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为专业服务的理念,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将项目设计思想引入英语教学,开发《走遍南京实用英语》项目化课程。课程结合英语教学和学生发展要求,设计7个教学项目,通过教师讲解、小组分工、组员信息搜集、课堂展示、提问与应答、点评验收和实例展示等7个环节实现项目课程目标,并依据平时成绩、训练项目成绩和期末测试三部分进行考核。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2-0029-04
一、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内涵
项目作为一类特殊的活动,其表现出来若干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征,主要包括:明确的目标;资源成本的约束性;项目实施的一次性;项目的确定性;结果的不可逆转性;项目的整体性。即项目是为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任务的集合,它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强调项目的整体性,也就是强调项目的过程性和系统性。由此,项目课程目标设计其实质就可以看成是项目的目标。
一般意义上,课程目标分为行为取向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类[1]。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从项目课程的本质特点来看,项目课程目标正体现了行为取向、生成取向和表现取向,是基于行动情境和在行动情境在达成的目标,包括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升、创造精神的培育等。为此,项目课程的目标设计关注的是情境中学习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二)课程目标的定位
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其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其实均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普通文化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其内容选择以有用、够用、实用为准[2]。基于为专业服务的理念,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走遍南京实用英语》项目课程。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面向旅游管理一年级学生开设。基于项目课程目标的分析,对英语项目化课程目标进行设计。
能力目标:能读懂、听懂关于南京城市介绍的各种材料等;能熟练地进行自我介绍、专业介绍,并自如地回答外国友人提出的问题;能简要陈述南京的历史以及城市发展状况;能介绍南京自然景观,回答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能介绍南京风俗文化,如特定节日的风俗习惯等;能介绍南京的美食及相关饮食文化;能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别,避免触犯文化禁忌;能在介绍南京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家乡。
知识目标:了解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特定词汇,以及所需的句子结构;了解与南京历史相关的汉语、英语资料;理解并掌握南京自然景观的汉语和英文介绍;了解各种节日词汇以及南京风俗的汉语和英语资料;了解并掌握南京美食、小吃、饮食文化相关词汇;了解并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异;掌握自己家乡的特点,以及相关中英文资料。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注重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项目及工作任务设计
(一)课程项目设计原则
《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项目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让学生不迷茫(项目具体化);二是让学生能动手(项目难度适中);三是让学生有资源可查(项目需具有相应的信息支撑);四是让学生有依靠(教师要能随时提供帮助)。在坚持“学生要做→学生能做→学生想做→学生做出成果”的原则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二)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共设计进行自我介绍并表达对南京印象、回顾南京历史、介绍南京自然景观、展示南京风俗文化、介绍南京美食、展示文化禁忌实例、展示我家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等7个项目。
在7个项目中,项目1在于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储备以及个人特长、了解学生对于南京的熟知情况,为分组实施项目选拔负责人,同时也为考查课程效果提供参考。项目2、3、4、5是学生在对南京进行调研和搜集资料后进行分组成果展示的平行项目。项目6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和禁忌,是学生在进行项目2~5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项目7是测试项目,重在考核学生的英语活用能力。
(三)训练项目实施设计
在《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实施中,项目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项目进行分解,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搜集、整理资料,课堂展示并回答观众提问,进行组内互评。教师进行项目布置、提供必要的帮助,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验收和点评并进行实例展示。单个项目实施过程主要为:教师对项目布置和讲解、各小组课后进行项目分解和任务分工、组员信息搜集整理、课堂展示、提问与应答、点评验收和实例展示7个环节。具体实施进程见表1。对于每个项目,都列出训练方式及步骤,以及结果展示方式。
本课程通过具体、可操作的项目训练,使学生熟悉项目的各个环节,将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通过成果展示这一环节呈现出来。课程以学生分组的项目活动为主,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在项目开始时,教师进行项目讲解,指出该项目注意事项,并在学生项目活动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堂展示之后,教师需做出点评,给出相关项目的实例展示,以起到示范作用,为下个项目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考核应注重表现性评价,其任务设计与考核体现在每个项目中,且对于每个项目及对应的工作过程都有具体详细的考核方案和细则[3]。《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中各项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训练项目成绩和期末测试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10%,训练项目成绩占60%,期末测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分为出勤、组内互评和教师打分三项,分别占20%、40%和40%。训练项目成绩分六个模块,项目1~6各占10%,每个项目也是由组内学生互评(30%)、游客打分(30%)和教师打分(40%)三部分组成。项目考核对应能力目标2~7。期末测试为项目7,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项目1~6中所培养的能力综合应用到其他城市,对应能力目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计;项目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2-0029-04
