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媒体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报道的着力点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py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有关低碳经济报道逐步升温。地方媒体应审时度势,找准现阶段低碳经济报道的着力点,一、在发展观念上,将低碳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框架;二、在低碳技术创新上,促进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策略;三、在产业发展上,推动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改造;四、在拓宽低碳思路上,农业也是低碳经济的“大户”;五、在生活方式上,积极倡导全社会走低碳消费之路;六、在城市建设上,努力引导打造低碳城市。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经济报道 着力点
  
  随着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有关低碳经济报道逐步升温。不少报道对反思发展方式、增进社会共识、拓展国际视野等方面非常有价值,但也有一些报道在报道基点选择、报道重点把握等方面出现偏差。地方媒体应审时度势,找准现阶段低碳经济报道的着力点,为当地经济稳定、健康转型力尽呵护之责。
  
  一、在发展观念上,将低碳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框架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实行节能减排、探索循环经济、推行低碳经济,是我们迎接气候变暖挑战、为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主动担当,在发展观念上,理应将低碳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框架中来。
  安庆市大观区循环经济工业园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以延伸安庆石化产业链为载体,走高科技、生态型、精细化发展的路子,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安庆市的新型工业基地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园区。作为市一级报纸,我们将很多精力放在这个园区低碳经济科学发展上,刊登了《大观经济开发区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入园企业先过环保关》等一批倡导科学发展的稿件。
  
  二、在低碳技术创新上,促进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策略
  
  媒体必须始终强调,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石,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选择。我们尽力了解先进地区低碳产业发展节奏,广泛报道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关注一些企业与发达地区合作研发低碳技术,使我们的低碳技术保持与先进地区乃至国际同步;与此同时,我们十分关注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低碳产业发展道路的典型。在选择低碳技术创新报道方面,我们十分注重那些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品牌的典型,始终将目光盯在安庆石化这家央企上。如《安庆石化科技创新改造工艺 低碳节能持续发展》等报道。
  在報道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我们树立低碳发展靠政策、更靠科技的理念,对我国开展研究的洁净煤技术、近零排放电厂、煤制油、光伏发电系统、风能技术、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每一次进步,我们都不惜版面、不惜笔墨进行报道推介。
  
  三、在产业发展上,推动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改造
  
  媒体要提醒业界重视对传统产业进行节能减排等低碳化改造。安庆市过去是小水泥、小造纸、小煤窑等“五小”企业的大市,市里对改造无望的“五小”落后产能,该淘汰的淘汰,绝不手软;对大部分高能耗产业进行工艺、材料、流程等全方位低碳化改造,更大限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安庆日报》常年开辟专栏,加强这方面的报道,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对传统高能耗产业进行低碳化改造,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我们着重引导全市人民充分认识其引领未来产业升级、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先导性价值。怀宁县曾经是小水泥、小石子厂的生产大县,我们连续几年进行追踪报道,并探寻水泥行业低碳发展的路子,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来,这些地方小水泥生产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环保的怀宁海螺和枞阳海螺两家大型现代化水泥企业。
  
  四、在拓宽低碳思路上,农业也是低碳经济的“大户”
  
  安庆市是农业大市,我们结合农村人口占多数的现实,大力倡导发展小规模、散点式能源生产和供给。如普及小水电、农村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政府在投入上予以政策扶持。这也是扩大农村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仅农村秸秆和薪柴一项,一年可利用量达上万吨标煤,可占安庆商品能源总量的15%。这些小规模能源供给可能不起眼,但在安庆,算上500多万的农村人口总量,就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数据。例如我们在2009年报道的《小秸秆破题大能源”——“低碳经济”催热新一轮生物质能源热》等一批稿件,就是为农村新能源领域的每一次科技进步摇旗呐喊。
  我们还树立农业节能大有作为的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宣传中,我们重点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报道:1、推进乡镇企业节能,尤其是加强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设备更新改造;2、推进农业机械节能,更新淘汰部分老旧农业机械,推广节能型柴油机、燃油添加剂等节能产品;3、推进畜禽养殖节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调节畜禽舍温度,降低畜禽舍加温和保温能耗;4、推进农村生活节能,更新改造传统的省柴节煤炉灶和节能炕;5、推广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型住房。例如,笔者采写的《明年我要争取拿个农业“低碳奖”》,报道了怀宁县全国种粮大户宣益彬,不仅是种粮的模范,而且还表明了要走农业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五、在生活方式上,积极倡导全社会走低碳消费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在以往的宣传中大多重视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而忽视了资源占有和浪费状况的增加。例如宣传私家汽车成了都市人的代步工具,总是洋溢着自豪的感情。殊不知,随着汽车消费的增加,所引起的能源消耗、道路建设、废气排出、停车场占用土地、市区部分场所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接踵而至。所以,我们在宣传中,要提倡新的合理的消费观念,特别是反对一次性耗费资源的消费观念,更反对耗费资源的高消费观念,如豪华包装现象等。
  我们还应树立全社会都应是节能减排行动受益者的理念,并在新闻报道中身体力行。如今,各媒体都在有意识地宣传生活节能小常识,倡导节约新理念,如在单位,提高纸张的利用率,增加电子耗材的重复使用率就是做到了节能减排。在家里,不论是煤气还是天然气,燃烧过程中都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在做饭时尽量减少其燃烧时间;家庭中尽量使用节能灯,减少用电时间,做到随手关机和及时关掉待机的家用电器;如果购买私家车,最好选择经济型汽车,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总之,大到人类生活的地球家园,小到我们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以此延缓全球变暖的脚步,保护地球母亲。
  在全社会提倡新的低碳消费方式。这既是在环境资源稀缺的背景下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消费方式,也是对低碳经济的有效引导和促进。
  首先我们在消费观念上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同时对公共消费设定“绿色限制”,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让全社会逐渐告别“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等消费陋习。例如在2010年春节,笔者采写的《低碳生活融入虎年春节》在 《安庆日报》头版头条上刊登,反响很好。我们还报道了《低碳生活悄然进社区》、《岳西县有个低碳镇》等。
  
