得套作”这一要求,高考阅卷时对“套话作文”的把关也越来越严格。有人认为“穿靴戴帽三段论”的文章就是套话作文,要“一棒子打死”,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套话作文?如何避免写作套话作文?请看——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是:第一,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文章结构为“开头 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 结尾”;第三,文章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不作深入开拓。
这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容易分辨,但对于第二条“穿靴戴帽三段论”,一些老师和同学没能正确理解,认为凡是主体结构采用三个事例,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的文章,都是“套话作文”。避免写作套话作文,首先要走出这一认识误区。我们还是通过实例分析,来看看究竟什么才是套话作文。
(200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的栖居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请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先来看一篇考场作文:
感受乡村
那鲜花的盛开,只是为这月华的等待。
宁静的乡村给人以简单与快乐。简单的生活也能给人无尽的勇气,使生命鲜妍地成长。就像那鲜花,简单得独独为月华而开。
在岁月的长廊中踽踽前行,我看到了一个坚定的灵魂。昭君,她不为名利,为国出塞。她坚持不给毛延寿贿赂,却落得如此悲凉。可是,她并不后悔,她像历代文人所坚持的那样,“富贵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她追求的简单是灵魂的崇高与不朽,让我们明白了简单的追求亦能赢得尊重而流传永久。
十娘,怒沉百宝箱,刹那芳华,顿然消逝,但精神的熠熠生辉却照耀千古。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如此简单,但李甲是诚然不懂得的,即使懂得也断然不会珍惜。
一个个坚毅的英雄使人顿悟也许简单也是一种精神的美。不追求繁华与壮丽,精神的洁净、自由、简单才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徜徉在乡村小道上,看着夕阳,发现生活就像那西天的云彩,纵然充满魅力,却终要褪去。
生命在他最狂妄的年龄猛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史铁生也曾失望与沮丧,母亲的一次次呼唤终于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在与地坛的一次次对话中,他明白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必急于求成。母亲的离世让他伤心,可他不再绝望,他拉着妹妹的手发誓要好好地活。他的青春已然逝去,但他不屈的灵魂与对生命坚毅而简单的追求却迎来了他文学艺术的巅峰。
美丽的烟霞渐已散去,但在心中始终保有对美丽的简单追求。
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华夏五千年的辉煌,高尚不屈的灵魂永远印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滚滚流去的长江黄河见证了过往的盛衰,也将见证我们努力奋斗的未来。我们继承了先辈们的精神,简单的追求,不求闻达于后世,但求无愧于心。
我仍在小道上流连,西方的云彩全然褪去,只剩下湛蓝的夜幕,但我的心中充满光明与色彩……
本文作者选择了“感受乡村”这个话题,文章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是符合题意的,但中间几段却落入套话作文的窠臼。文中所用王昭君、杜十娘、史铁生三个材料与“感受乡村”这一主题本质上几乎没有关联,很显然,作者只是将平时准备好的、烂熟化的材料生硬地拿来套用,使人读后不知所谓。这是典型的套话作文,最后得分25分。
再看下面这篇文章:
感受乡村
沿着蜿蜒的小道,漫走在乡村的田间。鸟儿飞过天空,留下一道美丽的痕迹;足边缓缓的波纹,能濯洗你日益蒙尘的心。置身苍穹下,感受着乡村的宁静安谧,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发现,去发现造物主的恩赐。如果不去发现,每天的日出日落、每年的花谢花开只是不变的往复,平淡把一颗心过早地掩埋。在乡村的深山密林里,我们学会了去发现太阳从千拦万阻中渗透进来,而不只是地上斑驳的影子。上帝关闭了一扇门,总会留下另一扇窗,只要用心去寻找。在这个经常会迷失自己的世界上,发现自己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啊。因此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让微风吹散疲惫,让鱼儿细数郁闷,而自己则安心地去发现美,去感受乡村情怀。
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珍视自身的价值,学会信心十足地面对世界。那一方方油油的菜花,是上帝给乡村的特色。没有栀子花的清香,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丁香花的忧郁,没有百合花的淡雅,但它们有勃勃的生机,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服。如果没有蓝天的深广,就做一朵飘逸的浮云;如果没有大海的无垠,就做一条清幽的小溪;如果没有花圃的美丽,就做一方执著的绿茵。这是乡村的教诲,教我正视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美丽。
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奋斗不息。天空以幽蓝做铺垫,云朵以空灵做注释,而我急速的车痕翻译云的语言于路面上,则是最新出版的注解。天空以干净的笔法抒写,云霞以变幻的色彩铺叙,然后交给我的眼睛去描绘。我们都在讲述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而仍年轻的神话。不管夸父是否最终追到太阳,但他的执著让我敬佩。而我在乡村的日子里,一遍遍地演绎,激励着我奋斗不息,以坚强俯瞰世界。
乡村,没有城市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闹,没有登上长城看到壮丽河山的雄浑;乡村,以其沉着、庄重、安谧的姿态屹立于大地上。
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很多。面对风尘的诱惑,我用来自乡村的智慧微笑面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发现”“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珍视自身的价值”“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奋斗不息”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感受乡村的真切体会,情感真挚,文中所用材料是作者自己的发现。虽然与前一篇文章的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开头、结尾加上中间三段材料,但它非但不是套话作文,还得到了50分的高分。
从两篇文章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结构不是区别一篇文章是否为套话作文的主要标志。三段论式结构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一个开头加一个结尾,中间三个段落或三个并列的事例,从三个角度阐述中心主旨,层次分明,稳健严谨,是一种很好的作文结构。
那么,怎样鉴定一篇文章是否为套话作文呢?
