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由于我国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的性教育覆盖面及性保健工作还没有普及开来,打工妹的性教育在学界乃至社会还是空白。然而,严峻的社会现实表明,关注打工妹性教育已经不容忽视。如今,对性教育缺失成因探寻,如传统文化习俗中的“性禁忌”;成长过程中性教育的断代;转型社会中人伦关系的解体等传统和现实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打工妹性教育的相关对策等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打工妹; 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1 — 0063 — 02
一、打工妹的性状况
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希望的理想,她们从农村走到城市。在巨大的生活反差与压力下,她们中不乏现代社会的佼佼者,但更多的则走上迷茫和沉沦。截止2008年末,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有大量我们称之为打工妹的年轻未婚的女性。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远离了故土和家人,情感和经济的压力使她们中的多数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了性生活。在我国19岁以下的未婚妈妈当中,有70%是外来打工妹;65%不知如何避孕;60%的打工妹19岁之前有过性行为;30%有过流产经历。最近,央视7套的一档节目更是将这种现实直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如喝花露水避孕、避孕套泡水喝、吃退烧药打胎、喝凉茶避孕等等;超四成的女工有严重的妇科疾病,有的甚至已经染上了严重的性病。最近,社会上也更是频频曝出打工妹未婚生子的悲剧性新闻。请看以下实例:
2009年1月,安徽省在南京打工的一名22岁未婚女子在某个旅社生下一男婴后,将男婴装在塑料袋内丢弃在床下。
2009年1月,在上海打工的18岁未婚女子,在生下孩子后,从楼上将孩子扔下,当场死亡。
2009年3月,一名在河北保定市打工的未婚女子,在出租屋的厕所生下男婴后,报警谎称自己捡到一弃婴,被警察发现后,在警察劝导下才同意喂养婴儿。
由于贫穷、单纯、文化程度低,更缺乏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她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性教育,有些人连“处女”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初来城市,有些女孩懵懵懂懂就和认识的男孩谈恋爱甚至上床。没有人教过她们要如何避孕,她们也很难找到途径去了解和学习这些东西,有的打工妹甚至以为未婚人士买避孕药要坐牢。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的很多先进人士已经在高谈“性权利”、“性福”的同时,我们的周围却存在这样一群被性蒙蔽的人。无知的群体,不能说不是社会的一大缺憾。不可否认,性,作为人的一项本能,更多的是个体自身的事。可是,当我们面对如此多的打工妹高发的流产率、性行为的低龄化、无知乃至愚昧的避孕方式甚至频发的未婚妈妈现象,仅仅是道德上的谴责或者事后的救助是否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性的本能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任它留在原始的“野蛮”状态中,或者用“野蛮”的教育把它加强,那就只能成为一种反社会现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翻开期刊网上到处是关注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性教育文章,学界甚至整个社会对流动人口尤其是打工妹的性教育的研究却极少有人提及。事实上,由于他们文化程度的限制性,工作环境的流动性和业余情感生活的单一性、封闭性,是最需要加强性教育的。
二、打工妹性教育缺失成因探寻
1.传统文化习俗中的性禁忌
食、色,性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性却一直是个隐讳的话题。在我国,性禁忌观念历史十分悠久。从最早的《礼记》开始把“男女授受不亲”作为两性行为的规范,到宋朝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性禁忌被抬高到了天理的高度。似乎性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而女人则更是这性罪恶的祸水,两性之间的交往被严格限制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成的婚姻关系的范围内,除此之外都是“越轨”的行为。而即使是夫妻之间,由于男女地位的迥异,在性方面也表现出天壤之别的待遇。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却得从一而终,甚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主流文化长期的打压和回避下,性无知,性愚昧,性罪恶一度渗入我国国民的民族意识中,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后代人对性的正确认识,更使得妇女在性上始终是被动的,甚至是带有牺牲色彩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的打工妹,受这种习俗的影响最重,相对那些已婚的妇女已经经历婚姻中性的洗礼,具备了一定的性知识,她们面对性可以说是毫无准备。她们既缺乏必要的性卫生意识,更谈不上去保护自己,于是才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避孕法,高发的流产率和各种性病、艾滋病的流行。
