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诠释女排精神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ok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国庆大阅兵上,女排姑娘们登上天安门前游行的花车,压轴出场亮相。中国女排,国人骄傲,全国上下“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情再度高涨。对此,郎平说:“全国都说向女排学习,这有点过。我们的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举重队、中国跳水队,这些都是常胜将军,都是很棒的战斗集体。我们平时也要求运动员向这些项目的选手学习,我觉得大家应该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每一个发球,都要有使命感;每一次站上赛场,都要全力以赴;每一次的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郎平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的这番话,饱含使命与责任。凭借这种精神,中国女排以傲人的11战全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如今,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体育范畴,成为一面旗帜,具有普世意义。什么是女排精神?请听郎平为我们娓娓道来。
  在那之前,你准备付出多少
  有记者问:“中国女排取得辉煌的原因是什么?”郎平说:“机会给有准备的人,在那之前,你准备付出多少。我们要通过严格训练,去练就过硬的本领,努力做到进攻、防守、发球、接发球,没有任何失误,才能保证在比赛中每个动作都完美。只靠想是不行的,任何事别到了赛场上再去想,要把训练当实战,什么事要在训练场提前就想好。现在强手非常多,对手不断在变化,每次比赛变数很多,逼着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要求队员们‘人脑当电脑用’,不能只看录像、只记在纸上,比赛前脑子里必须存储下对手的信息,无论在场上遇到对手什么样的变化,都要能迅速给出方案。”
  中国女排的成就,靠的不仅是拼搏精神,更是平时扎实到位的基本功。郎平的执教训练方式非常高明,也颇为严格,训练就是比赛,要把比赛各种可能会发生的事,都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会成就无敌之师。归根结底一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方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输,不能怂
  2018年10月女排世锦赛上,中国女排获得铜牌。赛后,央视记者崔嘉问郎平:“我们其实可以避开一些对手,但中国女排为何从来不这样做?”崔嘉所指的“避开一些对手”,是指6强赛阶段,中国女排可以输给荷兰队而去“避开”锋芒毕露的意大利队,这样做中国女排晋级决赛的希望就会直线上升。郎平回答说:“我没有去选择对手,而是以全主力战胜荷兰女排,以小组第一晋级半决赛。因为中国女排可以输但绝不能认怂,输不起的球队,永远不配赢得比赛。我不希望让队员有这种故意输球的想法,这非常不好,就是要见谁打谁,想要夺冠就要敢于面对任何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其实对我们这是很好的锻炼。”
  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有多大的魄力担当。有些球队格局并不高,为了一己胜利不惜故意输球,提前避开强队。而郎平一番话,尽显她敬畏体育竞赛规则,从不去逃避,不惧强敌,不挑对手的精神。虽然有时无缘站上最高领奖台,但中国女排敢打敢拼,坚守公平竞赛的底线,以及宁输不怂的勇气,这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也是最值得让人佩服和尊重的。
  有始有终打好最后一场球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3∶0战胜塞尔维亚队后,豪取10连胜,提前一轮锁定了冠军。赛后,记者问郎平:“晚上是否有庆祝的活动?明天迎战最后一个对手阿根廷队,对方实力相对较弱,你会如何准备?”郎平说:“今天馬上回去看录像,准备明天的比赛,做好备战计划。现在还不是兴奋庆祝的时刻,首先是还有一场比赛没有打,打完了再说。只要球没完,比赛没结束,我们就会尽200%的努力去拼。中国人讲究有始有终,我觉得我们要尊重对手,尊重自己,把最后一场球打好。”而郎平就像自己说的那样,尊重每一个对手,直接派出了全主力,让阿根廷女排感受到了最大的尊重。
  弱小时不仇视强大,强大时不蔑视弱小。虽然中国女排已经提前卫冕冠军,但郎平依然低调谨慎,从不得意忘形,依旧不放松,不管对手的实力如何,都要认真对待,用绝对主力应战。阿根廷队知道自己会输,但是他们希望输在中国女排的主力之下,而非拿她们当小孩。郎平的话尽显中国女排的素质与风度,这就是尊重,也叫绅士。
  女排精神就是做好每一天
  郎平在中国体育史上的影响力超过40年,一直是女排精神的象征,而郎平说:“我是女排精神的亲历者,更是传承者。执教中国女排,我来不是享受荣誉的,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拼搏,继续传承女排精神。”有记者问:“女排精神有没有变化?你如何定义新时代的女排精神?”郎平说:“女排精神没有变化,就是做好每一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不顺,都要强调团队精神,都要永不放弃。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女排的冠军之路,和我们为之拼搏奋斗的事业永远在路上。中国女排的精神,不是赢了球才有精神,输了就没精神,不能只拿胜负衡量精神。每天都兢兢业业去做了,不管成功不成功,都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从一名运动员成长为功勋卓著的主教练,郎平对中国女排用情最深,付出最多,也最了解女排精神的价值以及内涵精髓所在,她言由心生、发自肺腑、切中肯綮、恰如其分的总结性阐释,剔透精辟,要义不烦,尽显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着实让人醍醐灌顶。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没有孤独又如何体现伙伴的炙热  因为工作的关系,她一连多日从一个城市奔波到另一个城市。途经南京,她认识好几个人,不过,这一次,她不想打扰任何一位,因为中转的时间很短暂。  但她还是意外地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她从杭州出发时发了个朋友圈,朋友看了朋友圈。朋友问:“到南京了吗?”她告诉朋友:“刚下车,准备转车。”朋友又问:“下班车是几点?”她说:“还有1个多小时。”朋友说:“那我过来。”她说:“时间太紧
