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17.5%,这一速度尽管比去年单季增长最快的3、4季度还高0.6个百分点,但应该看到,这是在全国经济形势普遍回暖的背景下取得的,与去年相比我区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位下降到第9位(前8位多为西部省区),表明我区经济增长经过去年以来的结构调整,正在实现由快到稳、到优的转变。
一、当前内蒙古经济运行形势的几个新特点
(一)在全国出现过热预警担忧下,内蒙古经济增长态势更趋稳健均衡
从我区三次产业的增长情况看,一季度增速分别为:6.1%、22.8%和12.9%(参见图2)。可以看出,一直以来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二产业,其上升逐渐趋缓,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回升相对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均衡合理。
据最近央行测算,一季度全国GDP增长11.9%,季节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即将一季度增长速度折算为全年增速)为12.2%;此外国内产能缺口却已处于12年来高位,专家认为,这些数据都表明预警过热苗头有回归的危险。因此,我区适当放缓增速,将更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二)主要工业产品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一季度,我区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亮点主要集中在原煤、电力和载货汽车上,其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29.3%、17%和48.3%;此外,精甲醇增长49.4%、电解铝增长8.3%,钢材增长3.4%。从图3看,去年以来,我区原煤产量增速一直保持在高位增长;而发电量则明显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去年一度大幅度回落,后随着经济的回暖逐渐从底部回升;载货汽车去年在底部徘徊,今年开年一改颓势,产量回升迅速,产出缺口基本被修复。
(三)经济增长需求格局发生变化
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海关出口累计增长分别为26.4%、17.9%和28.7%,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4%和15.3%,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2和34个百分点;出口的贡献率则从_5.6%上升到2.1%,大约上升了7.8个百分点(美元与人民币按1:7折算)见下表。投资消费贡献双双下降的原因,一是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增长大幅度下降;二是消费增长有所减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三是由于经济普查基数有所调整,去年的生产总值的数据待调所致。

(一)发电量较快增长,但电力企业效益堪忧
尽管一季度全区工业企业效益情况普遍好转,企业利润增长94.9%,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1.6%,但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就占了全部工业利润的六成左右,而发电企业在原煤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一季度虽然发电量增长达17%,为16个月以来的最高值,但效益情况不容乐观。据了解,企业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一季度已临近亏损边缘。一季度全国五大动力集团出现亏损,全国上市电力企业亏损十分严重,亏损最严重的15家上市公司,电力企业就占了5个。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发电量的增长主要是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取得的,目前发电机组仍然有40%左右处于闲置状态。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由于受到天气限制稳定性难以保证,接人电网比例较低,不少机组处于闲置状态。二是煤价上涨,煤炭市场需求旺盛,而供应相对紧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一季度原煤上涨0.5%,但我区煤价涨幅远不止于此。一季度全区动力煤平均坑口价格为261.43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0.11%。4月份以来,虽然国内煤炭需求处于淡季,供需关系有所缓和,部分煤炭主产省区的煤炭产能有所增加,煤炭价格小幅回落,但后期煤炭价格依然存在止跌回升的因素。首先是西南省区旱情加大了电煤需求,其次煤炭安全事故频出,中小煤矿复工复产受到影响;还有二季度部分耗电行业进入生产旺季,拉动电煤消费。三方面因素可能会促使煤炭价格在后期出现止跌趋稳甚至回升的走势,直接影响我区电力企业的效益。

(二)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之后。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并没有相应恢复.二者差距持续拉大
图4为2007年以来我区居民收入增长与生产总值增长的比较。可以看出,2007年居民收入增长曾经一度快于经济增长水平,但2008年开始渐渐滞后于经济增长。2009年以后与经济增长的差距更是迅速扩大。
从农牧民收入情况看,一季度我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1844元,全国1814元,我区仅仅高于全国30元;我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为10.3%,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未来如果我区农牧民收入不能以超越全国的速度加快增长,则目前相对于全国的微弱优势将被打破,使我区农牧民收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看,一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33元,全国为5308元,我区低于全国475元;但一季度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要想达到或赶超全国平均水平,未来我区城镇居民收入须进一步加快增长。

从居民收入增长与我区经济和财政收入、税收的增长差距相比,一季度我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8.7%、28.3%和33.7%,分别高于城镇居民收入8.1、13.2和23.1个百分点,高于农牧民8.4、13.5和23.4个百分点,差距巨大。从收入来源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仅为10%,分别低于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3.6个4.1个百分点。可见,我区城镇居民工资性增长严重偏低,应引起高度关注。
(三)我区CPI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PI略低于全国.难以排除通胀预期
从居民价格指数变化情况看,一季度我区CPI为102.7,高于全国102.2的平均水平。造成我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的涨幅过快,一季度食品价格指数高达108.4,其中,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菜、蛋、粮食和干鲜瓜果价格指数分别为135.8、110.3、109.1和129.7。食品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将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尽管我区一季度加大了惠民力度,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了14.1%,但这部分增长难以抵消日益高涨的物价支出,如不加以控制,并及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物价补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将难以保障。