2.成长过程中性教育的断代
人的成长是不断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进化的过程,在这中间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如前所述,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长期回避性,导致在教育上,性教育始终是空白。直到现代,虽说性的禁区被不断打破,但性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观。目前,尽管在一些发达城市的学校等一些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性教育,但大多没有规范化、制度化,往往是任务似的,青春期的很多知识主要还是靠自学。而农村开展的就更少了。家庭中,父母关于性的问题也是讳莫如深,多数采取回避态度或顺其自然,认为到时自然无师自通了。有的即使认识到了性教育的必要性,但如何进行教育,怎么教育也存在一个方法问题。封闭、禁锢和放任自流的性教育现状,成年后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要忙于生活的奔波,我们的打工妹很多在性的问题上陷入无知和愚昧的状态。性意识发展不健全、性道德、性法律观念淡薄,对性行为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不强,在内外诱因的刺激下,性越轨行为自然就会发生。
3. 社会转型带来人伦关系的松动,从封闭走向开放
伦理是建立在对人们社会关系的调整基础之上。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农村人口的流动,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秩序。传统的村社型和单位型的“熟人”社会交往模式,开始向生人社会转变, 业缘关系逐步代替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已经松动,封闭的社会结构逐步转向开放。许多农村人开始走向城市,面对都市的灯红酒绿,种种诱惑,离乡又离土的农村人,离开了制约自己行为的习俗规范地域。在陌生的环境中,更容易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尤其在性的约束方面, 以家庭伦理为起点、熟人人际为基础所建立起的传统性伦理规范作用正逐步失去,血缘与地缘关系的“人伦”几乎完全失去了约束力,对于那些人格中意志品质不强的人,性的失范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目睹城市与农村的种种落差,感受城市生活的优越,希望在城市可以结婚成家生存下来,使得她们再也看不起传统的婚恋模式,如经人介绍、早婚等不同于城市的婚恋模式,而希望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追求自己的情感和婚姻。然而,由于她们自身在城市的弱势地位,加上工作环境比较封闭,交往圈子较窄及打工的流动性,绝大多数人情感婚恋的结果往往是性的牺牲者,甚至有的沦为可耻的二奶、小三等。
4.性生理发育的前倾和性心理成熟的相对滞后
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性的需要就如人需要呼吸和饮食一样,都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不同的是人类的性行为不同于动物的性,不单纯是两性肉体的结合,还渗透着爱情,反映着个性,体现着人格的尊严。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意识和社会性。因此,个体性行为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个体的生理成熟,更重要的是必须依赖于心理的成熟,而且性生理成熟之后,并不意味着性心理也随着成熟。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都有前倾的趋势。据调查发现,较10年前,他们的性生理发育至少提前近一岁。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初婚年龄却在推迟,目前中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2岁。青春成熟期的提前,初婚年龄的推迟,导致婚前性饥渴的延长,增强了婚前性行为的风险。因为,此时青少年正处于一生中性最为活跃的时期,尤其是打工妹由于工作环境的封闭,精神情感生活的单调,她们非常渴望与异性交往,渴望来自异性的呵护。另一方面,她们自身也对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加上社会上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等宣扬的不良的性信息,导致她们在性行为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对于由此带来的后果如怀孕,流产,性疾病等更缺乏性心理上的准备。
三、对打工妹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
目前,由于我国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的性教育覆盖面及性保健工作还没有普及开来,如何使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是当前性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1.开展科学健康的性教育培训
