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8岁的兰州女子杨丽娟狂追刘德华13年,她不上学、不工作,只想着跟刘德华见面聊天。溺爱她的父母不惜倾家荡产地支持女儿,她老爸甚至想到出卖自己的肾脏给女儿凑盘缠。3月19号,杨家三口借钱来到香港,杨丽娟先与刘德华歌迷会取得联系,随后在25号歌迷的生日会上见到了刘德华并合影留念,但她那天没捞到跟刘大叔唠嗑的机会,心有不甘。当晚,由于带来的盘缠所剩无几,杨家三口只好在一家快餐店过夜。第二天醒来,杨父不见了,留下一份指责刘德华的遗书。随后,香港警方在附近的海里打捞到老杨的尸体。
也许是想用生命换得刘德华与女儿唠嗑的机会,也许是被女儿长达13年的追星经历累得苦不堪言,反正糊涂的老杨这回是活明白了,他干脆走了极端,不活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老杨的死让他和他的老婆孩儿在全国出了名,但依然还是轻于鸿毛。对于他的死,不知道他老婆孩儿的感受是什么,反正某些娱乐媒体的反应就是娱乐。有媒体出钱把杨家母女接到深圳、兰州和北京等地,好吃好喝好待遇,还拉来明星做秀,似乎更愿意这件事没完没了。于是,老杨自杀的前因后果就成了以娱乐圈为背景的肥皂剧,杨家三口就成了肥皂剧的剧中人,不管刘德华愿意与不愿意,他都是剧情主线。在这里,一个生命的消逝已经显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为换来女儿与刘德华唠嗑的机会蹈海身亡,这就是为刘德华而死。随着事态的发展,刘德华对于此事的任何态度都是剧情,所以,必须拽着死去的老杨和活着的杨家母女推波助澜,让事件愈演愈烈。
事情发展到这一程度,恐怕也是老杨生前能够料到的,他知道,中国的娱乐记者少有专业“狗仔”,他们不会像资本主义“狗仔”那样觅食,倒是会拿娱乐事件做菜。在这方面,老杨有点经验,他当初被女儿追星闹得走投无路时,找过媒体,立竿见影,至少让半个中国都知道有个女子为刘德华发狂。只可惜,一个娱乐新闻演变成为命案,死者就是老杨,他已无法看到某些媒体接下来的商业表演了。
的确,杨丽娟她爸似乎死的很商业。和那些遇难的矿工和赤贫家庭的不幸相比,某些媒体始终把杨家的不幸当作娱乐事件。这也算是老杨沾了刘德华的光,如果他女儿不是刘德华的粉丝,如果他不是刘德华粉丝的直系亲属,谁会对一个跳海自杀的人这般关注?
这是娱乐?当然是。当有媒体把“中国民工在阿富汗被打死”都作为手机短信的竞猜话题时,媒体已经明白,越庸俗的娱乐越挣钱。
这是堕落?当然是。所有的堕落都有主观意识,这些媒体也知道,对于疯狂的粉丝和粉丝家属,应当给予劝导、谴责,并提示更多的粉丝理智追星。然而,偏偏杨家人上演的闹剧很有卖点,在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面前,选择后者也是情有可原。不可原谅的是,某些媒体其实早已介入追星事件的全过程,他们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助长了杨家追星的疯狂行为,本该对酿成老杨蹈海身亡的结果扪心自责,却依然要把一个本已不幸的家庭推到公众面前,实在是走得太偏。
商业社会的娱乐事件也许就是商品,但制造和销售任何一件商品都离不开社会责任感。想到媒体对王菲生育的兴奋,想到舆论对王菲和李亚鹏女儿的特别关注,你可以说媒体受众所感兴趣的对象就是娱乐事件,但当你把一个愚昧的死亡也注入商业元素后,这样的娱乐价值注定要招致媒体受众的反感。
好在,因为产生了类似的反感,这事算是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