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情况看,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区PPI从底部逐渐攀升,一季度回升到104.36,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高于居民价格的涨幅。对于我区工业企业来说,尽管工业品出厂价格会得到提高,但生产成本也会相应上升,如电力企业,由于电价受国家控制难以随市场变化上涨,而原煤等生产成本的提高,将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甚至造成亏损。PPI与CPI的双双上扬,将加大未来通胀压力。下阶段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使物价保持在一个适度合理的增长水平。
三、上半年及全年经济走势判断
(一)面临的国内环境 我区经济增长与全国有着相当的一致性,这是由于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煤炭、电力、钢铁等市场需求主要在区外(参见图2)。因此,我区经济增长景气的走向首先取决于国内宏观形势的变化。据有关方面专家最新预测,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尽管国内和国际环境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但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阶段性”上升期。上半年在政策效应、再库存化、基数因素的影响下,宏观经济将快速增长,工业生产与三大需求等各项指标大幅提升,预计全国上半年GDP增幅达到10.9%左右。下半年由于库存回补阶段趋于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较高等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将趋于平稳,各项指标数值将低于上半年,初步预计全年GDP增长10%左右。
(二)我区上半年及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今年以来,我区各项经济指标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需求的拉动下,三次产业增长较为均衡,主要工业产品煤电运、钢材等生产和市场情况明显缓和。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不会出现大的起落,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17.3%左右;下半年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增长17%左右,生产总值达11800亿元左右。
1、投资、消费需求将保持相对平稳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及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47.8%、41.1%和33.8%,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仅为26.5%,下降了4成多。由于去年基数较高,未来投资持续增长的难度加大。从资金来源看,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中,民间投资相对不足,预算内资金和银行贷款占全部投资来源的比重达22.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6个百分点。由于2季度加息预期和国家对信贷规模的控制,信贷将明显受到制约,政策性风险加大。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回落到25%左右,下半年投资增长将略有回升,全年增长27%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密切相关。2009年以来,随着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的放缓,如图7所示,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有所回落,目前基本在19%上下波动。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按照行业划分占消费比重约70%以上的零售业不够活跃,一季度零售业增长为16%,低于零售总额增长2.7个百分点;二是按照城乡划分乡村消费增长严重偏低,一季度增速仅为14.5%,低于零售总额增长4.3个百分点。预计下阶段随着政策性因素的刺激,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将有所加快,促使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缓解,带动消费增长加快,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5%左右,全年增长19.3%左右。
2、三次产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第一产业增长将稳中有升。今年农牧业开局良好,促使农牧业生产上升的有利因素增多,将促进上半年和全年第一产业加快增长。一是降水增多改善了今年土壤墒情。去冬今春以来,全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高于往年。据统计,全区一类熵面积占总耕地的42.1%,高于上年3.9个百分点,二类熵也有所增加,三类熵面积则有所减少。二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播种面积的增加。玉米、小麦、马铃薯等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价格的上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统计,今年全区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218万亩。此外,财政金融对农牧业投入力度的加大,肉牛、肉羊出栏率提高,肉类总产量增长等积极向好因素,都将对农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初步预测,上半年全区第一产业增长5%左右,全年增长5.5%。
第二产业增速将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9.9亿元,增长24.3%,快于去年同期5.1个百分点。钢铁、电力、煤炭、建材等行业增加值增速都达到或超过了20%的高速度,工业企业效益也实现了大幅度增加。由于我区工业增长受国内需求的变化的影响较大,所以未来在国家相对平稳的宏观形势下,全区工业生产将保持目前的良好增长态势,初步预计上半年第二产业增长19.5%左右,全年增长20%左右。
第三产业增长将进一步加快。近年来,与快速发展的工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客观上具有加快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居民消费升级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拓宽,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方针,对服务业投资的稳步增加。随着整体宏观经济景气的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保障的改善,第三产业有望成为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医疗保健、房租、娱乐教育、水电和服务项目价格将比上年有所上升,初步预计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将比一季度进一步加快,达14.5%左右,全年增长15.2%左右,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