在打工妹聚集比较多的场所,要通过社区组织企业邀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开展定期的性教育咨询、讲座等培训,进行性生理、心理教育,性伦理知识和性法律知识等的教育。帮助她们了解生殖器官的构造、功能和生理卫生以及女性器官的发育过程,破除她们对生殖器官的神秘感,学会预防怀孕的安全做法。同时还应特别说明性不仅是个人的事,也带有社会性。过早的或不良的性行为不仅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造成怀孕、流产、各种妇科疾病,还会加速像艾滋这样的性疾病传染,甚至导致将来不孕,影响以后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要引导打工妹自尊自爱,洁身自好,婚前不要过早以身相许。培训的重点从前期的性生理教育转向后期侧重于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使她们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性行为失范,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高尚的性道德。
2.树立健康的婚恋观
性的需要虽然是人类的本性,但人类的性爱关系无论在其内容和形式上都已大大超越了单纯的性行为。正如哲学家马斯洛所认为的那样:性可以视为一种纯粹的生理需要,而爱则是一种更高级的需要。在恋爱观上,对性的态度直接反映着个人的人格素质。爱需要性来升华,但性并不是爱的必要条件,只有成熟的感情下浇灌的性才会美好,否则它带来的只会是痛苦。为爱而性,因性牺牲,过早的、轻率的性付出,最终的结果是身心受伤。端正恋爱观念,发展自控能力,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培养打工妹健康的性爱观念。特别是对于恋爱中的打工妹来说,要引导她们正确处理好恋爱当中的各种问题,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爱情,用理智的态度来对待两性关系,培养健康美好的婚姻观念,提高有关性和爱情关系的道德认知水平。
3.开展同伴性教育
性教育的原始形式之一,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相“口耳相传”。鉴于打工妹在性上较男性更为害羞和被动,更多的把它看做是个人私密的事。同时,人员分散,流动频繁,除了组织打工妹参加社区、单位等组织的性教育培训和讲座。我们还可以仿效西方,如瑞典在性教育上采取同伴性教育的模式,开展以工作单位为小单元、普及以同伴讲述为主的生殖健康小群体教育,让她们从同伴中了解必要的性知识。既避免尴尬,又在很随意的情况下开展了性知识的传播,了解什么是性传播病,如何预防性传疾病以及安全的避孕。
4.丰富业余生活,增加未婚打工妹与异性交往的机会
精神生活的贫乏、业余生活的单调是打工妹渴望情感取暖甚至“性取暖”的重要原因。用人单位在关心生产的同时,也能关心打工妹们的生活。平时要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设立图书影视中心以及其他娱乐设施等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提供给她们与城市居民广泛交流的平台,使她们逐渐融入城市这个大家庭中。同时,应适当地关心他们的婚姻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单身并且已经到婚恋年龄,但还没有男友的打工妹,要积极的创造机会,如举办一些联谊交友活动或采取集体征婚等形式帮助打工妹解决婚姻问题。事实上,早在2004年,在青岛就有老板为自己超市女工集体征婚,结果不仅没有因女工谈恋爱影响工作,反而这一人性化措施更团结了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同时还由此引起社会关注,引发了青岛首届打工者相亲联谊会。
5. 建立和发展专业的咨询机构及热线
除了工作单位以外,还应该有政府及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教育中来,进行动态化、覆盖更广的照顾。建议在全国各地建立和发展一批专业的性教育咨询机构及热线,并实行资格资质考评,门诊人员基本由助产士、社会咨询专家组成,同时邀请心理学家、儿科、妇产科、精神科、营养学家、男科学家等定期参与,有效发挥社会公众力量,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性教育工作队伍。这样,既可避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性机构、色情网站、电话混淆视听,也可以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一个正规的解除性困惑、调适性心理的合适场所。目前,全国首家成立的深圳市“青少年性问题救助干预中心”,就很值得借鉴和推广。该中心不仅提供各种青春期生理、心理、生殖及性健康的咨询、指导和服务,还提供避孕指导和服务;为16岁以下的青少年及贫困的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如果能够再升级开设专门的针对流动人口的性教育方面的服务,不失为解决近半数打工妹未婚先孕问题的另一种补充和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拷问性教育:谁之过〔EB/OL〕.健康网,http://sex.39.net.
〔2〕中国农民工维权网〔EB/OL〕. http://www.zgnmg.org.
〔3〕苏红,任永梅.对我国性教育的历史追溯、比较分析及其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5).
〔4〕邓丽群,闵毅,魏青.当代女大学生性教育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08).
〔5〕高亚兵,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教育研究,2002,(01).
〔6〕胡佩诚.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J〕.青年研究,2001,(08).
〔7〕王一多著.人性与道德的思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65.
〔8〕陈诚平,崔义中.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性状况及其社会影响分析〔J〕.中州学刊,2007,(01).
