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地学习去发现问题或选择专题,并进行深入探究和推理,从而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知识、方法、技能、意识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从而物化为劳动成果,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在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同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也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因此,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英语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完全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乏互动与反馈,效果当然不好。在探究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要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重视探究中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实际上,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语言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英语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贯彻探究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探究性的学习策略,运用探究性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听、说、读、写四方面学习保持探究的兴趣和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授学生初步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思考、调查、讨论、合作,学习和使用英语,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占很大比重。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知识对比和思考。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进行分组合作,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学生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第二,让学生发现问题和确定探究目标。教学活动中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每位学生的兴趣着眼点也会有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第三,鼓励学生通过询问教师和家长、阅读相关书籍、调查、上网查找、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和信息。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互评、自评,互相学习,发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将句子探究、词汇探究、语法探究、语音探究、文化探究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探究性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优越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增加,同时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四、教师要进行适时有效的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成分过多,如小组刚开始活动,教师就忙于指导,这样往往使学生产生跟随和依赖思想,从而限制大脑的思维活动,教师的引导也变成了代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注重事物外观的表象性的东西,而忽视了其内在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看准时机,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问题的实质。更何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不仅能保持学生思维的新鲜感,更有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相反,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清,对于何时介入、何时“放手”一塌糊涂,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引不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我国中庸的哲学历来把“度”看得非常重要,强调恰到好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介入的时机和程度,既不能过早介入,指导过多,又不能完全放手,使学生处于放任和无助的状态。所以,要特别强调教师在指导学生这方面要做到适时、适度。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运用探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间的协作,克服传统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弊端,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其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其他文献
给出了基于Web的网上测试系统的组成框架,测试服务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是其核心组成部分。说明了抽题、组卷的重要性,总结了一些重要的参数,针对目前组卷中存在的问题和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课堂不应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应当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精彩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天地,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向未知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只有抓住了这个主阵地,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把教育质量抓好。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初中阶段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可归纳为来自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和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外部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数学学困生除了个别自身的先天性智力障碍以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毅力.  2.学习方法不当、自学能力差.  3.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二)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外部原因  1.社会原因  (1
将Rn的开子集上非线性映射的导算子,一致可微性等概念推广到定义在Rn的一般子集上的映射,然后建立相应的Sard定理,并将所得结果用于一类含参数的椭圆问题: -Δu+f(u)=φ(λ),
时滞往往是造成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何确保在有时滞的情况下系统是稳定的,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目前很多学者研究的是带有常时滞和有界变时滞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对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过去习惯了听教师讲课,自己当了教师后,也习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讲好课上。但传统上课模式,许多学生容易走神,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其原因之一是,课堂之外的精彩事物实在太多,课堂之外的魅力实在太大,把心交给课堂的学生越来越少。  如何才能把学生吸引回到课堂呢?  笔者运用“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对这种教学模式作些分析、探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数学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强调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写作能力培养在当前英语教学中的认识误区目前,部分教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认识的高度、深度还不够,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写作能力的培养仅仅看成是为了帮助学生完
几年来,在两岸各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出现了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在此局面下,国务院2009年5月4日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意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之一就是“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