一、当前内蒙古经济运行形势的几个新特点
(一)在全国出现过热预警担忧下,内蒙古经济增长态势更趋稳健均衡
从我区三次产业的增长情况看,一季度增速分别为:6.1%、22.8%和12.9%(参见图2)。可以看出,一直以来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二产业,其上升逐渐趋缓,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回升相对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均衡合理。
据最近央行测算,一季度全国GDP增长11.9%,季节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即将一季度增长速度折算为全年增速)为12.2%;此外国内产能缺口却已处于12年来高位,专家认为,这些数据都表明预警过热苗头有回归的危险。因此,我区适当放缓增速,将更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二)主要工业产品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一季度,我区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亮点主要集中在原煤、电力和载货汽车上,其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29.3%、17%和48.3%;此外,精甲醇增长49.4%、电解铝增长8.3%,钢材增长3.4%。从图3看,去年以来,我区原煤产量增速一直保持在高位增长;而发电量则明显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去年一度大幅度回落,后随着经济的回暖逐渐从底部回升;载货汽车去年在底部徘徊,今年开年一改颓势,产量回升迅速,产出缺口基本被修复。
(三)经济增长需求格局发生变化
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海关出口累计增长分别为26.4%、17.9%和28.7%,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4%和15.3%,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2和34个百分点;出口的贡献率则从_5.6%上升到2.1%,大约上升了7.8个百分点(美元与人民币按1:7折算)见下表。投资消费贡献双双下降的原因,一是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增长大幅度下降;二是消费增长有所减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三是由于经济普查基数有所调整,去年的生产总值的数据待调所致。

(一)发电量较快增长,但电力企业效益堪忧
尽管一季度全区工业企业效益情况普遍好转,企业利润增长94.9%,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1.6%,但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就占了全部工业利润的六成左右,而发电企业在原煤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一季度虽然发电量增长达17%,为16个月以来的最高值,但效益情况不容乐观。据了解,企业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一季度已临近亏损边缘。一季度全国五大动力集团出现亏损,全国上市电力企业亏损十分严重,亏损最严重的15家上市公司,电力企业就占了5个。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发电量的增长主要是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取得的,目前发电机组仍然有40%左右处于闲置状态。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由于受到天气限制稳定性难以保证,接人电网比例较低,不少机组处于闲置状态。二是煤价上涨,煤炭市场需求旺盛,而供应相对紧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一季度原煤上涨0.5%,但我区煤价涨幅远不止于此。一季度全区动力煤平均坑口价格为261.43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0.11%。4月份以来,虽然国内煤炭需求处于淡季,供需关系有所缓和,部分煤炭主产省区的煤炭产能有所增加,煤炭价格小幅回落,但后期煤炭价格依然存在止跌回升的因素。首先是西南省区旱情加大了电煤需求,其次煤炭安全事故频出,中小煤矿复工复产受到影响;还有二季度部分耗电行业进入生产旺季,拉动电煤消费。三方面因素可能会促使煤炭价格在后期出现止跌趋稳甚至回升的走势,直接影响我区电力企业的效益。

(二)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之后。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并没有相应恢复.二者差距持续拉大
图4为2007年以来我区居民收入增长与生产总值增长的比较。可以看出,2007年居民收入增长曾经一度快于经济增长水平,但2008年开始渐渐滞后于经济增长。2009年以后与经济增长的差距更是迅速扩大。
从农牧民收入情况看,一季度我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1844元,全国1814元,我区仅仅高于全国30元;我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为10.3%,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未来如果我区农牧民收入不能以超越全国的速度加快增长,则目前相对于全国的微弱优势将被打破,使我区农牧民收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看,一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33元,全国为5308元,我区低于全国475元;但一季度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要想达到或赶超全国平均水平,未来我区城镇居民收入须进一步加快增长。

从居民收入增长与我区经济和财政收入、税收的增长差距相比,一季度我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和税收收入分别增长18.7%、28.3%和33.7%,分别高于城镇居民收入8.1、13.2和23.1个百分点,高于农牧民8.4、13.5和23.4个百分点,差距巨大。从收入来源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仅为10%,分别低于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3.6个4.1个百分点。可见,我区城镇居民工资性增长严重偏低,应引起高度关注。
(三)我区CPI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PI略低于全国.难以排除通胀预期
从居民价格指数变化情况看,一季度我区CPI为102.7,高于全国102.2的平均水平。造成我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的涨幅过快,一季度食品价格指数高达108.4,其中,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菜、蛋、粮食和干鲜瓜果价格指数分别为135.8、110.3、109.1和129.7。食品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将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尽管我区一季度加大了惠民力度,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了14.1%,但这部分增长难以抵消日益高涨的物价支出,如不加以控制,并及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物价补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将难以保障。
