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设至今也有十余年了。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是我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上的一些认识。
一、演示讲解,学生为主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法上必须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电脑的普及率还不高,所以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的做法显然不实用。因此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做一边进行适当地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过之后再让学生上机实践一次,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精讲,这样才能给学生多练的时间。
二、强化练习 ,提高效果
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相当强的课程,信息技术课非常强调练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不同的小学对电脑的接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基础练习对学生来说比较重要,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初二年级在讲完“flash”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太阳升起动画之后,安排一节自主应用课,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要点,制作几个简单的小动画,一方面通过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给他们布置任务,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在初一的“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来绘制简单的小企鹅,并且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任务驱动,在做中学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采用的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我在Flash的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分析任务:在哪一层、哪一关键帧为起始关键帧;(提示学生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形状补间动画变化前后的对象是位图、矢量图、文字或元件,必须要被打散;起始关键帧与结束关键帧的内容完全不同),任务驱动:设计5秒钟的时间来实现水汽凝结成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实现,通过展示错误作品展示让学生发现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展示学生正确作品,学生再加深练习,完成任务。
四、分组教学,激发兴趣
在最初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虽然采用了演示讲解、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不同,所以在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开始我也是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采用了分组教学,给学生分成小组,按教室座位分成几组,根据平时的观察,每组设立2-3名小组长,这些小组长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接受吸收的比较快,操作熟练,自己在完成任务之后,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这样就避免了诸多弊端,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这样的分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老师一个人照顾不过来的情况。
五、课程整合,提高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用自选图形设计本班的班徽,用艺术字设计本班的班训,利用Flash制作课件等等。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
例如:我让初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自己理想的Dreamweaver网站。由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主题,因此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资料,精心地制作出一个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以及个性于一身的网站。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能力。
六、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 Word2003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七、教学评价,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好样的”等。
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對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演示讲解,学生为主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法上必须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电脑的普及率还不高,所以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的做法显然不实用。因此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做一边进行适当地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过之后再让学生上机实践一次,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精讲,这样才能给学生多练的时间。
二、强化练习 ,提高效果
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相当强的课程,信息技术课非常强调练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不同的小学对电脑的接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基础练习对学生来说比较重要,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初二年级在讲完“flash”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太阳升起动画之后,安排一节自主应用课,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要点,制作几个简单的小动画,一方面通过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给他们布置任务,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在初一的“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来绘制简单的小企鹅,并且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任务驱动,在做中学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采用的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我在Flash的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分析任务:在哪一层、哪一关键帧为起始关键帧;(提示学生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形状补间动画变化前后的对象是位图、矢量图、文字或元件,必须要被打散;起始关键帧与结束关键帧的内容完全不同),任务驱动:设计5秒钟的时间来实现水汽凝结成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实现,通过展示错误作品展示让学生发现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展示学生正确作品,学生再加深练习,完成任务。
四、分组教学,激发兴趣
在最初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虽然采用了演示讲解、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不同,所以在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开始我也是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采用了分组教学,给学生分成小组,按教室座位分成几组,根据平时的观察,每组设立2-3名小组长,这些小组长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接受吸收的比较快,操作熟练,自己在完成任务之后,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这样就避免了诸多弊端,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这样的分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老师一个人照顾不过来的情况。
五、课程整合,提高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用自选图形设计本班的班徽,用艺术字设计本班的班训,利用Flash制作课件等等。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
例如:我让初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自己理想的Dreamweaver网站。由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主题,因此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资料,精心地制作出一个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以及个性于一身的网站。这样,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增长了课外知识,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能力。
六、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 Word2003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七、教学评价,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低,而要在上机操作中真正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后,我采取了“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好样的”等。
以上是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运用过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针對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