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实践技能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我国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扩大,但是,高职生就业率却很低,据调查,全国各类高职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不足38%。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高职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国家教育部支持职业艺术教育能力建设计划已正式运转,作为能力教育体系中重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艺术培养。
一、 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师资队伍的状况、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教师类型失衡,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有关资料显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仅有10.3%。
2. 经费投入不到位,实训条件不具备
近年来,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迎接专业评估等需要,各类职业院校克服困难,在实验室扩建、改建,实验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地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教学难的矛盾。但是距办好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的要求相差甚远,尤其在专业变化频繁的艺术设计学科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投资不到位,校内缺乏实践技能培训的平台,只能依靠理论教学,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设计企业不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低下,接受学生实训能力有限。多数仅仅局限于参观学习,与我们要求的实践技能培养相差甚远。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不能单纯以经济回报率多少作依据、以学生多少定投入,而应以专业发展需要,以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作基础。
3. 学生心理准备不足
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以前,长期接受普通教育的教育观念。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普遍认识不足,感到陌生,心理准备不足,极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教学。二是在设计实践环节中,只图一时兴起,不能脚踏实地顶岗工作,
锻炼技能。学生对实践技能培训的心理准备不足直接会影响到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
二、 提高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
1. 统一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单纯的教学改革不能全面解决艺术设计职院校的发展,只有在办学能力、教学能力、师资能力及教学条件等综合提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使学生能力提高的目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型”“设计型”,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强化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目前,我国广告设计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就业岗位不多。因此,创业教育对设计职业教育尤为重要。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因此,要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而实施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就要突出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在内的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2. 形成适应现代职业岗位和终身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要以适应区域经济和广告设计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人才的“高级性”,技术的“应用性”和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既要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学科体系,又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要根据艺术设计内涵、外延的变化和设计结构的调整设定课程体系。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双师型”教师
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不但需要一批理论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授,更需要一批在生产实践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师、摄影师、绘画师。针对目前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提高教师素质和建设技能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一要创造机会和条件,选派学科带头人或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高等院校攻读在职研究生,提高其学识;对缺乏实践技能的专业课教师选送到高职教师培训基地进修,或定期输送到广告企业,参与设计工作,强化其实践技能。同时,鼓励教师自我进修,提高素质和能力。二是要更新教师评价手段和标准。教师的评定改变以前简单的课堂评议、督导检查等教学文件评定的方式,要更加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和“以教师为本”“以综合教学质量为本”的新型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认同、社会认同、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师综合素质为主的评定方式。促使教师积极与社会联系,与实践结合,将课堂搬到实训场所和广告企业中去,使学生既能学到真本事,又能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三是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要创造教师勇于干事业和能干事业的氛围。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始终如一地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关注教师的成长,支持他们依据自己的特长、课程特点、学生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4. 增加投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为了使能力教育体系改革不流于形式、不作表面文章、不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把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训作为高职艺术教育最大特色,高职艺术类专业应强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适量资金,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建设好,减少走马观花参观式的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有看的、有练的、有学的。同时,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以扩大学生生产实习空间,促进艺术、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掌握高新技术。
5. 建立学生实践技能考核机制,完善学生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实践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杠杆。首先要建立实践技能考核机制,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联系,技能培训考核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成绩累计到一个层次授予相应的等级职业资格证书,避免一次培训、一次考核发证带来的问题。其次要改变单纯把考试和考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仅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更要注重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来综合评价学生。同时要鼓励学生发展爱好特长。因此,就要制定出符合实践教学内容的量化考核标准,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量化要求等给学生评定技能操作等级。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 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师资队伍的状况、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教师类型失衡,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有关资料显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仅有10.3%。
2. 经费投入不到位,实训条件不具备
近年来,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迎接专业评估等需要,各类职业院校克服困难,在实验室扩建、改建,实验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地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教学难的矛盾。但是距办好有特色的高职院校的要求相差甚远,尤其在专业变化频繁的艺术设计学科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投资不到位,校内缺乏实践技能培训的平台,只能依靠理论教学,而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设计企业不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低下,接受学生实训能力有限。多数仅仅局限于参观学习,与我们要求的实践技能培养相差甚远。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不能单纯以经济回报率多少作依据、以学生多少定投入,而应以专业发展需要,以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作基础。
3. 学生心理准备不足
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以前,长期接受普通教育的教育观念。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普遍认识不足,感到陌生,心理准备不足,极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教学。二是在设计实践环节中,只图一时兴起,不能脚踏实地顶岗工作,
锻炼技能。学生对实践技能培训的心理准备不足直接会影响到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
二、 提高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
1. 统一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单纯的教学改革不能全面解决艺术设计职院校的发展,只有在办学能力、教学能力、师资能力及教学条件等综合提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使学生能力提高的目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应用型”“设计型”,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强化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目前,我国广告设计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就业岗位不多。因此,创业教育对设计职业教育尤为重要。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因此,要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而实施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就要突出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在内的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2. 形成适应现代职业岗位和终身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要以适应区域经济和广告设计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人才的“高级性”,技术的“应用性”和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既要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学科体系,又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要根据艺术设计内涵、外延的变化和设计结构的调整设定课程体系。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双师型”教师
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不但需要一批理论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授,更需要一批在生产实践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师、摄影师、绘画师。针对目前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提高教师素质和建设技能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一要创造机会和条件,选派学科带头人或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高等院校攻读在职研究生,提高其学识;对缺乏实践技能的专业课教师选送到高职教师培训基地进修,或定期输送到广告企业,参与设计工作,强化其实践技能。同时,鼓励教师自我进修,提高素质和能力。二是要更新教师评价手段和标准。教师的评定改变以前简单的课堂评议、督导检查等教学文件评定的方式,要更加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和“以教师为本”“以综合教学质量为本”的新型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认同、社会认同、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师综合素质为主的评定方式。促使教师积极与社会联系,与实践结合,将课堂搬到实训场所和广告企业中去,使学生既能学到真本事,又能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三是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要创造教师勇于干事业和能干事业的氛围。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始终如一地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关注教师的成长,支持他们依据自己的特长、课程特点、学生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4. 增加投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为了使能力教育体系改革不流于形式、不作表面文章、不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把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训作为高职艺术教育最大特色,高职艺术类专业应强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适量资金,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建设好,减少走马观花参观式的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有看的、有练的、有学的。同时,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以扩大学生生产实习空间,促进艺术、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掌握高新技术。
5. 建立学生实践技能考核机制,完善学生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实践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杠杆。首先要建立实践技能考核机制,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联系,技能培训考核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成绩累计到一个层次授予相应的等级职业资格证书,避免一次培训、一次考核发证带来的问题。其次要改变单纯把考试和考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仅要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更要注重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来综合评价学生。同时要鼓励学生发展爱好特长。因此,就要制定出符合实践教学内容的量化考核标准,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量化要求等给学生评定技能操作等级。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