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地学习去发现问题或选择专题,并进行深入探究和推理,从而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知识、方法、技能、意识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从而物化为劳动成果,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在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同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也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因此,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完全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乏互动与反馈,效果当然不好。在探究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要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重视探究中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实际上,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语言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英语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贯彻探究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探究性的学习策略,运用探究性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听、说、读、写四方面学习保持探究的兴趣和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授学生初步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思考、调查、讨论、合作,学习和使用英语,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占很大比重。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对比和思考。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进行分组合作,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学生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第二,让学生发现问题和确定探究目标。教学活动中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每位学生的兴趣着眼点也会有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第三,鼓励学生通过询问教师和家长、阅读相关书籍、调查、上网查找、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和信息。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互评、自评,互相学习,发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将句子探究、词汇探究、语法探究、语音探究、文化探究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探究性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优越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增加,同时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要进行适时有效的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成分过多,如小组刚开始活动,教师就忙于指导,这样往往使学生产生跟随和依赖思想,从而限制大脑的思维活动,教师的引导也变成了代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注重事物外观的表象性的东西,而忽视了其内在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看准时机,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问题的实质。更何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不仅能保持学生思维的新鲜感,更有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相反,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清,对于何时介入、何时“放手”一塌糊涂,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引不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我国中庸的哲学历来把“度”看得非常重要,强调恰到好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介入的时机和程度,既不能过早介入,指导过多,又不能完全放手,使学生处于放任和无助的状态。所以,要特别强调教师在指导学生这方面要做到适时、适度。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运用探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间的协作,克服传统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弊端,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其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完全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乏互动与反馈,效果当然不好。在探究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要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重视探究中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实际上,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语言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英语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贯彻探究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探究性的学习策略,运用探究性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听、说、读、写四方面学习保持探究的兴趣和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授学生初步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思考、调查、讨论、合作,学习和使用英语,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占很大比重。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对比和思考。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进行分组合作,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学生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第二,让学生发现问题和确定探究目标。教学活动中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每位学生的兴趣着眼点也会有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第三,鼓励学生通过询问教师和家长、阅读相关书籍、调查、上网查找、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和信息。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互评、自评,互相学习,发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将句子探究、词汇探究、语法探究、语音探究、文化探究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探究性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优越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增加,同时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要进行适时有效的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成分过多,如小组刚开始活动,教师就忙于指导,这样往往使学生产生跟随和依赖思想,从而限制大脑的思维活动,教师的引导也变成了代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注重事物外观的表象性的东西,而忽视了其内在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看准时机,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问题的实质。更何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不仅能保持学生思维的新鲜感,更有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相反,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清,对于何时介入、何时“放手”一塌糊涂,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引不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我国中庸的哲学历来把“度”看得非常重要,强调恰到好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介入的时机和程度,既不能过早介入,指导过多,又不能完全放手,使学生处于放任和无助的状态。所以,要特别强调教师在指导学生这方面要做到适时、适度。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运用探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间的协作,克服传统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弊端,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其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