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herChen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看惯了,就想换个地方,看看远方的风景。我们总是迷恋远方,远方总是对我们有着诱惑力。也许你并不知道你所向往的远方究竟是什么样的,但你向往,因为未知——未知的美丽,未知的风景,只能去想象。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也无需在意。远方,也许只是个寄托,也许是你真正的目标。无论你是不是出发去远方,它都是一个奇妙美好的存在,给你坚定下去的信念。
  连一只小小的麻雀,心中也能有着鸿鹄之志,虽然没有坚毅的翅膀、有力的尾翼、矫健的身姿,但又有谁可以说它没有权利去梦想、去眺望,想象越过高山,一览眾山小,盘旋于高空,逆着强大的气流冲入云霄。只要心怀远方,它就会更努力地去飞、去跳,不能达到又怎样?朝着远方,你也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到现在我还记得课文的题目叫《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原文已经记不清了,但其带给我的启示是忘不掉的。主人公说,小时候奶奶告诉他,在山的那边是海。长大后,他怀着好奇心和说强不强的信念要翻过那座山,那座山十分难走,走两步就会踩到湿草或砂砾上打滑,他无数次跌倒,又无数次爬起,艰难前行。但后来又一个踉跄,他开始觉得坚持不住了,实在是太难了……这时候他又一次望向山顶,本来快磨完的信念又熊熊燃起,仿佛全身充满力量,继续向上爬,不断攀登……故事的结局我也记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最终抵达了那山巅。是远方,是那未知的远方给了他信念,给了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毅力。
  我不知道山的那边到底有没有海,也不知道主人公登上山峰后的所见之景。但那真的重要吗?当你真正到达远方时,远方的风景是什么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攀登时的过程、坚毅的步伐、再爬起时的勇气。也许山的那边并没有海,甚至可能是一片荒凉,但那又怎么样,还是诗人说的好“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个迷人的错。”
  远方,是寄托,是信念,是力量,是方向。投射到我们自身,就是时时启示我们,人要有大志向,就算无法达到,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收获会颇丰,心灵会富足,人生因努力而无悔,因奋斗而充满意义,因为——在山的那边是海。
  顾亭玉,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学生。
其他文献
温柔,一个形容词,初看简单浅显。温柔嘛,谁不懂!但细想起来,温柔似乎是一个缥缈的东西。能有多少人做到呢?  我觉得,于人,温柔应该是天生性格使然,刻意模仿,总觉得失了一种味道。就像一道菜,油盐酱醋都全,可少了最让人味蕾感到快乐的那一味。  温柔可以在时光流逝中湮灭,变成有着全然不同性格的另一人。时光可以筑就深情,有时看似也能将一人变得温柔。可我总觉得,那只是温和,不是温柔。温柔总是带着一种诗情画意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突出主体的阅读回归,努力让学生走进文本,重视感受体验与整体把握。阅读教学需注重感悟,采取得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把握整体意蕴,深入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无风无晴,一蓑烟雨平生任尽;亦悲亦狂,三谪苦遇犹作笑谈,你的生命的左岸是早生华发,仍为千古风流,右岸是才情诗心,却成不合时宜。浪淘既尽,大江东去,你的目光看淡去雾氤氲,看淡沧桑变换,看淡失意往事,看淡古今盛世。  曾经你是如何的壮志豪情,如何地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鬓微霜又何妨。然而,乌台诗案,王安石变法,一连串地使你三次遭谪,越贬越遠。你却仍笑道:无妨,谁怕?  料峭山头酒醉微醒,虽零星小
期刊
笔者认为,从古诗词的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可以将新媒体技术与古诗词教学加以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灵动的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用直观形象代替笼统概括,操作简单而不失认知的“高度”  古诗词语言简练含蓄,意蕴深远,用法也富于变化,现在的学生由于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有时会对古诗词中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十分陌生。教师此
司马迁:郭敬明者,号小四,蜀郡富顺人也。明幼时即嗜学,未及冠即知属辞,传诵于豆蔻之中。适新概念作文赛事,明与之,夺魁。及其弱冠,已有文名,且成书甚多。已而办刊物,销量日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高职教育普遍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等问题。技能竞赛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项目化教学改革应与技能竞
●缺乏移情能力会催生反社会行为,甚至是残酷的谋杀和绝情的自杀.rn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最近,关于学校该不该接受社会赞助,人们众说纷纭,今天的辩论,正反双方将围绕“学校该不该接受社会赞助”展开.首先有请正方一辩立论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