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4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障碍。大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进而诱导神经炎症反应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既往部分研究认为,小胶质细胞在病理状态下主要发挥促炎作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极化后的不同表型可发挥不同的作用,提示小胶质细胞极化在VD机制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作为诱导小胶质细胞从促炎的M1表型极化到抗炎的M2表型的重要调节因子,已被证明与学习认知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及IL-4在小胶质细胞极化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有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样,相应带来的数据传输等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需要研究适用于更高速度网络的数据加密及认证方法.本文结合高速网络发展和应用背景,对AES_GCM算法深入分析,缩短其关键路径,使其效率最大化,采用Karatsuba乘法器和快速求余对GHash算法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了一种基于GHash结构优化的高速并行的全流水线AES_GCM松耦合加密结构.同时,根据
期刊
以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为立足点,针对安全生产问题展开分析,探索相应优化策略。在石油化工企业经营以及生产时期,必须要将安全生产问题当作重点关注内容,不断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系数以及水平,提升运行经营稳定性以及合理性,为国家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期刊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以及由此所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其重要类型,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低温等离子颈椎髓核消融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 Nucleoplasty,PCDN)是一种微创术式
学位
目的 术前准确无创预测胶质瘤分级仍然具有挑战性。基于常规T2WI图像开发一种鲁棒性强的残差神经网络(Residual Networks,Res Net)深度学习模型以预测脑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19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的术前T2WI图像,其中708例为2014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患者数据,211例来源于癌症影像档案(The Cancer Imagi
期刊
第一部分CD36抑制对TBI后小鼠小胶质细胞极化以及脑白质功能的影响目的:建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白质损伤模型并探究抑制CD36受体对小鼠脑白质损伤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损伤周围小胶质细胞极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8只C57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n=36)、TBI组(n=36)和SSO组(n=36)。在CCI造模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实验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造模第
学位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它属于一种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之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提出了多种假说包括NMDA受体过度激活假说、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假说、脊髓阿片系统的下调和抗阿片系统的上调假说、中枢去抑制和中枢敏化假说、中枢胶质细胞激活等。新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在促
学位
小麦根茎部病害,是目前小麦生产上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类病害,针对该类病害的防治主要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在化学防治措施中,使用种衣剂对该类病害进行防治,逐渐被接受并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然而,种衣剂的施用是否会对麦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等产生影响,尚未见到相关报导。本研究选用生产上推广使用效果较好的亮势、酷拉斯、禾越3种种衣剂作为供试种衣剂,以采自潍坊昌邑、寒亭
学位
目的: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是一种人工合成卤化烃,主要用作工业中聚氯乙烯的制造,但在亚急性暴露下可导致脑水肿。我们之前发现神经炎症可能与1,2-DCE中毒小鼠的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水平增高、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完整性破坏和脑水肿形成过程中
学位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寻找新的有效的ICH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丁苯酞(butyphthalide,NBP)对ICH后继发性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24 h组、假手术72 h组、ICH24 h组、ICH 72 h组
期刊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IS)是以脑神经元凋亡坏死为病理基础的疾病,有效保护神经元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核心。然而,目前尚无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环型GMP-AMP合成酶(cGAS)作为胞内DNA感受器,在多种疾病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但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仍缺乏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首先明确cGAS是否在小胶质细胞内表达,cGAS的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