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每一个师生的观念、行为,影响着学校校风的形成和学生精神风貌的改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为此,笔者从当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就加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业学校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關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职业学校;发展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1]。它可以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如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它是维系学校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的特性和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保证和决定物质文化与组织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它主要包括学校的优良历史传统和师生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和所有校园文化一样,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也是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与社会,与时代都密切相关而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最终体现的应是职业学校最具特色、最明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学校精神。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
2.我国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它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教育场所以及校园的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而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等。其中办学理念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统领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师生同心协力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积淀而成并且相对稳定的理想与信念、道德与情操、志向与追求。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精神文化在职业学校校园里更具有一种内在的特性,也就是人的独立性、自觉性、自主性、人对生活的感受、人的成功与希望等。它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是形成学校特色的核心。职业学校理应突出它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功效。但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往往仅偏重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忽视对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致使学校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2.2 “扩招”热升温,校园文化建设留下空白
自1999年后,随着“扩招”热潮的席卷,给职业学校带来了空前的办学压力[2]。一是职业学校招生面临严重困难,一些学校招生已是捉襟见肘,苦不堪言,部分学校甚至面临着限制招生或关闭的可能;二是学生素质急剧下滑,学校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尽管有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是源自对某专业的热爱,但更多的还是迫于低分的无奈,正像一位教师所说:“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不想学,怕学的学生,早恋、打架、上网、调皮捣蛋是他们的主修,上课时休息、蓄养精神,课后是他们尽情发挥的时间!老师恨铁不成钢……,家长对他们失去信心,社会对他们另眼相看……”。面对招生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源素质的下滑,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本无可厚非,但以牺牲校园文化建设为代价,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上的无形作用,也就得不偿失了。
3.加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校特色专业设置
通常,一所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可信度或者声誉,往往和它的专业设置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选择的是专业,而不是学校,许多学生在进入了学校之后最关心的也是“学以致用”,所以突出学校专业的特色是重中之重,也是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举措。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设置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着眼于突出职业学校“职”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对职业学校所培养人才的需求。
3.2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载体,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必要的物质前提。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并使之完美结合,才能彰显校园文化内涵,展现校园文化风采,并最终形成学校特色。
3.3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各级用人单位的人才,而当今各级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不仅只注重学生所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因此,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人,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要引导和教育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作风;要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其在求职择业中抗挫折能力和变换职业的适应能力;要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4 建设开放型的校园文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建设开放型的校园文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实现长足发展的需要[3]。建设开放型的校园文化,一是做好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要积极宣传学校各项突出成就,特别是重视学校的重要活动、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与交流。要借助各类信息网和其它宣传渠道打造学校品牌,展示学校风采。同时,在适当时机可以和兄弟学校进行联谊活动,增进校与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三是注重学校与各级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合作。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各级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中来完成的,学生最终面向的是社会,面向的是用人单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是各级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和杠杆之一,通过加强学校与各级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是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毕业与就业相结合,学校与各级用人单位相结合,不断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创建起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凤.浅谈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10(2):37.
[2]吴启迪.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努力做好2005年职成教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8-10-20(2).
[3]张好.职业学校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8,6(2):26.
作者简介:刘义全,男,现供职于云南昭通卫校解剖教研室。
【關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职业学校;发展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1]。它可以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如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它是维系学校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的特性和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保证和决定物质文化与组织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它主要包括学校的优良历史传统和师生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和所有校园文化一样,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也是校园人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与社会,与时代都密切相关而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最终体现的应是职业学校最具特色、最明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学校精神。它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
2.我国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它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教育场所以及校园的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而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等。其中办学理念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统领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师生同心协力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积淀而成并且相对稳定的理想与信念、道德与情操、志向与追求。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精神文化在职业学校校园里更具有一种内在的特性,也就是人的独立性、自觉性、自主性、人对生活的感受、人的成功与希望等。它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是形成学校特色的核心。职业学校理应突出它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功效。但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往往仅偏重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忽视对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致使学校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2.2 “扩招”热升温,校园文化建设留下空白
自1999年后,随着“扩招”热潮的席卷,给职业学校带来了空前的办学压力[2]。一是职业学校招生面临严重困难,一些学校招生已是捉襟见肘,苦不堪言,部分学校甚至面临着限制招生或关闭的可能;二是学生素质急剧下滑,学校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尽管有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是源自对某专业的热爱,但更多的还是迫于低分的无奈,正像一位教师所说:“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不想学,怕学的学生,早恋、打架、上网、调皮捣蛋是他们的主修,上课时休息、蓄养精神,课后是他们尽情发挥的时间!老师恨铁不成钢……,家长对他们失去信心,社会对他们另眼相看……”。面对招生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源素质的下滑,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本无可厚非,但以牺牲校园文化建设为代价,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管理上的无形作用,也就得不偿失了。
3.加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校特色专业设置
通常,一所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可信度或者声誉,往往和它的专业设置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选择的是专业,而不是学校,许多学生在进入了学校之后最关心的也是“学以致用”,所以突出学校专业的特色是重中之重,也是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举措。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设置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着眼于突出职业学校“职”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对职业学校所培养人才的需求。
3.2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载体,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必要的物质前提。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并使之完美结合,才能彰显校园文化内涵,展现校园文化风采,并最终形成学校特色。
3.3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各级用人单位的人才,而当今各级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不仅只注重学生所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因此,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人,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要引导和教育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作风;要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其在求职择业中抗挫折能力和变换职业的适应能力;要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4 建设开放型的校园文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建设开放型的校园文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实现长足发展的需要[3]。建设开放型的校园文化,一是做好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要积极宣传学校各项突出成就,特别是重视学校的重要活动、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与交流。要借助各类信息网和其它宣传渠道打造学校品牌,展示学校风采。同时,在适当时机可以和兄弟学校进行联谊活动,增进校与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三是注重学校与各级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合作。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各级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中来完成的,学生最终面向的是社会,面向的是用人单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是各级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和杠杆之一,通过加强学校与各级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是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只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毕业与就业相结合,学校与各级用人单位相结合,不断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创建起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凤.浅谈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10(2):37.
[2]吴启迪.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努力做好2005年职成教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8-10-20(2).
[3]张好.职业学校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8,6(2):26.
作者简介:刘义全,男,现供职于云南昭通卫校解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