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绘本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评价重点在于通过评价提升幼儿在绘本美术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品质和创造美的能力。基于绘本的绘画创作也需要有评价来促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下三种新的评价方式。
一、展览注解式评价——让幼儿有话说
“儿童应该有自己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些检核表和评价资料。”展览注解式评价是一种展示作品与创作背景的评价方法,它改变了原先单全员性纯展示幼儿作品的形式。有以下两种方式:
1.创作故事:一种在展示全班幼儿创作作品的同时,还通过现场照片与文字还原活动中现场幼儿的创作行为与想法。这其实是一种课堂故事。只不过这个课堂故事是着眼于幼儿创作时段的行为与想法。通过尽可能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受绘本影响下的绘画行为与思想使教师能够深切关注幼儿和自己,倡导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同时也让家长或观看的人能够了解孩子绘画时的一些本原状态和想法。
例如:绘本美术活动《挠痒痒章鱼》教学故事
中三班的孩子们开展了挠痒痒章鱼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进行挠痒痒的章鱼造型表现时,男孩Y(图1)一边用黑色记号笔在海洋背景纸上描绘小鱼,一边喃喃自语地说着:我的章鱼在挠小鱼。显示了他在创作中忘我投入。他已经完全融入到章鱼挠痒痒的故事情节中了,作品中的章鱼脚两只朝上,两只朝下地伸展开来,动感十足。当时,课堂很安静,除了孩子们摆弄工具的声响,似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静在这样的艺术畅想中。
女孩H微笑着和F(图2)说:我在给章鱼化妆。当我看到一幅有十多个脚舞动起来的章鱼形象时,忍不住问了H宝宝(图3):难道这是跳舞的章鱼吗?H笑着说“对。”“那是什么舞啊?”“你猜”,H灿烂的微笑显示了她在创作上的成功感与喜悦感。作为老师,我享受这种猜谜过程。
创作中,Z和H小朋友(图4),两眼注视着黏贴在纸棒上的双面胶,小心翼翼的剥下双面胶的面;C小朋友从容地将黏贴在背景上的章鱼脚一步一步地折叠起来。X小朋友专注地一手按住章鱼的头一手尝试着将扭扭棒成功地绕了一个小圈进行弯曲。男孩子XX和L都目不转睛地摆弄着扭扭棒,操作着(图5~7)。显示了孩子们在努力尝试着弯曲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尝试着将材料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想象中章鱼挠痒痒的脚部造型。
在进行评价记录时,教师可以运用摄影与摄像将幼儿的表达表现现场实时记录,也可以运用录音笔将活动中孩子们的对话以及自言自语进行记录,在活动后再梳理成语言文字记录。现场观察时,教师要尽可能避免干扰幼儿的创作行为,同时在记录时还需要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关注学习品质,给予阳性赋义
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老师要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创作行为与创作作品,如在以上案例中,孩子们在努力尝试着弯曲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尝试着将材料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想象中章鱼挠痒痒的脚部造型,老师看到了孩子在创作时的专注力、创造力,探索能力,一旦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品质,就能够客观化、具体化的解读孩子行为,也能够发现孩子在活动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从孩子的行为中读到积极的因素,就对幼儿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立足绘本图式,记录创造行为
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个绘本会有不同的想法,绘画活动应鼓励孩子富有创意的个性化表达。首先教师要具有观察幼儿的强烈意识。其次,教师要对绘本的图式符号特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第三、教师要立足绘本的图式符号,来分析幼儿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要注重幼儿在绘本影响下所进行的创作想法,对幼儿所表达的形象与表达的情境给与肯定和支持。
2.说我所想:老师将幼儿创作的绘画作品,简要地用一句话进行注解。这是种一句话式的评价方式。图8是大二班教师在班级开展了绘本活动《挠痒痒的章鱼》后一位孩子创作的作品,如果没有孩子自己的话,观看的人不可能知道原来孩子们画的是:我和小章鱼在一起踢足球。
在进行一句话的展览注解式评价时,教师应该亲自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可以用便签将孩子现场创作时的想法及时进行记录,也可以在创作后询问下孩子画的是什么。要尽可能做到真实、客观地将孩子们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呈现形式上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展示方式,也可以采用集中展示的方式,如小二班在绘本美术活动《快乐的小雪人》后的展示方式,就将孩子们的一句话一起呈现出来。(图9~10)。
