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雨季造林一直是难以突破的难题,本文结合雨季造林的好处,探讨了雨季造林的方法。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建议
近年来,小兴安岭有林地面积缩小,一些地方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其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严重问题。
1 雨季造林的好处
1.1 合理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攘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 cm左右,深20~40 cm;鱼鳞坑长径30~50 cm,短径30~40 cm,深20~40 cm土堰宽,10~20 cm。山坡中部及150~250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cm。山坡下部及150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 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1.2 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
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睛不栽”。
1.3 造林技术
(1)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花椒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米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亩,株行距2×2~2.5米。
(2)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二是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 cm,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三是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
(3)裸根苗造林: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撅头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剔除细弱苗和根苗,进行苗木分级,并用草袋包装,随起、随运、及时栽植。
1.4 抚育管理
(1)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
(2)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裁后2~3 d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
(3)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
2 造林方法
2.1 播种造林
该方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影响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2 植苗造林
该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同时可以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2.3 分殖造林
该方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对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等。
2.4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粗1.5~2.0 cm、一至二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 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 cm。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
2.5 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与插条造林方法类似,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选用粗1 cm以上的根,剪成长15~20 cm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 cm、深30 cm的坑,将根以45°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不外露,并且埋入土下2~3 cm。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建议
近年来,小兴安岭有林地面积缩小,一些地方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其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严重问题。
1 雨季造林的好处
1.1 合理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攘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 cm左右,深20~40 cm;鱼鳞坑长径30~50 cm,短径30~40 cm,深20~40 cm土堰宽,10~20 cm。山坡中部及150~250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cm。山坡下部及150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 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1.2 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
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睛不栽”。
1.3 造林技术
(1)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花椒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米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亩,株行距2×2~2.5米。
(2)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二是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 cm,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三是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
(3)裸根苗造林: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撅头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剔除细弱苗和根苗,进行苗木分级,并用草袋包装,随起、随运、及时栽植。
1.4 抚育管理
(1)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
(2)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裁后2~3 d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
(3)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
2 造林方法
2.1 播种造林
该方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影响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2 植苗造林
该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同时可以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2.3 分殖造林
该方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对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等。
2.4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粗1.5~2.0 cm、一至二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 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 cm。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
2.5 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与插条造林方法类似,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选用粗1 cm以上的根,剪成长15~20 cm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 cm、深30 cm的坑,将根以45°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不外露,并且埋入土下2~3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