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6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东京首次举行了“2+2”(外长+国防部长)会议,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布伦丹·纳尔逊、外长亚历山大·唐纳参加了会谈。
日澳双方在会上确认,为在8月召开始于2006年3月的日美澳外长“部长级战略对话”第三次会议,双方将积极作出协调,力争以美国为中心发展日美澳三国关系。两国在会晤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说:“日澳双边关系由共同的和平利益、地区稳定以及各自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为支撑,日澳两国都承认对方为本地区不可或缺的伙伴。”
此次日澳“2+2”会议的如期举行,标志着日澳军事同盟正在由法律制度层面走向具体实施阶段,一个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和进攻性的亚太“民主轴心”正在浮出水面。诺蒂勒斯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资深研究员理查德·坦特认为,这是“美国控制的多边联盟体系的一部分,是针对中国的”,“这证实日本和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军事化的倾向正在加速”。
日澳“民主轴心”的逐渐形成是日本一直以来推行的“价值观外交”的首次实践。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之后,日本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特征之一就是明显的“价值本位”倾向,日益流行宣扬“自由、民主主义、人权、市场经济和法治”等民主价值观念。安倍晋三上台后,更是将“价值观外交”置于战略高度加以推进,并且越来越显露出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
2006年9月,安倍晋三在其首次施政演说中谈及外交政策时指出,“日本作为亚洲的民主国家,为向亚洲、向世界扩大自由社会的范围,要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共享基本价值观的国家首脑开展战略对话”。
安倍的“价值观联盟”的外交实践是从对澳大利亚外交开始的。今年3月,日本与澳大利亚签署的安保协议是日本在二战后首次与美国以外的国家签署的安全协议,两国刚刚举行的“2+2”会议向世界表明了其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介入亚太安全事务的决心。
日本在提升日澳关系的同时,还打着“共同价值观”的招牌,积极强化与印度的关系。尽管日本“牵制中国”的意图很明显,但印度总理辛格还是对日本提议的“日美印澳四国战略对话”给予高度评价,称拥有共同价值观国家的团结是未来亚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将使民主国家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密切”。
安倍的亚洲外交政策就是要在亚太地区塑造一个针对中国的“民主轴心”或者说“价值观联盟”。安倍试图以此拓展日本外交的活动空间,取得对华外交的制高点,应对不断崛起的中国,形成对中国的“势力均衡”,从而主导未来亚洲的发展格局,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日澳构筑“民主轴心”也是两国现实国家利益相互需要的结果,是日本在军事上重返太平洋、澳大利亚在军事上进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一步。两国此举在亚太地区串起了一条围堵亚洲大陆的锁链,是两国为应付亚太地区可能激化的“热点”地区及为支援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对日本而言,实现防务政策的独立、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一直是日本外交的一个梦想。此前虽然《周边事态法》、《反恐特别措施法》等已经将日本对美国提供军事义务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亚太乃至全球,但日本自卫队的海外行动必须受到美国的约束。如今日澳安保宣言则给了日本另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授权,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防务范围由此扩大了,日本军队将自二战后走出东北亚,重返太平洋。有美国分析人士就指出:日澳安保宣言无疑是个“标志性的协定”,为日本军队“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今后日本将有更多的借口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及国际反恐行动,并在盟军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澳大利亚而言,尽管澳大利亚政府一直认为其首要的安全战略和经济利益与亚太地区密不可分,尤其是东亚。然而长期以来澳并未能真正融入东亚或亚洲地区,其在该地区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自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把原来的“本土堡垒式防卫”改为“前伸式防卫”战略,做到进可以远攻,退可以自守,明确提出要争做军事大国,插手亚太事务,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日澳安保宣言是澳大利亚进入东亚地区的一座桥梁,澳借助日本不仅有利于稳固其一贯的亚洲政策,而且其军事力量还可逐渐向东北亚地区渗透,进而扩大其影响力。
当前,安全合作正在成为东亚潮流,合作安全、和平发展、和谐亚洲、和谐世界日益成为地区共识。日澳逆历史潮流而动试图构筑所谓的民主轴心,寻求以美日澳印同盟主宰东亚安全秩序,其结果只能是成为区域内安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艾伦·杜邦说:“确立这样一种联盟关系目的何在?唯一理由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我看来,被拉入四边安排将是一种极其不明智的举动,因为那只能使中国更加担心战略包围。冷战遏制的意味太浓了。”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姚黎君
