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差异性、主动性等基本特征,而主动性又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努力进取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自觉自愿动手解决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则愿意去探索和主动认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有很大的动机成分,是行动的内在动力。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它在于后天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一、增加感情投入,奠定兴趣培养的基础
  师生感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学生对某个教师的感情和兴趣,可以直接迁移到该学科上来。正如《学记》上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建立师生感情,教师就必须多与学生接触,必须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进行思想与感情的交流。在课外笔者利用一切机会用英语同学生交谈,有时还用行动来打动他们。如,碰到学生时,总是主动用“Hello!”“Good morning!” 或“How are you?”等问候语与学生打招呼。有时,笔者开车外出,在路上遇到学生,也会马上停下来问:“What can I help you?”“Would you like to ride?”课前课后,经常找学生谈心,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英语学习进展怎样?等等。在课中笔者注意自己的言表,力求做到语音标准,语言生动。授课时,面带微笑,尽量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精神饱满、同时,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加深对学习的将来结果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在学习上要耐心帮助他们,解答问题时,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地、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不要因为个别学生有不令人满意的表现而流露出焦虑、急躁等不耐烦的表情。尊重学生人格,多表扬学生的优点,当发现学生的缺点时,要带鼓励性地提出,决不能直言不讳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他们,就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全心全意地为他们的成长着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心。如果教师能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诚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亲其师,传其道,信其说”的效果。
  二、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语言学习有其特点,它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同时它体现的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应用功能。就像学中文一样,一个1-2岁的小孩,虽然他(她)还没上学,但他(她)已经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他(她)们是怎样得到这种能力的呢?是环境的影响以及说话人强烈要求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努力的结果,也就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英语教学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内、外因素,将学生的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且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1.创设语言环境,引起学生兴趣
  学好一种语言,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 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孟母三迁”,都是指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教授英语无疑是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他人交流。用英语教英语是实践的具体表现。用英语教英语的原则要求教师通过英语讲解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仅用英语教英语还不够,还应该进行一系列活动来创设英语氛围。如开办英语角,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口说英语;每天早、晚坚持播放一个小时的英语节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不同国家的语言风格(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订阅一些英语报刊杂志,如“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Daily, English Weekly, Guangzhou morning paper ”等等;同时还利用班会、英语活动课、周末晚会等时间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节目,如师生共同表演一些英语小品、短剧、讲英语故事、唱英语歌曲、同外籍老师对话、办英语手抄报,看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等,通过一系列的耳濡目染的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这种语言感到亲切,熟悉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例如,进食的时间延迟了,体内养分消耗过多,人就会因缺乏食物而感到不安,产生进食的需要;当人因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而感到困惑或焦虑时,会产生求知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人的这种需求来教学。开始上一堂英语课时,老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学生需要且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身上,有利于新课的展开,问题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将学生注意力及时转入课堂中心内容。所以创设什么样的问题,要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在教高中课本第三册Unit 3 Australia 时,笔者先请学校两位去过澳大利亚的老师和同学用多媒体展示他们在澳洲拍的照片和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然后问学生关于澳大利亚的“climate, geography, population, people, schools, cities, kangaroos and koala bears”等等,然后聯系我们所参观的“Swan Hill Pioneer Settlement ”及资料“Education Services
  For Schools”讲述“THE DISCOVERY OF AUSTRALIA”笔者把学生变成了教师,而自己当一名指导者。
  3.传授学习方法,保持学习兴趣
  根据教育学原理,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因此,传授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好书的重要任务之一。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例如,记单词要知道一些构词法,如词的派生、词的合成及词的转化等。掌握了一些构词法,记单词就容易多了;同时,笔者教学生用“联想法”记单词,如,看到weather就想到 cloud(y), rain(y), snow(y),…看到snowy就想到cold, hot, warm, cool,… 看到cool 就想到comfortable, miserable, sad,…等等。又如,做阅读理解题时,要知道一些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如,猜词法、泛读、略读、跳读、精读、品读、顺读、逆读等。
  4.搞好英语游戏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提高、深化和应用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如,进行一些英语游戏,听、唱一些英语歌曲,举行英语晚会,利用假期去国外进行冬、夏令营活动,开办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等等,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生活,活跃英语气氛,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通过课内课外的活动达到学生学习英语长期兴趣的目的。
