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就此问题做专门的论述.本文从和声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入手,分析论证了多声部音乐中协和性原则确立的基础,以及其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所起的主导性作用.这一主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它进入到和声语言相当复杂和丰富的21世纪时,已无法用协和性的一般化概念来概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音响紧张度来表述.这种对声音状态的描述,是以音乐语汇中的音响是否能够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思想为准则.
其他文献
从语言上看,诗到词、曲的变化是:由典雅到通俗;由庄语到绮语到谐辞;由齐言到杂言;由写意到叙事。这种嬗变反映出古代文学由追求功利到追求审美;由尚雅到尚俗;由抒情写意到叙事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