所谓套话作文,指的是作者在没有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套用他人文章中现成的构思、立意,或者生搬硬套、变相抄袭他人文章事例、句段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本质的要素是宿构套用。因此,判别文章是否为套话作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内容是不是别人已经用得烂熟的,或是考前准备好了、考试时如膏药般一成不变地贴到作文中去的。如果是,则是套话作文;反之,则不是套话作文。比如,前一篇例文中王昭君、杜十娘、史铁生三个材料与文章主题没有任何关联,显然是考前准备好了、考试时套用的;后一篇例文中的三段内容是作者的真实情感抒发,若被判为套话作文则大大冤枉了。
走出了判别套话作文的误区,要想避免写作套话作文,还要从抒发真情实感出发。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现实、关心身边生活,所以,写作时与其绞尽脑汁堆砌一些被用“烂”了的历史、文化、名人材料,还不如从自身出发,抒写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手写我心”,才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徐桦君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编者按】近几年,在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中经常可以看见“不得套作”这一要求,高考阅卷时对“套话作文”的把关也越来越严格。有人认为“穿靴戴帽三段论”的文章就是套话作文,要“一棒子打死”,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套话作文?如何避免写作套话作文?请看——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是:第一,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文章结构为“开头 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 结尾”;第三,文章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不作深入开拓。
这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容易分辨,但对于第二条“穿靴戴帽三段论”,一些老师和同学没能正确理解,认为凡是主体结构采用三个事例,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的文章,都是“套话作文”。避免写作套话作文,首先要走出这一认识误区。我们还是通过实例分析,来看看究竟什么才是套话作文。
(200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的栖居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请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先来看一篇考场作文:
感受乡村
那鲜花的盛开,只是为这月华的等待。
宁静的乡村给人以简单与快乐。简单的生活也能给人无尽的勇气,使生命鲜妍地成长。就像那鲜花,简单得独独为月华而开。
在岁月的长廊中踽踽前行,我看到了一个坚定的灵魂。昭君,她不为名利,为国出塞。她坚持不给毛延寿贿赂,却落得如此悲凉。可是,她并不后悔,她像历代文人所坚持的那样,“富贵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她追求的简单是灵魂的崇高与不朽,让我们明白了简单的追求亦能赢得尊重而流传永久。
十娘,怒沉百宝箱,刹那芳华,顿然消逝,但精神的熠熠生辉却照耀千古。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如此简单,但李甲是诚然不懂得的,即使懂得也断然不会珍惜。
一个个坚毅的英雄使人顿悟也许简单也是一种精神的美。不追求繁华与壮丽,精神的洁净、自由、简单才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徜徉在乡村小道上,看着夕阳,发现生活就像那西天的云彩,纵然充满魅力,却终要褪去。
生命在他最狂妄的年龄猛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史铁生也曾失望与沮丧,母亲的一次次呼唤终于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在与地坛的一次次对话中,他明白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不必急于求成。母亲的离世让他伤心,可他不再绝望,他拉着妹妹的手发誓要好好地活。他的青春已然逝去,但他不屈的灵魂与对生命坚毅而简单的追求却迎来了他文学艺术的巅峰。
美丽的烟霞渐已散去,但在心中始终保有对美丽的简单追求。
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华夏五千年的辉煌,高尚不屈的灵魂永远印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滚滚流去的长江黄河见证了过往的盛衰,也将见证我们努力奋斗的未来。我们继承了先辈们的精神,简单的追求,不求闻达于后世,但求无愧于心。
我仍在小道上流连,西方的云彩全然褪去,只剩下湛蓝的夜幕,但我的心中充满光明与色彩……
