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总处于一定经济运行系统中, 一定的会计方法总是为特定的会计环境而产生,并根据这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通货膨胀给财务会计带来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对策
通货膨胀本身并不是一个会计问题,但是会计信息系统总是建立运行于一定的经济环境当中,不同的经济环境给会计信息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因而,通货膨胀将给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如何再已有的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模式下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状况的计量模式,已成为我国会计界研究的焦点。
一、通货哪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通货移胀冲击着历史成本原则
所谓历史成本。指企业在取得资产时实际付出现金等价物。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资产应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资产一经入帐,就不再考虑市价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表现为历史性的数据,而成为历史成本,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数据易取得和验证,能够真实地记录和摘述客观事物,提供的信息符合决策的客观性原则,所以,一直为会计实务所采用。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仍以历史成本作为依据来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则只能反映历史财务状况,而不能反映近期或目前的财务状况,以历史成本计算的成本和费用,只能在存货和固定资产购买时所垫支的情况,而不能保证现实实物的更新,企业按历史成本计量原则编制的财务报表,难以满足各相关利益集团的需要,有待进行改革。
2.通货膨胀妨碍了会计目标的实现
企业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目标则是向企业自身、外部利益集团或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传统会计的基础受到冲击,因而它所产生的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如果以不可靠的信息为依据进行决策, 必将导致决策失误, 也就是说, 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会计信息丧失了其决策的相关性。可见, 通货膨胀严重妨碍着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也称一般购买力会计。它是指在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用币值固定、购买力相等的货币单位取代传统会计中的名义货币单位,重新编制会计报表,以使不同时期的会计数据能以按照相等购买力的货币单位加以比较的一种调整方法。它包括以下三个程序:
(1)将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区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由于物价变动企业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在增加或丧失—部分购买力,形成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溢,而非货币性项目虽不会因物价变动而发生购买力损益,但其价值却会因物价的变动有所升降,因而应按一般物价指数予以调整。调整前后的差额则为企业的持有损溢,一般可作为资本项目的调整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也可以作为当地损溢反映在损溢表中。
(2)计算本期发生的货币性项目上的购买力损益。其计算方法有二;一是分别计算货币货市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损溢,然后再把二者相抵,确定购买力净损溢;二是先将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余额相抵,求得货币性项目的净额,然后按净额计算购买力损溢。
(3)按—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非货币性项目的名义货币额调整为不变币值的货币额。进行此项调整时,最重要的问题是采用哪一时期的购买力货币单位作为不变币值货币单位。不变币值货币单位的确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按年末物价指数确定年末货币单位;另一种是按年均物价指数确定年均货币单位。其中,前—种做法适用于调整反映企业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后一种做法适用于调整企业的损溢表。
2.现时成本会计
(1)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货币性项目无须调整.而非货币性项目的金额来源于相应的现时重置成本资料。
(2)调整损溢表项目。除折旧费外,其他项目无须调整。折旧费应按第一步中所确定的相应固定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的平均余额计算。
(3)确定资产持有利得。资产持有利得包括未实现的资产持有利得和已实现的资产持有利得。
(4)编制现时成本计量基础下的财务报表。
3.变现价值会计
变现价值会计是指以资产的现时售价或变现价值計价为基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前面所述的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以及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等,都是使用投入价值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它们所使用的均是资产的购进价格,它们之间的区别仅是购进时点的不同。而变现价值会计所使用的计价基础则是现时售价或变现价值,现时销售价格可以分为清算价格和正常销售价格。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一般使用正常销售价格。变现价值会计程序与历史成本会计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仅是在年末调整期初、期末资产账户的差额,也即资产置存收益。由于变现价值会计是距离目前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原则最远、争议最大,反对者最多的—种会计改革方案,至今未得到西方国家政府和专业会计机构的支持和赞同。
三、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对策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控制和消除通货膨胀还需要—个过程,但是,因此而忽视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行的。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健全,有关法规还不配套,还不具备以通货膨胀会计的某种模式取代传统会计的条件。因此,目前可行的对策主要有两个:
1.允许企业采用某些会计方法,实现部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其方法有: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无形资产实行限期摊销法,资本实行保持准备制度等。
2.运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编制补充财务报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以满足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各利害关系集团以及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进行决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裴小平:浅谈通货膨胀会计[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02期
