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环境治理:晋升、民声与法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打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黑箱”,从而剖析我国环境治理机制的内核?基于“官场、市场和公众”环境治理框架,运用2000—2015年的省级数据分析绩效考核、公众诉求和市场法治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晋升考核显著地改变了地方政府在政治锦标赛下的环境治理模式,2006年后经济绩效对环境治理投入的支撑效应逐渐超过挤占效应,环境绩效对环境治理投入的压力效应与激励效应并存;第二,公众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但专业有序的渠道效果更显著;第三,市场法治环境的改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娱乐休闲场所也如雨后春笋般让人目不暇接,集多种休闲娱乐项目的综合公共娱乐场所也慢慢出现,极大地丰富
扬州在长江以北,而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和《遣怀》两首诗让人误判杜牧认为扬州属于"江南"。实际上,杜牧对"江南""江北"界定清晰,从未混淆。杜牧《遣怀》诗中应为"落魄江湖
三关交征利,是指晚清常关、海关、厘卡三关并存,其各自通过征税体系相互竞争、各取其利。五口通商后商品经济大发展,促进了关税体系的多元化和关税收入额的迅速增长。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