二、互动延展式评价——让幼儿有人懂
幼儿创作的绘本作品交流互动的方式包括四类,分别是:师幼、幼幼、家长与幼儿。通过全方位的互动,能让幼儿的审美创造意图与思想能够获得最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在实践中着重探索每月一次幼儿与家长的互动延展式评价。
所谓互动延展式评价是指以幼儿的绘画作品为中介,引导家长听取幼儿的想法并对作品进行积极评价。这就将对幼儿作品的解读延伸到家庭中。具体两种操作办法:一是在幼儿美术作品展览的时候,设置家长评述栏,让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作品进行评述;二是让孩子带作品回家,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家长听,由家长给以正面的书面语言鼓励,并在展览中加以呈现。这种展览评价方式重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走近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艺术表达。
比如,大班年级组以幼儿创造能力培养为核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大家“自我推荐一同伴互评一集体推选”的三步曲中,推选出最优秀的一些年级组孩子美术作品,在大厅向家长进行宣传与展示(图11),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园的绘本美术作品,同时激励更多的班级进行绘本美术的创作。每次展览,我们都会在一旁设置一块“爸爸妈妈有话说”作品留言栏,让家长在欣赏幼儿的优秀作品后,也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在展览结束后,我们也允许孩子把作品带回家,和家长说说自己在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这样来形成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
以上案例介绍的是年级组在每个月绘本活动后所进行的优秀作品展览流程。在实践中,每个班级都可以展开互动延展式评价,不过,不管采用那种评价形式,都要注意以下两点: 亮点最大化
孩子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引导家长从积极的一面给予评价,从画面的想象力、用色用线的表现力、表现情感的独特性、材料运用的多元化、画面布局、语言表达等各个层面中找到孩子的优点,突出一点,着重赞赏与鼓励孩子。让幼儿体验到表达的愉悦感以及绘画的成就感。
沟通最优化
互动延展式评价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沟通。在每次开展评价前,教师应该通过校园网中校讯通、家长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化的手段,向每位家长告知评价活动的要求,提醒家长做好与孩子的交流。在进行展览时教师也应该告知家长具体的位置,鼓励家长前往驻足观看与参与评价。如,大三班M老师的告家长短信:
各位家长:
今天我班孩子进行了绘本美术《母鸡萝丝去散步》活动,每一位孩子的绘画都表现非常出色,我们将在9月22日(下周一)进行全班绘本美术作品展览,需要你对孩子的作品做出书面的鼓励,请你在听取孩子们的介绍后,从想象、创新、材料的多样化、画面布局、色彩与用线、语言表达等方面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给予评价,并请你在下周一带来交Z老师。
三、档案分段式评价——让幼儿有迹留
所谓档案分段式评价主要是建立幼儿个人的绘本美术作品电子照片档案,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简明扼要的点评。点评可以是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是以月为单位。点评人员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家长来进行。
比如,中一班齐齐小朋友在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绘本美术作品档案:
这样精心的保存每一位孩子的作品,让孩子长大后有一个很好的留念,也给家长一个很好的平台来了解孩子。在进行档案分段式评价时,要注重以下方面:
作品的对应性
档案分段式评价是从不同的阶段收集整理幼儿的绘本美术作品,在建档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绘本与幼儿绘画作品一并用照片展示出来,这就形成了幼儿作品档案展示方式的对应性。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作品发源地——受哪本绘本的启发。另一方面让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原来绘本不同的地方。更激发了幼儿展开绘本阅读,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
评价的正面性
我们将孩子所有的作品以多种方式建立幼儿个人档案,就是为了让家长从不同的渠道来更多地了解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最真实的作品,同样可以看到其他孩子的作品,让家长可以更清晰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教师要梳理正确的评价观念,不能将孩子的作品以像与不像来进行评价,要从创造意识、能力、学习的持久性、耐心等学习品质入手进行分析。