日澳双方在会上确认,为在8月召开始于2006年3月的日美澳外长“部长级战略对话”第三次会议,双方将积极作出协调,力争以美国为中心发展日美澳三国关系。两国在会晤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说:“日澳双边关系由共同的和平利益、地区稳定以及各自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为支撑,日澳两国都承认对方为本地区不可或缺的伙伴。”
此次日澳“2+2”会议的如期举行,标志着日澳军事同盟正在由法律制度层面走向具体实施阶段,一个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和进攻性的亚太“民主轴心”正在浮出水面。诺蒂勒斯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资深研究员理查德·坦特认为,这是“美国控制的多边联盟体系的一部分,是针对中国的”,“这证实日本和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军事化的倾向正在加速”。
日澳“民主轴心”的逐渐形成是日本一直以来推行的“价值观外交”的首次实践。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之后,日本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特征之一就是明显的“价值本位”倾向,日益流行宣扬“自由、民主主义、人权、市场经济和法治”等民主价值观念。安倍晋三上台后,更是将“价值观外交”置于战略高度加以推进,并且越来越显露出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
2006年9月,安倍晋三在其首次施政演说中谈及外交政策时指出,“日本作为亚洲的民主国家,为向亚洲、向世界扩大自由社会的范围,要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共享基本价值观的国家首脑开展战略对话”。
安倍的“价值观联盟”的外交实践是从对澳大利亚外交开始的。今年3月,日本与澳大利亚签署的安保协议是日本在二战后首次与美国以外的国家签署的安全协议,两国刚刚举行的“2+2”会议向世界表明了其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介入亚太安全事务的决心。
日本在提升日澳关系的同时,还打着“共同价值观”的招牌,积极强化与印度的关系。尽管日本“牵制中国”的意图很明显,但印度总理辛格还是对日本提议的“日美印澳四国战略对话”给予高度评价,称拥有共同价值观国家的团结是未来亚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将使民主国家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密切”。
安倍的亚洲外交政策就是要在亚太地区塑造一个针对中国的“民主轴心”或者说“价值观联盟”。安倍试图以此拓展日本外交的活动空间,取得对华外交的制高点,应对不断崛起的中国,形成对中国的“势力均衡”,从而主导未来亚洲的发展格局,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日澳构筑“民主轴心”也是两国现实国家利益相互需要的结果,是日本在军事上重返太平洋、澳大利亚在军事上进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一步。两国此举在亚太地区串起了一条围堵亚洲大陆的锁链,是两国为应付亚太地区可能激化的“热点”地区及为支援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对日本而言,实现防务政策的独立、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一直是日本外交的一个梦想。此前虽然《周边事态法》、《反恐特别措施法》等已经将日本对美国提供军事义务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亚太乃至全球,但日本自卫队的海外行动必须受到美国的约束。如今日澳安保宣言则给了日本另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授权,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防务范围由此扩大了,日本军队将自二战后走出东北亚,重返太平洋。有美国分析人士就指出:日澳安保宣言无疑是个“标志性的协定”,为日本军队“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今后日本将有更多的借口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及国际反恐行动,并在盟军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澳大利亚而言,尽管澳大利亚政府一直认为其首要的安全战略和经济利益与亚太地区密不可分,尤其是东亚。然而长期以来澳并未能真正融入东亚或亚洲地区,其在该地区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自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把原来的“本土堡垒式防卫”改为“前伸式防卫”战略,做到进可以远攻,退可以自守,明确提出要争做军事大国,插手亚太事务,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日澳安保宣言是澳大利亚进入东亚地区的一座桥梁,澳借助日本不仅有利于稳固其一贯的亚洲政策,而且其军事力量还可逐渐向东北亚地区渗透,进而扩大其影响力。
当前,安全合作正在成为东亚潮流,合作安全、和平发展、和谐亚洲、和谐世界日益成为地区共识。日澳逆历史潮流而动试图构筑所谓的民主轴心,寻求以美日澳印同盟主宰东亚安全秩序,其结果只能是成为区域内安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艾伦·杜邦说:“确立这样一种联盟关系目的何在?唯一理由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我看来,被拉入四边安排将是一种极其不明智的举动,因为那只能使中国更加担心战略包围。冷战遏制的意味太浓了。”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姚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