  三、利用手势语、直观教具等,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事物能使识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看似简单,随意的示范动作,却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根据直观性原则,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因此,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以理解有关知识的有效途经,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笔者采用的直观教具有多种,诸如实物、卡片、挂图、剪报以及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磁带、唱片、广播、多媒体电教等现代教学工具都包括在内。实践证明,在课堂中结合教学要求,适当引入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并辅以适当的语言指导,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还有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的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都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教师的服装款式要大方、颜色要协调,看起来舒服、漂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语音标准,时距进行合理的组合,言语快慢适当,句逗分明和抑扬动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并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教师的一手一足、一举一动都要得体、大方,不要夸张和羞涩,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达到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总之,“学无定法”“取之有道”。在教学中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涌现出形式多样的探索性试题,它既能充分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探索发现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探索型题一般没有明确结论,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并加以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常见的探索性试题大致有3种:条件探索型、存在探索型、结论探索型
本报讯 教育无小事,书道深处是成人。据悉,广东教育学会理事,广东教育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兼《广东教育》(综合)A版统筹策划黄日暖《洞见:教育暖点》一书即将面世。作者以采访者与观察者的双重视角,深入广东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区域与学校现场,努力发现教育特色与美好,积极导向更美好的教育实践。  本书汇集了资深教育媒体人黄日暖对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发展变革的深思力作,既有对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洞察,又有对学校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教育部发出了“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大中小学的教学从线下“搬迁”到线上,老师们纷纷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线上教学。作为一线语文老师的我,除了用“大众化”的直播课与录播课组织教学之外,我还根据自己教学的班级五(2)班动态需要,灵活设计在线教学,创设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利用云端视频功能,融合应用,进行在线小组阅读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教师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生机,引领德育工作迈向一个新的时代,为德育开辟新的空间,为师生打开新的视野和思维。与此同时,网络也冲击着传统的德育工作,给师生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新的时期,针对网络环境对中小学生德育的影响,德育工作者要有新的思维、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学生;德育;挑战;策略 
本报综合消息 在广东省版权局开展的2019年度“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和“广东省最具价值版权作品”的评选认定及扶持工作中,《百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挂图被获评“2019广东省最具价值版权作品”。  据悉,《百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挂图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题材,20年前由中国著名艺术家杨立群领衔主创,于1999年由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属于广州智绘家文化传播有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久长,灿烂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传承传统文化作重要批示。并身体力行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部也明文规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成败,教师是关键之一。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重视发展;以赛促学;创设氛围;自主学习;挖掘资源  华夏文明5000多年,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思”的理解与运用。其中“写”属于较高层次,在核心素养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写”这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作文教学为例,笔者主要从阅读、写作、修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作文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在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语言素
[摘要]借助“微”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啦啦操课程在中小学广泛的开展趋势以及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结合的潮流,本研究试图将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小学啦啦操教学课堂上,将现代教学技术(微视频)与花球啦啦操教学有机结合,主要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探索微视频在小学啦啦操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影响,为实际的教学方式提供新的指引方向。  1.前言  微视频在教学中是指围绕某个知识重难点进行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勉励的话语。因为有了实实在在的线上班会课实践,所以才更深刻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人生智慧。近日,我在空中课堂给六(2)班小虎中队上了一堂彼此都难忘的以“乐观生活,众虎同心”为主题的班会课,旨在培养学生即使是在疫情之下仍能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作此文,记录在特殊的疫情时期开展的线上主题班会课的点滴感悟。  一、开展班会课的背
【摘要】笔者一直在比较偏远的乡村小学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导致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根据笔者多年在一线的实践和观察,认为如果在乡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照顾各层次的学生而实行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会显而易见。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小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生长,更好地因材施教的一种互动学习方式。这个教学方法在小学中高年级更加適合,更“接地气”,让学生融入愉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