需要重视的是,在运用绘本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应该发现并记录幼儿在绘本美术活动中的独特发展,唯如此,评价才能达到促进幼儿感受与表理解美、表达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目的。
一、展览注解式评价——让幼儿有话说
“儿童应该有自己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些检核表和评价资料。”展览注解式评价是一种展示作品与创作背景的评价方法,它改变了原先单全员性纯展示幼儿作品的形式。有以下两种方式:
1.创作故事:一种在展示全班幼儿创作作品的同时,还通过现场照片与文字还原活动中现场幼儿的创作行为与想法。这其实是一种课堂故事。只不过这个课堂故事是着眼于幼儿创作时段的行为与想法。通过尽可能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受绘本影响下的绘画行为与思想使教师能够深切关注幼儿和自己,倡导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同时也让家长或观看的人能够了解孩子绘画时的一些本原状态和想法。
例如:绘本美术活动《挠痒痒章鱼》教学故事
中三班的孩子们开展了挠痒痒章鱼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进行挠痒痒的章鱼造型表现时,男孩Y(图1)一边用黑色记号笔在海洋背景纸上描绘小鱼,一边喃喃自语地说着:我的章鱼在挠小鱼。显示了他在创作中忘我投入。他已经完全融入到章鱼挠痒痒的故事情节中了,作品中的章鱼脚两只朝上,两只朝下地伸展开来,动感十足。当时,课堂很安静,除了孩子们摆弄工具的声响,似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静在这样的艺术畅想中。
女孩H微笑着和F(图2)说:我在给章鱼化妆。当我看到一幅有十多个脚舞动起来的章鱼形象时,忍不住问了H宝宝(图3):难道这是跳舞的章鱼吗?H笑着说“对。”“那是什么舞啊?”“你猜”,H灿烂的微笑显示了她在创作上的成功感与喜悦感。作为老师,我享受这种猜谜过程。
创作中,Z和H小朋友(图4),两眼注视着黏贴在纸棒上的双面胶,小心翼翼的剥下双面胶的面;C小朋友从容地将黏贴在背景上的章鱼脚一步一步地折叠起来。X小朋友专注地一手按住章鱼的头一手尝试着将扭扭棒成功地绕了一个小圈进行弯曲。男孩子XX和L都目不转睛地摆弄着扭扭棒,操作着(图5~7)。显示了孩子们在努力尝试着弯曲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尝试着将材料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想象中章鱼挠痒痒的脚部造型。
在进行评价记录时,教师可以运用摄影与摄像将幼儿的表达表现现场实时记录,也可以运用录音笔将活动中孩子们的对话以及自言自语进行记录,在活动后再梳理成语言文字记录。现场观察时,教师要尽可能避免干扰幼儿的创作行为,同时在记录时还需要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关注学习品质,给予阳性赋义
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老师要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创作行为与创作作品,如在以上案例中,孩子们在努力尝试着弯曲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尝试着将材料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想象中章鱼挠痒痒的脚部造型,老师看到了孩子在创作时的专注力、创造力,探索能力,一旦老师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品质,就能够客观化、具体化的解读孩子行为,也能够发现孩子在活动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从孩子的行为中读到积极的因素,就对幼儿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立足绘本图式,记录创造行为
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个绘本会有不同的想法,绘画活动应鼓励孩子富有创意的个性化表达。首先教师要具有观察幼儿的强烈意识。其次,教师要对绘本的图式符号特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第三、教师要立足绘本的图式符号,来分析幼儿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要注重幼儿在绘本影响下所进行的创作想法,对幼儿所表达的形象与表达的情境给与肯定和支持。
2.说我所想:老师将幼儿创作的绘画作品,简要地用一句话进行注解。这是种一句话式的评价方式。图8是大二班教师在班级开展了绘本活动《挠痒痒的章鱼》后一位孩子创作的作品,如果没有孩子自己的话,观看的人不可能知道原来孩子们画的是:我和小章鱼在一起踢足球。
在进行一句话的展览注解式评价时,教师应该亲自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可以用便签将孩子现场创作时的想法及时进行记录,也可以在创作后询问下孩子画的是什么。要尽可能做到真实、客观地将孩子们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呈现形式上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展示方式,也可以采用集中展示的方式,如小二班在绘本美术活动《快乐的小雪人》后的展示方式,就将孩子们的一句话一起呈现出来。(图9~10)。
二、互动延展式评价——让幼儿有人懂
