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儒身份转换的人学向度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身的关注和发展路径的开出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特质,它从神的权能下解放出来,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这其中影响最甚的代表是儒家,而集中的突破又完成在孔子所生活的先秦时期。儒本身的身份原是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者,在孔子及其弟子的努力下,儒者更突显了承担影响治国大略、普及伦理构成与广泛施与教化的功能。实现儒者身份的转变,最关键的做法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礼为中心的文化系统进行了重新诠释,这使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沿着人学为中心的路径开展了下去。
其他文献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目的语社会中得体地行事并与其人民交际所必需的文化理解能力、态度和交际技能。”要达到这一要求,单靠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在外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导下,语文课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文章首先厘清红色文化的内涵,对统编小学语
高校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多姿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达到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针对目前高校社团发展中存在的诸多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粒火种,这粒火种燃烧的是热忱、敬业与爱,传递的是笃学、致远的治学态度,传播的是厚德、纯粹的师德魅力。每一位站在课堂上的老师,就是一个榜样,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