〔9〕刘曙光.中国女性伦理的缺位在哪里?—中西性伦理比较研究简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10〕 林慧莲.青春期的性心理与性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9.〔责任编辑:李允光〕
[关键词]打工妹; 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1 — 0063 — 02
一、打工妹的性状况
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希望的理想,她们从农村走到城市。在巨大的生活反差与压力下,她们中不乏现代社会的佼佼者,但更多的则走上迷茫和沉沦。截止2008年末,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有大量我们称之为打工妹的年轻未婚的女性。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远离了故土和家人,情感和经济的压力使她们中的多数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了性生活。在我国19岁以下的未婚妈妈当中,有70%是外来打工妹;65%不知如何避孕;60%的打工妹19岁之前有过性行为;30%有过流产经历。最近,央视7套的一档节目更是将这种现实直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如喝花露水避孕、避孕套泡水喝、吃退烧药打胎、喝凉茶避孕等等;超四成的女工有严重的妇科疾病,有的甚至已经染上了严重的性病。最近,社会上也更是频频曝出打工妹未婚生子的悲剧性新闻。请看以下实例:
2009年1月,安徽省在南京打工的一名22岁未婚女子在某个旅社生下一男婴后,将男婴装在塑料袋内丢弃在床下。
2009年1月,在上海打工的18岁未婚女子,在生下孩子后,从楼上将孩子扔下,当场死亡。
2009年3月,一名在河北保定市打工的未婚女子,在出租屋的厕所生下男婴后,报警谎称自己捡到一弃婴,被警察发现后,在警察劝导下才同意喂养婴儿。
由于贫穷、单纯、文化程度低,更缺乏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她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性教育,有些人连“处女”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初来城市,有些女孩懵懵懂懂就和认识的男孩谈恋爱甚至上床。没有人教过她们要如何避孕,她们也很难找到途径去了解和学习这些东西,有的打工妹甚至以为未婚人士买避孕药要坐牢。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的很多先进人士已经在高谈“性权利”、“性福”的同时,我们的周围却存在这样一群被性蒙蔽的人。无知的群体,不能说不是社会的一大缺憾。不可否认,性,作为人的一项本能,更多的是个体自身的事。可是,当我们面对如此多的打工妹高发的流产率、性行为的低龄化、无知乃至愚昧的避孕方式甚至频发的未婚妈妈现象,仅仅是道德上的谴责或者事后的救助是否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性的本能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任它留在原始的“野蛮”状态中,或者用“野蛮”的教育把它加强,那就只能成为一种反社会现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翻开期刊网上到处是关注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性教育文章,学界甚至整个社会对流动人口尤其是打工妹的性教育的研究却极少有人提及。事实上,由于他们文化程度的限制性,工作环境的流动性和业余情感生活的单一性、封闭性,是最需要加强性教育的。
二、打工妹性教育缺失成因探寻
1.传统文化习俗中的性禁忌
食、色,性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性却一直是个隐讳的话题。在我国,性禁忌观念历史十分悠久。从最早的《礼记》开始把“男女授受不亲”作为两性行为的规范,到宋朝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性禁忌被抬高到了天理的高度。似乎性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而女人则更是这性罪恶的祸水,两性之间的交往被严格限制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成的婚姻关系的范围内,除此之外都是“越轨”的行为。而即使是夫妻之间,由于男女地位的迥异,在性方面也表现出天壤之别的待遇。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却得从一而终,甚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主流文化长期的打压和回避下,性无知,性愚昧,性罪恶一度渗入我国国民的民族意识中,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后代人对性的正确认识,更使得妇女在性上始终是被动的,甚至是带有牺牲色彩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的打工妹,受这种习俗的影响最重,相对那些已婚的妇女已经经历婚姻中性的洗礼,具备了一定的性知识,她们面对性可以说是毫无准备。她们既缺乏必要的性卫生意识,更谈不上去保护自己,于是才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避孕法,高发的流产率和各种性病、艾滋病的流行。
2.成长过程中性教育的断代