一、课程目标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内涵
项目作为一类特殊的活动,其表现出来若干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征,主要包括:明确的目标;资源成本的约束性;项目实施的一次性;项目的确定性;结果的不可逆转性;项目的整体性。即项目是为实现目标而开展的任务的集合,它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强调项目的整体性,也就是强调项目的过程性和系统性。由此,项目课程目标设计其实质就可以看成是项目的目标。
一般意义上,课程目标分为行为取向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类[1]。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从项目课程的本质特点来看,项目课程目标正体现了行为取向、生成取向和表现取向,是基于行动情境和在行动情境在达成的目标,包括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升、创造精神的培育等。为此,项目课程的目标设计关注的是情境中学习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二)课程目标的定位
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其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其实均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普通文化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其内容选择以有用、够用、实用为准[2]。基于为专业服务的理念,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走遍南京实用英语》项目课程。该课程为专业必修课,面向旅游管理一年级学生开设。基于项目课程目标的分析,对英语项目化课程目标进行设计。
能力目标:能读懂、听懂关于南京城市介绍的各种材料等;能熟练地进行自我介绍、专业介绍,并自如地回答外国友人提出的问题;能简要陈述南京的历史以及城市发展状况;能介绍南京自然景观,回答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能介绍南京风俗文化,如特定节日的风俗习惯等;能介绍南京的美食及相关饮食文化;能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别,避免触犯文化禁忌;能在介绍南京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家乡。
知识目标:了解与个人信息相关的特定词汇,以及所需的句子结构;了解与南京历史相关的汉语、英语资料;理解并掌握南京自然景观的汉语和英文介绍;了解各种节日词汇以及南京风俗的汉语和英语资料;了解并掌握南京美食、小吃、饮食文化相关词汇;了解并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异;掌握自己家乡的特点,以及相关中英文资料。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注重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项目及工作任务设计
(一)课程项目设计原则
《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项目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让学生不迷茫(项目具体化);二是让学生能动手(项目难度适中);三是让学生有资源可查(项目需具有相应的信息支撑);四是让学生有依靠(教师要能随时提供帮助)。在坚持“学生要做→学生能做→学生想做→学生做出成果”的原则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
(二)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共设计进行自我介绍并表达对南京印象、回顾南京历史、介绍南京自然景观、展示南京风俗文化、介绍南京美食、展示文化禁忌实例、展示我家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等7个项目。
在7个项目中,项目1在于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储备以及个人特长、了解学生对于南京的熟知情况,为分组实施项目选拔负责人,同时也为考查课程效果提供参考。项目2、3、4、5是学生在对南京进行调研和搜集资料后进行分组成果展示的平行项目。项目6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和禁忌,是学生在进行项目2~5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项目7是测试项目,重在考核学生的英语活用能力。
(三)训练项目实施设计
在《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实施中,项目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项目进行分解,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搜集、整理资料,课堂展示并回答观众提问,进行组内互评。教师进行项目布置、提供必要的帮助,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验收和点评并进行实例展示。单个项目实施过程主要为:教师对项目布置和讲解、各小组课后进行项目分解和任务分工、组员信息搜集整理、课堂展示、提问与应答、点评验收和实例展示7个环节。具体实施进程见表1。对于每个项目,都列出训练方式及步骤,以及结果展示方式。
本课程通过具体、可操作的项目训练,使学生熟悉项目的各个环节,将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通过成果展示这一环节呈现出来。课程以学生分组的项目活动为主,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在项目开始时,教师进行项目讲解,指出该项目注意事项,并在学生项目活动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堂展示之后,教师需做出点评,给出相关项目的实例展示,以起到示范作用,为下个项目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考核应注重表现性评价,其任务设计与考核体现在每个项目中,且对于每个项目及对应的工作过程都有具体详细的考核方案和细则[3]。《走遍南京实用英语》课程中各项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训练项目成绩和期末测试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10%,训练项目成绩占60%,期末测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分为出勤、组内互评和教师打分三项,分别占20%、40%和40%。训练项目成绩分六个模块,项目1~6各占10%,每个项目也是由组内学生互评(30%)、游客打分(30%)和教师打分(40%)三部分组成。项目考核对应能力目标2~7。期末测试为项目7,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项目1~6中所培养的能力综合应用到其他城市,对应能力目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