[2]程文卫:通货膨胀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对策
通货膨胀本身并不是一个会计问题,但是会计信息系统总是建立运行于一定的经济环境当中,不同的经济环境给会计信息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因而,通货膨胀将给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如何再已有的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模式下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状况的计量模式,已成为我国会计界研究的焦点。
一、通货哪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通货移胀冲击着历史成本原则
所谓历史成本。指企业在取得资产时实际付出现金等价物。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资产应按取得时的成本计价,资产一经入帐,就不再考虑市价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表现为历史性的数据,而成为历史成本,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数据易取得和验证,能够真实地记录和摘述客观事物,提供的信息符合决策的客观性原则,所以,一直为会计实务所采用。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仍以历史成本作为依据来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则只能反映历史财务状况,而不能反映近期或目前的财务状况,以历史成本计算的成本和费用,只能在存货和固定资产购买时所垫支的情况,而不能保证现实实物的更新,企业按历史成本计量原则编制的财务报表,难以满足各相关利益集团的需要,有待进行改革。
2.通货膨胀妨碍了会计目标的实现
企业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目标则是向企业自身、外部利益集团或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传统会计的基础受到冲击,因而它所产生的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如果以不可靠的信息为依据进行决策, 必将导致决策失误, 也就是说, 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会计信息丧失了其决策的相关性。可见, 通货膨胀严重妨碍着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也称一般购买力会计。它是指在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用币值固定、购买力相等的货币单位取代传统会计中的名义货币单位,重新编制会计报表,以使不同时期的会计数据能以按照相等购买力的货币单位加以比较的一种调整方法。它包括以下三个程序:
(1)将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区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由于物价变动企业持有的货币性项目在增加或丧失—部分购买力,形成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溢,而非货币性项目虽不会因物价变动而发生购买力损益,但其价值却会因物价的变动有所升降,因而应按一般物价指数予以调整。调整前后的差额则为企业的持有损溢,一般可作为资本项目的调整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也可以作为当地损溢反映在损溢表中。
(2)计算本期发生的货币性项目上的购买力损益。其计算方法有二;一是分别计算货币货市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购买力损溢,然后再把二者相抵,确定购买力净损溢;二是先将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余额相抵,求得货币性项目的净额,然后按净额计算购买力损溢。
(3)按—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非货币性项目的名义货币额调整为不变币值的货币额。进行此项调整时,最重要的问题是采用哪一时期的购买力货币单位作为不变币值货币单位。不变币值货币单位的确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按年末物价指数确定年末货币单位;另一种是按年均物价指数确定年均货币单位。其中,前—种做法适用于调整反映企业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后一种做法适用于调整企业的损溢表。
2.现时成本会计
(1)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货币性项目无须调整.而非货币性项目的金额来源于相应的现时重置成本资料。
(2)调整损溢表项目。除折旧费外,其他项目无须调整。折旧费应按第一步中所确定的相应固定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的平均余额计算。
(3)确定资产持有利得。资产持有利得包括未实现的资产持有利得和已实现的资产持有利得。
(4)编制现时成本计量基础下的财务报表。
3.变现价值会计
变现价值会计是指以资产的现时售价或变现价值計价为基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前面所述的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以及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等,都是使用投入价值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它们所使用的均是资产的购进价格,它们之间的区别仅是购进时点的不同。而变现价值会计所使用的计价基础则是现时售价或变现价值,现时销售价格可以分为清算价格和正常销售价格。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一般使用正常销售价格。变现价值会计程序与历史成本会计程序基本上是相同的,仅是在年末调整期初、期末资产账户的差额,也即资产置存收益。由于变现价值会计是距离目前会计实务和公认会计原则最远、争议最大,反对者最多的—种会计改革方案,至今未得到西方国家政府和专业会计机构的支持和赞同。
三、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对策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控制和消除通货膨胀还需要—个过程,但是,因此而忽视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行的。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健全,有关法规还不配套,还不具备以通货膨胀会计的某种模式取代传统会计的条件。因此,目前可行的对策主要有两个:
1.允许企业采用某些会计方法,实现部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其方法有: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无形资产实行限期摊销法,资本实行保持准备制度等。
2.运用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编制补充财务报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以满足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各利害关系集团以及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进行决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裴小平:浅谈通货膨胀会计[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02期
[2]程文卫:通货膨胀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