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你的豹尾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一个精当的结尾,会使全篇大放异彩,熠熠生辉。如果一篇文章中心明确,构思新颖,语言精彩,但如果收尾不好,成了败笔,岂不令人扫兴?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结尾是作文结构中最后一环,结尾的好坏,关系到全篇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考生最后的得分情况。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行文不能虎头蛇尾,而要精心设计“豹尾”,文章的结尾毋庸很多文字,往往只要一段就够,但力度要大。如何亮出精彩的豹尾呢?下面介绍几种必尾法:
  一、首尾呼应,前后一贯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如果是议论文,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如果是记叙文,可以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相同的物象,如《一辆纺车》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相同的物(纺车);也可以用感情重复照应,如朱自清《背影》开头和结尾都是写对他父亲的怀念之情。我们再看下面的事例:
  青春是一面旗帜,我们书写梦想,高高扬起;
  青春是衣服卷轴,我们挥洒汗水,尽情泼墨;
  青春是一方舞台,我们张扬个性,绽放笑脸;
  我,要秀出我自己,秀出我的青春,秀出我的活力。然而,我“型”我不秀,我“行”我才秀。
  ………
  我们的青春,不要言行出位,不要吸引眼球,不要搞怪,不要狂妄,我们只要真才实学,只要谦恭虚心,只要展现真实的自我,我“型”我不秀,我“行”我才秀!
  ——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行我秀》
  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诗开头,点明文章中心——我“型”我不秀,我“行”我才秀;结尾呼应开头,再次点题,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又使文章结构严谨。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根据全文的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文章的主旨清晰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如劳伦斯的《鸟啼》结尾写道:“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闲柔风,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作者盛赞新生命的力量,点明了题旨。
  下面是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蜡烛的告白》的收尾:
  无端地指责只会阻止文明的进步,土地沙化了,森林砍伐了,物种灭绝了,指责能扭转局面吗?有时间发牢骚,我们不如多种一些树,去退耕还林,去保护珍稀动物,让有意义的行动取代我们的口头正义,去争取和谐生态,让蝴蝶再飞回来。
  我再次告诉大家,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蜡烛,纵使内心有诸多不愿,我还得听命于我的主人。只有人提高了意识,这些怪象才可能改变。
  作者在结尾借蜡烛之口点出本文主题:蜡烛并不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人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只有人提高意识,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三、巧用名句,韵味无穷
  名言、警句、诗句往往言简意丰、生动活泼,用它们来收尾,既能增加文章的文学情趣,又能增加文章的理论色彩,还给人以确凿可靠、不容置疑的感觉,使文章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这种收尾,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有时候,还可以根据文章需要,对名言、警句、诗句巧妙地进行改造,然后放在结尾,使之自然融入文中,成为作者表达思想的一部分内容,读来十分自然,丝毫不露雕琢的痕迹而又富有情致。
  我们不妨看下面的例子:
  同学就像一个铁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牢牢地互相紧扣着,才能拖起希望,走向成功。如果有一个铁扣是劣质的,那么希望就会变成绝望,又何来成功之说呢?
  当同学做错事的时候,回以他一个微笑吧,告诉他:没关系,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不要让志趣性格、竞争等等之类的词语成为同学间不和的借口,只要心是在一起的,还有什么是可怕的?同学是兄弟,是姐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13年云南高考满分作文《本是同根生》
  文章结尾引用曹植的《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比喻同学之间是兄弟,是姐妹的关系,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关系,而不应“相煎太急”,这样既点明了中心,又照应了标题,可谓韵味无穷。
  四、富有哲理,启迪智慧
  哲理性语言,是指富有哲理的一种类型的语言,它是人们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人生和社会的某一个方面所做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闪耀着作者的真知灼见。它的特点是深刻、凝练,给人遐思,使人顿悟。要用富有哲理性的话收尾,首先平时要积累大量富有哲理的诗词名句。这样写作时既可以引用,也可以化用。其次可以做一些高考仿写试题,这类试题往往要求仿写的是富有哲理的语言,这样可以强化自己的思维训练。最后要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浓缩出自己的具有哲理的语言。
  下面就是一段成功运用哲理性语言收尾的例子:
  其实尘世中并没有诸多沉重的桎梏,所谓的疲惫,不过是我们太过执念于那些本来无需挂怀的世事,而真正的轻盈,则被我们弃于脑后,被封存被遗忘。尘世的喧嚣与明亮,世俗的快乐与幸福,在沙漏中,汩汩流过。我们无法奢望太多,也无需牵强,只要快乐、安宁、没有悲伤就好;而这,不过是重新对话我们的生活而已,让眼泪打碎荒芜,濡湿遗忘的角落,去做我们本来“必修”的事情,重新参与生活。
  雄浑陶醉的场景,光彩炫目的字眼,都不过是要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不必感叹人生易逝,岁月难留,而应增加时间的厚度,更加从容地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2013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   作为一篇意在说理的散文,考生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对话氛围,结尾用富含哲理的语言打动读者,强调了“应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厚重而有分量。这样的结尾,散发出一股股感人的力量,缓缓流进读者的心底。
  五、尺水兴波,余音绕梁
  我们先来看鲁迅小说《孔乙己》的收尾: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小说在结尾设置了悬念,作者并没有明确说明孔乙己的生死经,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孔乙己作为一个不会营生的读书人,到底命运如何,不能不引起读者的关注。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酒客和掌柜的视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又有谁关心过他的命运呢?酒客们只是把他当作笑料,掌柜的只是关心孔乙己欠他十九个钱。而这一结尾让读者关注孔乙己命运的同时,不能不感觉到有一股悲凉涌上心头,真正是尺水兴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