  六、在城市建设上,努力引导打造低碳城市
  
  从2006年起,安庆市开始大规模进行“双百”城市建设(兴建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我们在注重报道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报道建筑节能改造。树立建筑节能的理念,引导建筑行业科学发展。建筑节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在95%的建筑是高能耗的建筑,目前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可以挖掘节能潜力的三方面包括节能设计、节能运行、行为节能。目前建筑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规建设的滞后和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对建筑能耗现状认识不清,大楼里的照明和空调不能分别装表;建筑能耗统计缺位和不统一;设计保守,运行管理水平低,存在着设备大马拉小车的效率低、浪费大等问题。我们主要宣传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思路、好办法,引导建筑行业科学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低碳经济的系列报道给我们地方媒体很大启发。如关于建设摩天大楼成热潮的报道。专家们认为,这与低碳经济不吻合(2010-1-28)高楼竞赛在很多二线城市正在开展,地方政府很渴望建设地标性建筑。我市也出现类似苗头,我们在报纸上也作出相应的反应。
  作为地市级媒体,既要掌握低碳经济报道的火候,又要尽可能地具有前瞻性地引导。
  发展低碳产业,没有现成的样板。一座城市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现实,理性探索自己的低碳产业发展道路,作出符合市情的战略选择。作为地市级媒体,要在制度设计上引导消费者为低碳产品“埋单”。比如韩国实行“低碳产品换现金”和“碳积分”制度,如果购买二氧化碳排量低或待机耗电量低的产品就可按购买金额给予一定比率的积分,并可像现金一样使用;我国有学者曾提出实行碳排放累进税制,即以给每个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后就得交税,超得越多税率就越高,这也是一种引导绿色消费的设想。另外,媒体还要引导企业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推进企业生产性消费低碳化。等等。
  低碳经济暗合了经济发展大势。金融危机、气候变暖,让低碳经济迅速上升到新一轮产业调整方向的战略地位,这也是我们产业发展向更高阶段迈进的顺势作为。然而,“有方向、没路径”,是目前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的普遍尴尬。所谓“有方向”,是指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地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明确目标,各主要经济体都在探索为低碳经济腾挪产业发展空间。所谓“没路径”,是指发展低碳经济还没有一副清晰的路线图。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地区,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各地因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人口规模等不同,必然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各地都在大力开展以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发展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市级主流媒体,我们在促进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安庆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疫苗研究正逐渐从传统的灭活和弱毒疫苗向基因工程疫苗过渡,特别是以病毒和细菌为活载体疫苗的研制,以期克服常规疫苗在免疫时出现的毒力返强和散
【摘要】很多经济新闻缺少贴近性和可读性,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弱化了宣传效果。笔者就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谈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经济新闻 贴近性 可读性    经济与人民群众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大家所关注。但由于选材不同,或叙述方式不一,很多经济新闻缺少贴近性和可读性,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弱化了宣传效果。笔者将就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经济
根据森林火灾自身的特点及其危害性,根据火灾发生的条件,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措施.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比较我国31个省市科研投入产出效率。首先建立科研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然后对收集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科研投入产出为低效率,运营效率总
数字林业系统就是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森林防火、病虫害等方面实现数字化管理.文章主要介绍了数字林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
【摘要】报纸的报头常与书法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独具艺术特色。本文分析了安徽报业几大平面媒体的报头设计和风格,阐述了报头设计与报业品牌与风格定位的关系,认为“徽派风格”报业品牌之所以独具特色,明析清爽的报头文化和报头视觉体系是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报头 设计 书法 视觉体系 品牌意识    我国报刊有数千家之多,报头刊名各不相同,题字设计无一雷同,它们不但记载着我国报刊事业的发展历程,也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