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联系在市场的作用下大大加强
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过去20多年的历史中率先改革、率先发展,市场经济程度高,经济总量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广东的发展,以及它拥有南中国沿海中心的区位优势,中国大量人口和“打工族”源源不断地流向珠三角地区。广东的外来人口和打工人员绝大部分来自湖南、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福建、湖北、重庆等大华南、大西南和华中。华东南部,外来人口和打工人员及其亲属、朋友的双向流动,形成了一个以“大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同时,由于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加上珠三角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通道,湖南、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福建、湖北、重庆等大华南,大西南和华中及华东南部的进出口货物主要经过香港和珠三角进出口,又形成了一个以大珠三角为主要进出口通道的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在这个过程中,以香港服务业、珠三角制造业为主的“前店后厂”式的大珠三角世界级经济中心的框架和功能已初步完成,呈现出对其腹地——大华南、大西南、华中及华东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聚集力,初步形成了“泛珠三角”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圈。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仅广东与8省(区)之间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金额累计达6000多亿元,合作项目超过10000个,广东方投资2000多亿元。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将可能取得的成果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的进展,将可能取得如下成果:首先,在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其他地区之间形成紧密的腹地关系,并为整个区域在全球和国内经济分工中形成新的定位。中国入世后,以广东、香港、澳门三个支点构成的大珠三角经济圈正在加速形成,三地经济融合、合作升级的步伐正在全面加速。2003年8月5日举行的第六次粤港联席会议,达成了粤港两地经济合作和发展重新定位的共识,广东将致力发展成为制造业基地,香港则是服务业中心。粤港合作重新定位的目标是,争取通过10至20年时间,把大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但是,面对不断崛起的长三角的竞争,珠三角的后劲问题、特别是腹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长三角以上海为经济中心,以沪宁杭为主体、包括15个城市,面积99610平方公里,而且人们在谈论长三角时还有一个更大范围的概念,即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全部,共28个市,面积达21.3万平方公里。为了保持大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改变现状,扩大经济腹地,建立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正是一个从认知到基建,再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务流的区域合作促进机制。而从长远看,CEPA和“10 1”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签订更给“泛珠三角”的概念出台提供了政策上的“想像力”,它将有效奠定泛珠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后的定位。
因此,从经济合作程度、自然地理位置和交通等条件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勾画出若干年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基本框架:一个经济核心区(包括两个核心城市)及两个紧密和半紧密的经济圈。香港和广州是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广东及其周边的广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将构成“泛珠三角”的紧密层经济圈。云南、贵州、四川以至东盟国将形成“泛珠三角”的半紧密层经济圈。笔者认为,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能在客观上形成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不同发展层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性的金融、物流、信息和旅游中心,在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将是统领这一区域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广州是广东省的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香港和广州将以核心城市的角色,引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即两个核心城市带动珠三角的发展,珠三角再带动泛珠三角的紧密层经济圈的发展,进而推进至半紧密层经济圈。
“泛珠三角”的两个核心城市
作为“泛珠三角”两个核心城市之一的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占香港GDP的86.5%,是香港的最重要的比较优势,特别在金融、物流、咨询服务、旅游等行业。香港的优势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各省区有互补性,它具备引领“泛珠三角”与国际接轨,迈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粤港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推进两地资源的更充分整合,提升合作水平,进而带动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泛珠三角”中的另一个核心城市广州,它不但在地理上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它也是广东的经济中心。相对于其它珠三角城市及附近省区,广州的服务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科研技术力量及人才储备等等,都可以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广州的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例如,在汽车工业方面,本田、日产等已相继投产并扩产,丰田也稍后落户南沙开发区,广州聚集了国际最有竞争力的日本汽车系三巨头,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广州的汽车将有力挑战上海、武汉和长春的地位),这将辐射至周边地区。应该说,从整个泛珠三角来看,广州这个核心城市的定位有其二重性,一方面,它是“泛珠三角”的服务业中心,即增值中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汽车、石化、造船等重工业产业鏈的核心,它将带动整个华南地区重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为轻工业提供保证和促进作用。从人员、资金.货物、商务的往来上,广州与“泛珠三角”其他地区的联系,要比香港更为顺畅。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如果不参加地区经济体系,就会被边缘化。反之,如果积极参加到地区经济体系中,香港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正如香港前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指出的,香港可以透过这个经济合作架构,大大拓宽经济腹地、商品市场、中介服务市场和内地原材料、半成品对香港供应,成为内地走向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增值中心。因此,从泛珠三角的国际化看,广州将与香港密切配合和互动、甚至竞争,共同带领整个区域走向世界。
