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爱德华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见爱德华,是一种幸运。
  虽然我们不能像他的主人阿比林那样真正地拥抱他,但我十分坚定地相信,每个遇见爱德华的人都会深深地爱上他,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他曾经是一只近乎完美的陶瓷兔子,美丽,优雅,高贵——虽然有一点自命不凡,可那不过是每个完美的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他的主人阿比林是那么爱他。每天晚上,她都对爱德华说:“我爱你,爱德华。”
  可爱德华并不懂得爱。他能够感受到夜晚中点点星光带来的安慰;他能够为奶奶的故事里那位“就像没有月亮的夜空中的繁星一样闪闪发光”,最后却变成疣猪的公主而激动不已;他能够觉察到阿比林湿湿的眼泪;他总是安安静静的,默默地坐在窗边等着阿比林,等着看太阳落山后玻璃窗里自己的倒影……作为一只陶瓷的小兔子,也许他已经懂得够多了。可是,他并不懂得爱。
  为什么阿比林总要对他说“我爱你” ?什么叫做“我会永远爱你” ?什么叫做“永远不要离开”?
  爱德华不懂。他会激动,会感伤,会顾影自怜,可那时他不懂爱。
  因为他从来没有失去过。
  这个世界的奇妙在于:深深地懂得爱,总是在失去以后。
  还记得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吗?只有在失去之后,小王子才懂得玫瑰花的珍贵,才会明白那朵小气的玫瑰花在他生命中原来是那么独一无二,无法替代。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就是一次不断失去的旅程。
  他失去了华丽的衣服,失去了“爱德华”的名字,失去了那个要永远爱他的阿比林。
  也许失去本身并不要紧:失去了华服,他还可以穿上女孩儿的裙子,戴上流浪汉的帽子,也有机会重新穿上优雅的衣服;失去了“爱德华”的名字,他还可以被叫做“苏珊娜”、“马隆”或者“詹理斯”;失去了阿比林,他还会遇到内莉、劳伦斯、布尔、布赖斯和萨拉……
  他甚至失去过生命。可那又怎样?
  他是一只陶瓷兔子,哪怕是裂成了碎片,也可以被重新修好,带着一身的伤痕再次睁开眼睛。
  比失去更重要的,是无法失去的回忆。
  回忆,就像一片澄净的夜空。那些失去的人,失去的时光,失去的感受,如同星座,一旦留在心里,便成为永恒。
  爱德华在黑暗的海底里回忆,在肮脏的垃圾堆中回忆,在长长的小山坡上回忆,在拥挤的玩具娃娃架子上回忆……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将他的回忆填满了。在失去和失去之间,爱德华的“身体深处的某个地方”学会了疼痛,他在疼痛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爱过他的人的名字,那些名字伴随着疼痛储存到他空空的身体里,让他开始懂得。
  爱,原来就是这样一种又甜美又痛楚的回忆:获得,失去;失去,获得。
  爱德华不再关注自己的影子,他开始学会倾听,倾听着别人的回忆:内莉的、布尔的、流浪汉的、布赖斯的……这些回忆像雨水一样,涓涓流入他的胸膛,洄成一个从未有过的深深的漩涡。
  就在漩涡的中心,爱德华懂得了爱。
  哪怕是失去生命,也无法忘却的爱。
  爱德华没有眼泪,可他想大哭一场。他胸膛里的爱几乎满溢,为了他遇见的,却又失去了的那些爱他的人们,为了希望他“永远不要离开”的阿比林。
  如同扉页上的那首小诗:“心一次又一次破碎,生命在破碎中延续。一定要穿越那黑暗,愈益深重的黑暗,勇往直前。”爱德华一次又一次地被抛入未知的命运洪流之中,他痛苦过,失望过,可他一直在等待。他是一只陶瓷兔子。比起脆弱的人类,他更加接近永恒。
  是永恒的期待?还是永恒的失望?