人的成长是不断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进化的过程,在这中间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如前所述,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长期回避性,导致在教育上,性教育始终是空白。直到现代,虽说性的禁区被不断打破,但性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观。目前,尽管在一些发达城市的学校等一些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性教育,但大多没有规范化、制度化,往往是任务似的,青春期的很多知识主要还是靠自学。而农村开展的就更少了。家庭中,父母关于性的问题也是讳莫如深,多数采取回避态度或顺其自然,认为到时自然无师自通了。有的即使认识到了性教育的必要性,但如何进行教育,怎么教育也存在一个方法问题。封闭、禁锢和放任自流的性教育现状,成年后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要忙于生活的奔波,我们的打工妹很多在性的问题上陷入无知和愚昧的状态。性意识发展不健全、性道德、性法律观念淡薄,对性行为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不强,在内外诱因的刺激下,性越轨行为自然就会发生。
3. 社会转型带来人伦关系的松动,从封闭走向开放
伦理是建立在对人们社会关系的调整基础之上。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农村人口的流动,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秩序。传统的村社型和单位型的“熟人”社会交往模式,开始向生人社会转变, 业缘关系逐步代替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已经松动,封闭的社会结构逐步转向开放。许多农村人开始走向城市,面对都市的灯红酒绿,种种诱惑,离乡又离土的农村人,离开了制约自己行为的习俗规范地域。在陌生的环境中,更容易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尤其在性的约束方面, 以家庭伦理为起点、熟人人际为基础所建立起的传统性伦理规范作用正逐步失去,血缘与地缘关系的“人伦”几乎完全失去了约束力,对于那些人格中意志品质不强的人,性的失范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目睹城市与农村的种种落差,感受城市生活的优越,希望在城市可以结婚成家生存下来,使得她们再也看不起传统的婚恋模式,如经人介绍、早婚等不同于城市的婚恋模式,而希望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追求自己的情感和婚姻。然而,由于她们自身在城市的弱势地位,加上工作环境比较封闭,交往圈子较窄及打工的流动性,绝大多数人情感婚恋的结果往往是性的牺牲者,甚至有的沦为可耻的二奶、小三等。
4.性生理发育的前倾和性心理成熟的相对滞后
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性的需要就如人需要呼吸和饮食一样,都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不同的是人类的性行为不同于动物的性,不单纯是两性肉体的结合,还渗透着爱情,反映着个性,体现着人格的尊严。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意识和社会性。因此,个体性行为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个体的生理成熟,更重要的是必须依赖于心理的成熟,而且性生理成熟之后,并不意味着性心理也随着成熟。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都有前倾的趋势。据调查发现,较10年前,他们的性生理发育至少提前近一岁。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初婚年龄却在推迟,目前中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2岁。青春成熟期的提前,初婚年龄的推迟,导致婚前性饥渴的延长,增强了婚前性行为的风险。因为,此时青少年正处于一生中性最为活跃的时期,尤其是打工妹由于工作环境的封闭,精神情感生活的单调,她们非常渴望与异性交往,渴望来自异性的呵护。另一方面,她们自身也对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加上社会上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等宣扬的不良的性信息,导致她们在性行为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对于由此带来的后果如怀孕,流产,性疾病等更缺乏性心理上的准备。
三、对打工妹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
目前,由于我国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的性教育覆盖面及性保健工作还没有普及开来,如何使农村地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是当前性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1.开展科学健康的性教育培训
在打工妹聚集比较多的场所,要通过社区组织企业邀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开展定期的性教育咨询、讲座等培训,进行性生理、心理教育,性伦理知识和性法律知识等的教育。帮助她们了解生殖器官的构造、功能和生理卫生以及女性器官的发育过程,破除她们对生殖器官的神秘感,学会预防怀孕的安全做法。同时还应特别说明性不仅是个人的事,也带有社会性。过早的或不良的性行为不仅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造成怀孕、流产、各种妇科疾病,还会加速像艾滋这样的性疾病传染,甚至导致将来不孕,影响以后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要引导打工妹自尊自爱,洁身自好,婚前不要过早以身相许。培训的重点从前期的性生理教育转向后期侧重于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使她们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性行为失范,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高尚的性道德。