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过去20多年的历史中率先改革、率先发展,市场经济程度高,经济总量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广东的发展,以及它拥有南中国沿海中心的区位优势,中国大量人口和“打工族”源源不断地流向珠三角地区。广东的外来人口和打工人员绝大部分来自湖南、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福建、湖北、重庆等大华南、大西南和华中。华东南部,外来人口和打工人员及其亲属、朋友的双向流动,形成了一个以“大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同时,由于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加上珠三角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通道,湖南、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福建、湖北、重庆等大华南,大西南和华中及华东南部的进出口货物主要经过香港和珠三角进出口,又形成了一个以大珠三角为主要进出口通道的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在这个过程中,以香港服务业、珠三角制造业为主的“前店后厂”式的大珠三角世界级经济中心的框架和功能已初步完成,呈现出对其腹地——大华南、大西南、华中及华东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聚集力,初步形成了“泛珠三角”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圈。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仅广东与8省(区)之间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金额累计达6000多亿元,合作项目超过10000个,广东方投资2000多亿元。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将可能取得的成果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的进展,将可能取得如下成果:首先,在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其他地区之间形成紧密的腹地关系,并为整个区域在全球和国内经济分工中形成新的定位。中国入世后,以广东、香港、澳门三个支点构成的大珠三角经济圈正在加速形成,三地经济融合、合作升级的步伐正在全面加速。2003年8月5日举行的第六次粤港联席会议,达成了粤港两地经济合作和发展重新定位的共识,广东将致力发展成为制造业基地,香港则是服务业中心。粤港合作重新定位的目标是,争取通过10至20年时间,把大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但是,面对不断崛起的长三角的竞争,珠三角的后劲问题、特别是腹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长三角以上海为经济中心,以沪宁杭为主体、包括15个城市,面积99610平方公里,而且人们在谈论长三角时还有一个更大范围的概念,即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全部,共28个市,面积达21.3万平方公里。为了保持大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改变现状,扩大经济腹地,建立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正是一个从认知到基建,再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务流的区域合作促进机制。而从长远看,CEPA和“10 1”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签订更给“泛珠三角”的概念出台提供了政策上的“想像力”,它将有效奠定泛珠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后的定位。
因此,从经济合作程度、自然地理位置和交通等条件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勾画出若干年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基本框架:一个经济核心区(包括两个核心城市)及两个紧密和半紧密的经济圈。香港和广州是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广东及其周边的广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将构成“泛珠三角”的紧密层经济圈。云南、贵州、四川以至东盟国将形成“泛珠三角”的半紧密层经济圈。笔者认为,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能在客观上形成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不同发展层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性的金融、物流、信息和旅游中心,在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将是统领这一区域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广州是广东省的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香港和广州将以核心城市的角色,引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即两个核心城市带动珠三角的发展,珠三角再带动泛珠三角的紧密层经济圈的发展,进而推进至半紧密层经济圈。
“泛珠三角”的两个核心城市
作为“泛珠三角”两个核心城市之一的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占香港GDP的86.5%,是香港的最重要的比较优势,特别在金融、物流、咨询服务、旅游等行业。香港的优势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各省区有互补性,它具备引领“泛珠三角”与国际接轨,迈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粤港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推进两地资源的更充分整合,提升合作水平,进而带动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泛珠三角”中的另一个核心城市广州,它不但在地理上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它也是广东的经济中心。相对于其它珠三角城市及附近省区,广州的服务业、装备工业、汽车工业、科研技术力量及人才储备等等,都可以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广州的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例如,在汽车工业方面,本田、日产等已相继投产并扩产,丰田也稍后落户南沙开发区,广州聚集了国际最有竞争力的日本汽车系三巨头,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广州的汽车将有力挑战上海、武汉和长春的地位),这将辐射至周边地区。应该说,从整个泛珠三角来看,广州这个核心城市的定位有其二重性,一方面,它是“泛珠三角”的服务业中心,即增值中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汽车、石化、造船等重工业产业鏈的核心,它将带动整个华南地区重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为轻工业提供保证和促进作用。从人员、资金.货物、商务的往来上,广州与“泛珠三角”其他地区的联系,要比香港更为顺畅。在这个过程中,香港如果不参加地区经济体系,就会被边缘化。反之,如果积极参加到地区经济体系中,香港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正如香港前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指出的,香港可以透过这个经济合作架构,大大拓宽经济腹地、商品市场、中介服务市场和内地原材料、半成品对香港供应,成为内地走向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增值中心。因此,从泛珠三角的国际化看,广州将与香港密切配合和互动、甚至竞争,共同带领整个区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