  擅长在考场上写记叙文或者小说的考生不妨考虑采用欧·享利式的结尾。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要写好这样的结尾,必须注意蓄势,准备充足。每个故事的发展都有一个必经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开始写的时候就应该注意精心策划,一步步把读者引进圈套,直到把故事情节推到高潮,把他的心提到喉咙,然后再突然抖出一个包袱,让他大吃一惊,但是,给他一个震惊还应该让他回味无穷。
  当然,结尾的艺术远不止以上这些。但不管用什么样的结尾,我们都要把握以下几条原则:首先,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其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其次,结尾要简洁有力。文章结尾既不要虎头蛇尾,草草收兵;也不要画蛇添足,拖泥带水。结尾是文章主题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它要使读者获得满足感,但它又不是给予读者以最后的、决定性的印象部分,所以要简洁有力,以使读者增强印象。最后,结尾要令人回味。议论性的结尾要富含哲理,耐人寻味;记叙性的结尾,宜于戛然而止,给人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其他文献
如果以“XX恋”来组词,“异地恋”大概是唯一一个能够以“结束”冠之、又可以喻指圆满的情感状态。  “异地”指涉宽泛,从前的“地”是异国异城,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闺中少妇”,如今发达的通讯和交通仿佛让异地变得“触手可及”……“能每天都见到人,还是不一样。”90后男孩陈旭明这样解释穿越半个中国去女友读书的杭州找实习的原因。  同任何感情状态一样,我们把“异地恋”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仿佛说起它就是说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边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性已超越双边范畴,日益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区域共同繁荣的支撑和引擎。  5月12日,在首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期间,《中国报道》记者专访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穆赫坦,其就中国与东盟未来发展发表了观点。穆赫坦表示,中国和东盟要继续把彼此合作看作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机会,本着互相尊重互相受益和合作共赢的理念,
学摔跤  女儿不满地问:“爸,为什么别人家的女儿都是学舞蹈、学钢琴,我却要跟你学摔跤,跟男孩子一样。等我长大了,还会有人娶我吗?”  爸爸淡定地说道:“傻孩子,学什么舞蹈、钢琴,多贵呀!就跟老爸学摔跤,等你长大了,喜欢上誰就撂倒谁,多好呀!”  儿子的套路  爸爸正在网上给儿子挑玩具,网店在搞促销活动,爸爸准备多买一些。  儿子看到了,问:“爸爸,你说时间重要还是金钱重要?”  爸爸回答:“当然是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会让你们有一个家;假如我是一位天上的仙女,我一定会把你们的伤治好,让你们的父母复活,和你们一起说笑、玩耍……但那是不可能的事……”重庆市的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给地震灾区小朋友的信中这么写道。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令人痛心难忘的日子,这场发生在四川的地震灾难,让许许多多孩子的心灵也遭遇了8级强震!有的一夜之间失去了父母亲人,有的亲眼目睹了生命的残酷和脆弱
新西兰被誉为地球上最后的净土。这片在地图上时而被遗忘的土地,包容着宽阔的大海、陡峻的峡谷、冷艳的冰川、以及色卡上都难以定义的各种蓝色湖水……它就像一颗被上帝眷顾的明珠,安静地躺在南半球的海洋中间。乘車从著名旅游城市基督城向西南方向进发,在童话般的美景中穿行近3小时,我们抵达了有“人间仙境”之称的特卡波小镇。  它位于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东麓,这里人烟稀少,远处的山脉积雪皑皑,宛如世外桃源。小镇依
童年,对于辛敏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她出生在林甸县红旗镇先锋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双目失明。在她两岁的时候,也就是1995年那年,一向勤劳能干的爸爸突然得了肾病综合征,这简直是晴天霹雳,一下子从天堂掉进了地狱,漫长的求医之路开始了!  生活总是那么不可预知,充满变数。辛敏8岁那年,有一天在一个亲戚家玩,听到了一个关于治疗眼病的医疗队的消息,爸爸就带她去看病,当天没找到医疗队,就在邻居家住了一夜
水与墨通过笔的调和在宣纸上所构筑的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家园。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行至近代有了两个名字,其一是中国画,其二是水墨画。中国画的概念从地域上区别于西洋画,水墨画则从材质上与油画拉开了距离。这两个名字的生成虽然因西学东渐的背景平添了几分悲摧,而它们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被反复交替的使用,仿佛在提示着当代的中国艺术家,中国的艺术魂魄在哪里?水墨的精神气质在哪里?的确,水与墨是中国艺术家的心之所依,
摘 要:2013年底,美国联邦教育部就2014-2018年的教育发展目标制定了战略规划。在该规划中,教育的结构规划十分完整,相关措施细致入微,尤其在个人教育数据库的系统设置、教师风险管理、学校安全教育这三个方面尤其值得称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这三个方面看美国政府对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可以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教育数据库;安全教育;风险管理  
相亲路上奇葩多,奇葩当属直男癌。就是那些狂妄自大,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别人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不合自己的意就否定别人的男生。  2014年底,即将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李小朵,第一次踏上相亲路,就遇到了传说中的“直男癌”。那是2014年12月25日,相亲地点在武汉理工大学。在一番流水线式的传阅“相亲简历”后,李小朵一眼就相中了一个叫刘震(化名)的工科男。比李小朵小一个月的刘震,身高1.8米,武汉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教材是相对静止的,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彰显其生命力,因而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素养、精神状态往往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也决不能忽视学生这一因素,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基础、情感态度投入学习活动,显然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常听到教师这样抱怨:“这节课真闷,学生一点儿也不配合。”“学生怎么就说不到点上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告诉我,这是因为教师过多地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