2.树立健康的婚恋观
性的需要虽然是人类的本性,但人类的性爱关系无论在其内容和形式上都已大大超越了单纯的性行为。正如哲学家马斯洛所认为的那样:性可以视为一种纯粹的生理需要,而爱则是一种更高级的需要。在恋爱观上,对性的态度直接反映着个人的人格素质。爱需要性来升华,但性并不是爱的必要条件,只有成熟的感情下浇灌的性才会美好,否则它带来的只会是痛苦。为爱而性,因性牺牲,过早的、轻率的性付出,最终的结果是身心受伤。端正恋爱观念,发展自控能力,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培养打工妹健康的性爱观念。特别是对于恋爱中的打工妹来说,要引导她们正确处理好恋爱当中的各种问题,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爱情,用理智的态度来对待两性关系,培养健康美好的婚姻观念,提高有关性和爱情关系的道德认知水平。
3.开展同伴性教育
性教育的原始形式之一,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互相“口耳相传”。鉴于打工妹在性上较男性更为害羞和被动,更多的把它看做是个人私密的事。同时,人员分散,流动频繁,除了组织打工妹参加社区、单位等组织的性教育培训和讲座。我们还可以仿效西方,如瑞典在性教育上采取同伴性教育的模式,开展以工作单位为小单元、普及以同伴讲述为主的生殖健康小群体教育,让她们从同伴中了解必要的性知识。既避免尴尬,又在很随意的情况下开展了性知识的传播,了解什么是性传播病,如何预防性传疾病以及安全的避孕。
4.丰富业余生活,增加未婚打工妹与异性交往的机会
精神生活的贫乏、业余生活的单调是打工妹渴望情感取暖甚至“性取暖”的重要原因。用人单位在关心生产的同时,也能关心打工妹们的生活。平时要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设立图书影视中心以及其他娱乐设施等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提供给她们与城市居民广泛交流的平台,使她们逐渐融入城市这个大家庭中。同时,应适当地关心他们的婚姻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单身并且已经到婚恋年龄,但还没有男友的打工妹,要积极的创造机会,如举办一些联谊交友活动或采取集体征婚等形式帮助打工妹解决婚姻问题。事实上,早在2004年,在青岛就有老板为自己超市女工集体征婚,结果不仅没有因女工谈恋爱影响工作,反而这一人性化措施更团结了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同时还由此引起社会关注,引发了青岛首届打工者相亲联谊会。
5. 建立和发展专业的咨询机构及热线
除了工作单位以外,还应该有政府及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教育中来,进行动态化、覆盖更广的照顾。建议在全国各地建立和发展一批专业的性教育咨询机构及热线,并实行资格资质考评,门诊人员基本由助产士、社会咨询专家组成,同时邀请心理学家、儿科、妇产科、精神科、营养学家、男科学家等定期参与,有效发挥社会公众力量,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性教育工作队伍。这样,既可避免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性机构、色情网站、电话混淆视听,也可以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一个正规的解除性困惑、调适性心理的合适场所。目前,全国首家成立的深圳市“青少年性问题救助干预中心”,就很值得借鉴和推广。该中心不仅提供各种青春期生理、心理、生殖及性健康的咨询、指导和服务,还提供避孕指导和服务;为16岁以下的青少年及贫困的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如果能够再升级开设专门的针对流动人口的性教育方面的服务,不失为解决近半数打工妹未婚先孕问题的另一种补充和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拷问性教育:谁之过〔EB/OL〕.健康网,http://sex.39.net.
〔2〕中国农民工维权网〔EB/OL〕. http://www.zgnmg.org.
〔3〕苏红,任永梅.对我国性教育的历史追溯、比较分析及其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5).
〔4〕邓丽群,闵毅,魏青.当代女大学生性教育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08).
〔5〕高亚兵,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教育研究,2002,(01).
〔6〕胡佩诚.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J〕.青年研究,2001,(08).
〔7〕王一多著.人性与道德的思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65.
〔8〕陈诚平,崔义中.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性状况及其社会影响分析〔J〕.中州学刊,2007,(01).
〔9〕刘曙光.中国女性伦理的缺位在哪里?—中西性伦理比较研究简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10〕 林慧莲.青春期的性心理与性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9.〔责任编辑:李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