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并建立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七个方面入手,分析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必须坚持的原则,从而建立起一套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 小学生 发展性评价 课程改革
  
  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并建立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评价体系由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因此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更新传统评价理念、改革传统评价的体系,做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尤显重要。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如何入手?我根据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说到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更多想到的评价主体是老师,评价的行为就是老师在试卷上打分数,在成绩报告单上填分数,写评语。这是长期以来评价主体的单一与错误造成的,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也就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削弱了,消失了。
  要让学生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在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性,让管理者、教师、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家长和相关的社会成员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二、坚持评价时空的多维性
  评价应贯穿校内、校外,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关注和考察,把评价平时化,日常生活化,将评价贯穿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学生。评价重视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是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学生上学时间内的课堂、校园,而应拓展到学生在校时间之外的家庭、社会,只有在这个多维度的时空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创造个性丰富的发展过程,才会有更加优化的发展结果。
  在教育实践中,课堂上的一句鼓励、一个眼神,课间的一个微笑,来自家长的一个电话,出自社区的一个情况反映,无一不在对学生进行着评价,可设置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的评价表,科学制定学生“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
  三、坚持评价标准的统一与差异并存
  任何一种教育都存在着对教育的基本的评价标准,如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等。我们在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不可忘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要扬长也要适当地“补短”,不可一味扬长“避短”,否则就会使学生在个性的发展中,忘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社会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既要改变用高度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千差万别的学生,又要正视学生在发展中的差异性,用统一与差异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评价发展中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既符合社会要求,又张扬独特个性,获得全面发展。
  四、坚持评价的超前性
  传统教育评价是判断学生“听话”的程度和分数,是在众多的学生中选拔出少部分听话的、高分的进高一级学校。素质教育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发展的眼光超前性地寻找到学生富有个性的未来,引导学生从现实“优势”中找到更优的发展方向,在现实的“劣势”中找到“化作优势”的基点,引导学生不断寻找到新的发展点,不断得到新的独具个性的发展。
  五、坚持评价的整合性
  注重局部与整体相融,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发展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及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和生活中的表现判断现有的水平,优化未来的发展,有效整合评价内容,大大提高评价效率。新课程将要以“双基”、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发展水平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六、坚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传统的学生评价,由于将考试和测验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考试与测验分数几乎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把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诸多难量化而不需要发展的素质都排斥在可评价的范围之外。但学生的很多方面的素质根本无法描述,比如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因此,机械量化的学生评价,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无导向或负导向的作用。
  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评价逐渐弱化量性,强化质性,但我们不得不防止另一种现象的出现,所有的评价结果都采用质性描述表现,该量化的不量化,从而无法把握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水平,难以设计教育整体发展策略。只有做到量化与质化互补,整体与局部兼顾,才能使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七、坚持评价体系的创新性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教育的对象也在发展;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我们既不可一刀切地否定传统的评价,又要善于从传统的评价中找到创新的切入点。如传统对学生的评价是分数加评语,学生个个为分数而疲于奔命,若以分数作为切入点,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融入其中,作为评定学生(量化)分数的一个重要依据,则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总之,为了切切实实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激励导向机制,客观、公正、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是由PRRSV在NSP2基因(Nonstructural protein 2)上缺
当前,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不想听、听不懂、没兴趣的普遍现象,给广大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在日
API5是极其保守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广泛表达于人多种组织中,在肿瘤细胞中上调表达。API5调控E2F1依赖性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并能通过调节NF-κB和Erk信号通路来影响肿瘤细胞
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然而,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把美术这门学科看做一门副课,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思想深处都很轻视它,要么美术课堂缺乏对学生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