本文作者选择了“感受乡村”这个话题,文章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是符合题意的,但中间几段却落入套话作文的窠臼。文中所用王昭君、杜十娘、史铁生三个材料与“感受乡村”这一主题本质上几乎没有关联,很显然,作者只是将平时准备好的、烂熟化的材料生硬地拿来套用,使人读后不知所谓。这是典型的套话作文,最后得分25分。
再看下面这篇文章:
感受乡村
沿着蜿蜒的小道,漫走在乡村的田间。鸟儿飞过天空,留下一道美丽的痕迹;足边缓缓的波纹,能濯洗你日益蒙尘的心。置身苍穹下,感受着乡村的宁静安谧,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发现,去发现造物主的恩赐。如果不去发现,每天的日出日落、每年的花谢花开只是不变的往复,平淡把一颗心过早地掩埋。在乡村的深山密林里,我们学会了去发现太阳从千拦万阻中渗透进来,而不只是地上斑驳的影子。上帝关闭了一扇门,总会留下另一扇窗,只要用心去寻找。在这个经常会迷失自己的世界上,发现自己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啊。因此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让微风吹散疲惫,让鱼儿细数郁闷,而自己则安心地去发现美,去感受乡村情怀。
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珍视自身的价值,学会信心十足地面对世界。那一方方油油的菜花,是上帝给乡村的特色。没有栀子花的清香,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丁香花的忧郁,没有百合花的淡雅,但它们有勃勃的生机,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服。如果没有蓝天的深广,就做一朵飘逸的浮云;如果没有大海的无垠,就做一条清幽的小溪;如果没有花圃的美丽,就做一方执著的绿茵。这是乡村的教诲,教我正视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美丽。
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奋斗不息。天空以幽蓝做铺垫,云朵以空灵做注释,而我急速的车痕翻译云的语言于路面上,则是最新出版的注解。天空以干净的笔法抒写,云霞以变幻的色彩铺叙,然后交给我的眼睛去描绘。我们都在讲述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而仍年轻的神话。不管夸父是否最终追到太阳,但他的执著让我敬佩。而我在乡村的日子里,一遍遍地演绎,激励着我奋斗不息,以坚强俯瞰世界。
乡村,没有城市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闹,没有登上长城看到壮丽河山的雄浑;乡村,以其沉着、庄重、安谧的姿态屹立于大地上。
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很多。面对风尘的诱惑,我用来自乡村的智慧微笑面对。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发现”“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珍视自身的价值”“感受乡村,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奋斗不息”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感受乡村的真切体会,情感真挚,文中所用材料是作者自己的发现。虽然与前一篇文章的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开头、结尾加上中间三段材料,但它非但不是套话作文,还得到了50分的高分。
从两篇文章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结构不是区别一篇文章是否为套话作文的主要标志。三段论式结构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一个开头加一个结尾,中间三个段落或三个并列的事例,从三个角度阐述中心主旨,层次分明,稳健严谨,是一种很好的作文结构。
那么,怎样鉴定一篇文章是否为套话作文呢?
所谓套话作文,指的是作者在没有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套用他人文章中现成的构思、立意,或者生搬硬套、变相抄袭他人文章事例、句段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本质的要素是宿构套用。因此,判别文章是否为套话作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内容是不是别人已经用得烂熟的,或是考前准备好了、考试时如膏药般一成不变地贴到作文中去的。如果是,则是套话作文;反之,则不是套话作文。比如,前一篇例文中王昭君、杜十娘、史铁生三个材料与文章主题没有任何关联,显然是考前准备好了、考试时套用的;后一篇例文中的三段内容是作者的真实情感抒发,若被判为套话作文则大大冤枉了。
走出了判别套话作文的误区,要想避免写作套话作文,还要从抒发真情实感出发。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现实、关心身边生活,所以,写作时与其绞尽脑汁堆砌一些被用“烂”了的历史、文化、名人材料,还不如从自身出发,抒写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手写我心”,才能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