  有人会来的,有人会来接你的。爱德华这样对自己说,永不放弃。
  就像我们期待小王子回到了玫瑰花的身边,这只小兔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他不再会犯爱的错误。他也希望我们不再犯爱的错误。
  遇到爱德华,是一种幸运。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让我们一起懂得爱。懂得爱,在失去又失去之前。
  这是一本好书,真正的好书。好到你找不到更适合的语言去解读它,因为它早在解读之前就把你深深打动,让你忘却了所有的语言。或许,它本身就是一种解读,解读爱,解读心灵。
  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读爱德华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为其中的爱和勇气感动。
  一直读,一直感动,然后像爱德华那样,抬头仰望心中那片闪闪发光的星空。
  我爱你,爱德华。
  我会永远爱你。
其他文献
都市人爱乡村    今天,返朴归真在英国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追求,享受乡村生活的愿望日趋强烈。在空气清新的早晨挤羊奶喂猪,吃着自家制作的黑莓果浆告别落日的余晖,远离城市喧闹,聆听田园牧歌,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美景。虽然在乡村置地、建房、种菜、养牲畜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但城里人却乐此不疲,热情不减,决心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到底。  英国近年来从城市迁往农村的人口剧增,已经超过进城的人数。英国乡村管理局
雅克布·劳伦斯  1941年,23岁的雅克布·劳伦斯已创作完成了60幅关于大迁移的小幅蛋彩画作品,描绘了自1915年开始的非裔美国人从南部郊区到北部城市近30年的移民潮。劳伦斯是20世纪著名美国非裔画家之一,以描绘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和生活见长,移民系列作品让他一举成名。今年4月至9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展示给大众,试图通过再现这段历史进一步探究大迁徙的历史传承及其对美国文化的后续影
农村中职学校受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影响,导致农村中职学生技能水平相对较差。本文从农村中职学校的现状出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Pro/E软件课的教学实践,验证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提升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水平的积极作用,能为今后我校普及开展混合教学提供参考。   一、农村中职学校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在经济发
在20世纪世界美术领域中,西班牙艺术家显得十分地活跃并且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除了人们所熟悉的毕加索、达利和米罗等艺术大师之外,还有以材料绘画创作并赋予其生命活力和思想内涵而享誉世界的安东尼·塔皮埃斯。  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apies)被国际艺坛公认为非定型主义材料绘画的领军人物。非定型主义绘画是属于抽象美术中的另类表现形式。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中原子分裂的发现震撼了世界对质量的新
1827年,普希金结束流放生活,回到彼得堡。1828年初,他爱上了美女奥列宁娜。  安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奥列宁娜(1808—1888),出身贵族家庭,父亲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奥列宁当过公共图书馆的馆长、艺术科学院院长,此时是三等文官、国会议员,母亲伊丽莎白·马尔科芙娜·波尔托拉茨卡娅是安娜·凯恩(普希金曾给她写了著名的《致凯恩》一诗)的亲姑妈。奥列宁娜长相娇媚,美貌出众,腰身纤细,胸部丰满,
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1969-)是欧美文学界公认的新一代小说大师,“为21世纪英语小说开启了全新的模式与风貌”。他的作品充斥着全球视野和历史深度——从19世纪的南太平洋到20世纪的布鲁日和加州,从当代的日本到遥远的英伦,从四川圣山下的老妇人、圣彼得堡的艺术窃贼到日本地铁上的恐怖袭击者,最终抵达异域的未来世界……米切尔就像是在“对着地球仪写作”,于不同的时空之间驰骋漫
在推理小说界,岛田庄司无疑在20世纪80年代的“本格派”推理小说家中占有重要一席,被誉为“推理小说之神”。他继承了自江户川乱步以来推理小说的“逻辑性”和“思索性”,加以其小说绝妙的构思和深刻的人性讨论,开启了日本侦探小说的新时代。  《异邦骑士》可以说是岛田庄司的处女作,但从其动笔开始创作,到小说1988年正式出版,经过了九年,到文库本发行,整整经过十二年。据岛田庄司在出版后记中的说法,他对这部处
“大家”阅读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1942
作者简介文孝治韩国群山市出生,毕业于韩国东国大学国语国文系,高丽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于1966年韩国日报新春文艺奖大赛获奖开始发表诗作,诗集有《站在烟气里》、《武宁王的木头鸟》、《百济的月亮落于江面荡漾》、《去百济的路》、《海的门》、《遥望仙游岛》、《“南内里”明信片》等。曾获东国文学奖、和平文学奖、诗艺术奖、PEN文学奖。现任国际PENCLUB韩国本部董事长、密涅瓦(Minerva)发行人兼主编。
每个年代生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之歌,也许泰勒·斯威夫特的《22》最能描写时下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斯威夫特在她22岁时写下的这首歌中唱道:“夜复一夜,我们不会入眠。”这歌词套在像她那样富裕的年轻人身上描写的是不醉不眠,而套在职场新人身上则是因为工作无法休息。  凯茜·麦金泰尔28岁,是一名在纽约工作的图书公关。她说:“如果不在办公室,我的智能手机也会让客户找到我。”  麦金泰尔不过是20多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