幼儿创作的绘本作品交流互动的方式包括四类,分别是:师幼、幼幼、家长与幼儿。通过全方位的互动,能让幼儿的审美创造意图与思想能够获得最广泛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在实践中着重探索每月一次幼儿与家长的互动延展式评价。
所谓互动延展式评价是指以幼儿的绘画作品为中介,引导家长听取幼儿的想法并对作品进行积极评价。这就将对幼儿作品的解读延伸到家庭中。具体两种操作办法:一是在幼儿美术作品展览的时候,设置家长评述栏,让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作品进行评述;二是让孩子带作品回家,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家长听,由家长给以正面的书面语言鼓励,并在展览中加以呈现。这种展览评价方式重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走近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艺术表达。
比如,大班年级组以幼儿创造能力培养为核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大家“自我推荐一同伴互评一集体推选”的三步曲中,推选出最优秀的一些年级组孩子美术作品,在大厅向家长进行宣传与展示(图11),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园的绘本美术作品,同时激励更多的班级进行绘本美术的创作。每次展览,我们都会在一旁设置一块“爸爸妈妈有话说”作品留言栏,让家长在欣赏幼儿的优秀作品后,也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在展览结束后,我们也允许孩子把作品带回家,和家长说说自己在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这样来形成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
以上案例介绍的是年级组在每个月绘本活动后所进行的优秀作品展览流程。在实践中,每个班级都可以展开互动延展式评价,不过,不管采用那种评价形式,都要注意以下两点: 亮点最大化
孩子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引导家长从积极的一面给予评价,从画面的想象力、用色用线的表现力、表现情感的独特性、材料运用的多元化、画面布局、语言表达等各个层面中找到孩子的优点,突出一点,着重赞赏与鼓励孩子。让幼儿体验到表达的愉悦感以及绘画的成就感。
沟通最优化
互动延展式评价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沟通。在每次开展评价前,教师应该通过校园网中校讯通、家长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化的手段,向每位家长告知评价活动的要求,提醒家长做好与孩子的交流。在进行展览时教师也应该告知家长具体的位置,鼓励家长前往驻足观看与参与评价。如,大三班M老师的告家长短信:
各位家长:
今天我班孩子进行了绘本美术《母鸡萝丝去散步》活动,每一位孩子的绘画都表现非常出色,我们将在9月22日(下周一)进行全班绘本美术作品展览,需要你对孩子的作品做出书面的鼓励,请你在听取孩子们的介绍后,从想象、创新、材料的多样化、画面布局、色彩与用线、语言表达等方面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给予评价,并请你在下周一带来交Z老师。
三、档案分段式评价——让幼儿有迹留
所谓档案分段式评价主要是建立幼儿个人的绘本美术作品电子照片档案,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简明扼要的点评。点评可以是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是以月为单位。点评人员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家长来进行。
比如,中一班齐齐小朋友在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绘本美术作品档案:
这样精心的保存每一位孩子的作品,让孩子长大后有一个很好的留念,也给家长一个很好的平台来了解孩子。在进行档案分段式评价时,要注重以下方面:
作品的对应性
档案分段式评价是从不同的阶段收集整理幼儿的绘本美术作品,在建档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绘本与幼儿绘画作品一并用照片展示出来,这就形成了幼儿作品档案展示方式的对应性。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作品发源地——受哪本绘本的启发。另一方面让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原来绘本不同的地方。更激发了幼儿展开绘本阅读,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
评价的正面性
我们将孩子所有的作品以多种方式建立幼儿个人档案,就是为了让家长从不同的渠道来更多地了解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最真实的作品,同样可以看到其他孩子的作品,让家长可以更清晰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教师要梳理正确的评价观念,不能将孩子的作品以像与不像来进行评价,要从创造意识、能力、学习的持久性、耐心等学习品质入手进行分析。
需要重视的是,在运用绘本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应该发现并记录幼儿在绘本美术活动中的独特发展,唯如此,评价才能达到促进幼儿感受与表理解美、表达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