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驱动的城市快速路段拥堵状态辨识及诱导对象选择方法

来源 :交通信息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诱导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具有差异性出行特征的出行者无法接受单一的诱导方案.针对城市快速路高峰时段拥堵问题,研究了考虑车辆出行特征差异的交通诱导对象精准识别方法,以保障诱导方案的实施效果.利用高德路况数据提取拥堵路段,根据拥堵路段与相邻路段交通状态的相关性提出拥堵源路段识别方法;利用车牌识别数据提取使用快速路车辆的出行特征,包括快速路出行强度、地面道路出行强度、快速路出发时刻离散度和快速路路径选择多样性;采用K-means++算法对车辆出行特征进行聚类,识别出显著影响道路交通状态的出行者,并为出行者推荐适合其出行特征的错峰或绕行诱导方案.以苏州快速路为例,研究发现:针对拥堵源路段的交通诱导能有效改善拥堵路段的交通状态;类型3车辆(高频出行且易绕行)占单月工作日早高峰所有使用快速路车辆总数的14%,却占单日早高峰总交通量的51%,是重点诱导对象;通过精准识别,可推荐诱导车辆数占总车辆数的47%.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船舶部分场景中仅靠变向避让效果差的问题,研究了多物标环境下符合避碰规则的船舶可变速自动避碰决策方法.基于船舶会遇四阶段理论和船舶领域模型量化船舶碰撞危险度,通过可变速MMG模型和模糊自适应PID航向控制方法推演船舶定、变速改向操纵过程.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基于操纵过程推演和速度障碍理论的动态可行操纵区间求解算法.以实船为仿真目标,进行了不同操纵方案下的对比实验和多物标场景下的仿真实验.将程序运行步长设置为1 s,结果表明:①预设他船位置(4 n mile,4 n mile),航向270,航速12 k
为解决传统船舶碰撞风险计算方法在繁忙受限水域的应用局限性问题,运用突变理论提出了1种考虑时空紧迫度的船舶碰撞风险计算方法.根据2船实际船舶领域叠加区域数值和2船同方位发生碰撞时的船舶领域叠加区域数值,建立船舶碰撞空间紧迫度计算模型;基于2船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建立船舶碰撞时间紧迫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突变理论建立了考虑时空紧迫度的船舶碰撞风险计算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将该模型与最小会遇距离(DCPA)和最小会遇时间(TCPA)及基于时空距离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