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作文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小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激发 作文 兴趣 写作 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激发作文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合理想象和幻想”。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其实,想象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宽作文思路、激发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自由地翱翔。如《穷人》一文的最后一句“……桑娜拉开了帐子”我让学生创设情境:假如渔夫回来后,将会发生怎样一种情景?请他们发挥合理的想象描绘出来。学生情绪激烈、兴味盎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渔夫回家后的情景,积极完成了任务。学完《卢沟桥的狮子》后,我让学生找出“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进行仿句训练。学生不仅仅很快掌握学会了使用这种句式,而且增强了他们作文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句子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词造多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把若干不相干的词语巧妙地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把指定的意思表达得形象、生动、具体等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生活实际,积累写作素材
  刘国真先生说:“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必定生动活泼、事半功倍。”大自然有许许多多可赞可绘的美丽风景图画,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间美好真情,只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就一定能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了使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我经常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经常主动地和他们一起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主题班会,定期组织野游活动,指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鼓励他们写生活日记,采撷生活的朵朵浪花,激发他们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养成感悟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而且学生作文时觉得有物可言、有米可炊,大大地激发了自己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信心,提高了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
  生活是万紫千红、丰富多彩的,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指导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采撷生活的朵朵浪花,从而使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从生活中挖掘真善美的过程,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而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则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消磨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钝化了学生思考生活的思维的“触角”。因此,作文回归生活,学生不仅有了写作之源,同时也有了人格自我濯亮之泉。
  二、写真情,抒实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品格”。因此,作文应写真情,抒实感。
  人的情感世界异彩纷呈,迥异不同。生活永远涵染于人的情感之中,一旦有了这种感悟,学生就能于风光旖旎、山峦险峻之处,看到山势的奇伟,触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鸟的啁啾,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只有用心灵去思索,眼中的世界才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返归自然,所以愈是濡染了主体的感情色彩的东西,就愈是鲜活的、明敏的、个性的、独特的、深刻的。学生作文中所具有的这些品质,实际上标志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有位六年级学生的习作《爸爸,求求您……》,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亲身体验,记叙了吸毒的爸爸给家庭带来了苦痛,表达了小作者对爸爸深沉的爱及痛惜之情。如果没有小作者对生命活力的感悟,怎么能够写出这样凄婉动人、催人泪下的习作呢?
  因此,作文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激活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恻隐心,培养学生对假恶丑的憎恶,使学生目之所触皆为情物。
  
  (河北大城县关家务小学;0659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