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情况看,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区PPI从底部逐渐攀升,一季度回升到104.36,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高于居民价格的涨幅。对于我区工业企业来说,尽管工业品出厂价格会得到提高,但生产成本也会相应上升,如电力企业,由于电价受国家控制难以随市场变化上涨,而原煤等生产成本的提高,将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甚至造成亏损。PPI与CPI的双双上扬,将加大未来通胀压力。下阶段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使物价保持在一个适度合理的增长水平。
三、上半年及全年经济走势判断
(一)面临的国内环境 我区经济增长与全国有着相当的一致性,这是由于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煤炭、电力、钢铁等市场需求主要在区外(参见图2)。因此,我区经济增长景气的走向首先取决于国内宏观形势的变化。据有关方面专家最新预测,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尽管国内和国际环境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但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阶段性”上升期。上半年在政策效应、再库存化、基数因素的影响下,宏观经济将快速增长,工业生产与三大需求等各项指标大幅提升,预计全国上半年GDP增幅达到10.9%左右。下半年由于库存回补阶段趋于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较高等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将趋于平稳,各项指标数值将低于上半年,初步预计全年GDP增长10%左右。
(二)我区上半年及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今年以来,我区各项经济指标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需求的拉动下,三次产业增长较为均衡,主要工业产品煤电运、钢材等生产和市场情况明显缓和。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不会出现大的起落,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17.3%左右;下半年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增长17%左右,生产总值达11800亿元左右。
1、投资、消费需求将保持相对平稳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及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47.8%、41.1%和33.8%,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仅为26.5%,下降了4成多。由于去年基数较高,未来投资持续增长的难度加大。从资金来源看,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中,民间投资相对不足,预算内资金和银行贷款占全部投资来源的比重达22.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6个百分点。由于2季度加息预期和国家对信贷规模的控制,信贷将明显受到制约,政策性风险加大。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回落到25%左右,下半年投资增长将略有回升,全年增长27%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密切相关。2009年以来,随着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的放缓,如图7所示,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有所回落,目前基本在19%上下波动。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按照行业划分占消费比重约70%以上的零售业不够活跃,一季度零售业增长为16%,低于零售总额增长2.7个百分点;二是按照城乡划分乡村消费增长严重偏低,一季度增速仅为14.5%,低于零售总额增长4.3个百分点。预计下阶段随着政策性因素的刺激,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将有所加快,促使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缓解,带动消费增长加快,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5%左右,全年增长19.3%左右。
2、三次产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第一产业增长将稳中有升。今年农牧业开局良好,促使农牧业生产上升的有利因素增多,将促进上半年和全年第一产业加快增长。一是降水增多改善了今年土壤墒情。去冬今春以来,全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高于往年。据统计,全区一类熵面积占总耕地的42.1%,高于上年3.9个百分点,二类熵也有所增加,三类熵面积则有所减少。二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播种面积的增加。玉米、小麦、马铃薯等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价格的上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统计,今年全区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218万亩。此外,财政金融对农牧业投入力度的加大,肉牛、肉羊出栏率提高,肉类总产量增长等积极向好因素,都将对农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初步预测,上半年全区第一产业增长5%左右,全年增长5.5%。
第二产业增速将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9.9亿元,增长24.3%,快于去年同期5.1个百分点。钢铁、电力、煤炭、建材等行业增加值增速都达到或超过了20%的高速度,工业企业效益也实现了大幅度增加。由于我区工业增长受国内需求的变化的影响较大,所以未来在国家相对平稳的宏观形势下,全区工业生产将保持目前的良好增长态势,初步预计上半年第二产业增长19.5%左右,全年增长20%左右。
第三产业增长将进一步加快。近年来,与快速发展的工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客观上具有加快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居民消费升级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拓宽,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方针,对服务业投资的稳步增加。随着整体宏观经济景气的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保障的改善,第三产业有望成为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医疗保健、房租、娱乐教育、水电和服务项目价格将比上年有所上升,初步预计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将比一季度进一步加快,达14.5%左右,全年增长15.2%左右,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