钱锺书所著的《谈艺录》问世后,在学术界引起震动。然而,这是一部阳春白雪之作,曲高和寡。当时燕京大学青年教授吴兴华读了这本书后,给钱先生写信提了一些意见。钱先生非常认可,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对书中相关内容做了修改。钱先生对这位小他12岁,却学富五车的后生非常欣赏,从此开始长达20年的忘年交,而吴兴华也因此获得了“小钱锺书”的雅号。  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并入北大。刚刚30岁出头的吴兴华
一次,倪匡受邀参加一个文学座谈会。座谈会在台北一个高级宾馆召开。主持人请大家轮流介绍自己的情况,受邀参会的大都是博士或硕士,有些人的名片上印着两个学位,那些人说起自己的学历和就读的大学时很自豪。轮到倪匡,他实话实说:“我初中毕业。”话音刚落,会议室一片哗然,有人窃窃私语,有人盯着倪匡左看右看,那些人的脸上全是不屑与轻蔑。倪匡很窘迫,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坐在远处的三毛站起来说:“我小學毕业。
向上的每一步都是为攀上顶峰奠基  1957年,国家计划出版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翻译的重任落在了杨绛的头上。虽然杨绛翻译了很多英文、法文著作,但是对西班牙文却一窍不通。在别人看来,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绛毅然接受下来。  此时,杨绛已经48岁,她从零开始自学西班牙文,每天都“偷时间”记单词、学语言、做习题。领导允许她从英译本、法译本转译,但是她拒绝了,她说:“任何译本都不能代表原著,只有翻
一个忽视年轻人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作为个人,如果我真的学到了什么,我就有义务把我学到的东西传给年轻人,我希望通过有用的指导来赢得你的尊重。年长者并不比年轻人聪明,但是岁月让年长者有了一个更好的观察世界的有利位置。因此,儿子,在你即将读大学之际,我想给你一些人生指南。  1.身体健康  孩子,这是最重要的。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格言说:“健全的心灵多存在于健全的身体中。”它有些道理,请你千万要相信。至
读日本法医上野正彦的书,发现死亡的另一面。  有一种死亡叫假死,是指人的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活動高度抑制,生命机能极度微弱,一般查不出生命特征,像死了,其实还活着。1957年美国发生著名的“凯伦事件”,如何处理脑死亡,至今世人仍莫衷一是。  最长寿人群,居然是监狱里的犯人,他们生活规律,进低热量食物,没压力,少操心,不长寿才怪呢。  每天饮酒0.4升以上(过量),会依次出现脂肪肝、肝纤维化、脂肪性肝
东方红,太阳升  由方志敏等率领的红十军团,于1934年被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虽经浴血奋战,最终因寡不敌众,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  同被关押在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的,还有红二十师参谋长赵天明,在一天放风的时候,他见到了方志敏,方志敏关切地问他:“听说你不好好吃饭?这怎么行啊!”  赵天明泪流满面地说:“我心里太难受了,实在吃不下啊!”  
2020年9月,童旭东院士受邀参加《开讲啦》。一位大学生提问:“在高分系列卫星的研发过程中,您有没有焦头烂额的时候?您又是如何度过,如何克服的呢?”  童旭东说:“从事航天项目,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各项任务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所以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接着,童院士分享了自己遇到的最大一次失败。那次,他负责一個航天项目。结果他用了8个月的时间,来处理这个工程的故障。8个月里,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无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初读时只觉此文太平淡。人到中年,那天我翻开《项脊轩志》,不由自主地一路读下去,文字竟然是那样地沁人心脾。不到千字的文章,读来令人心灵大悟,感觉到一种从未有的心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他就是这样娓娓道来,用简洁质朴的文字叙述着项脊轩。  回首过往,竟然发现真正最亲近的多是平平淡淡的朋友,真正记得住的文字差不多都是朴
不尝试,怎么知道才华与幸运成正比  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仪式上,一个会发光的“雪打灯”卡通灯笼形象十分呆萌,这就是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它的设计者是21岁的黑龙江女孩姜宇帆。  姜宇帆从小喜欢画画,2017年,她如愿考入吉林艺术学院,选择了虽然冷门但自己喜欢的产品设计专业。为了锻炼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技能,她尝试着去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并进行创作。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