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雨季造林技术与更新造林建议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雨季造林一直是难以突破的难题,本文结合雨季造林的好处,探讨了雨季造林的方法。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建议
  近年来,小兴安岭有林地面积缩小,一些地方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其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严重问题。
  1 雨季造林的好处
  1.1 合理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攘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 cm左右,深20~40 cm;鱼鳞坑长径30~50 cm,短径30~40 cm,深20~40 cm土堰宽,10~20 cm。山坡中部及150~250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cm。山坡下部及150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 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1.2 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
  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睛不栽”。
  1.3 造林技术
  (1)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花椒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米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亩,株行距2×2~2.5米。
  (2)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二是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 cm,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三是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
  (3)裸根苗造林: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撅头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剔除细弱苗和根苗,进行苗木分级,并用草袋包装,随起、随运、及时栽植。
  1.4 抚育管理
  (1)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
  (2)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裁后2~3 d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
  (3)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
  2 造林方法
  2.1 播种造林
  该方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影响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2 植苗造林
  该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同时可以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2.3 分殖造林
  该方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对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等。
  2.4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粗1.5~2.0 cm、一至二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 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 cm。如果土壤较旱,应该用细土覆盖;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垄作,可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用此法。
  2.5 插根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与插条造林方法类似,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选用粗1 cm以上的根,剪成长15~20 cm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 cm、深30 cm的坑,将根以45°倾斜埋入,要注意插穗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不外露,并且埋入土下2~3 cm。
其他文献
摘 要:樟子松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内蒙西部及我省大兴安岭海拔300-900米地区沙地有樟子松林,呈现岛状分布,小兴安岭也有分布。樟子松树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优良特性,是适合我省广大地区栽培的优良用材、防护与绿化树种。本文主要从圃地选择、做床、播种、田间管理、栽植、防寒等技术环节入手概括总结了樟子松树种的育苗技术。  关键词:樟子松;苗木培育;栽植;管理技术  1 圃地选择与
摘 要:本文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樟子松栽培的采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这一系列的流程加以论述,以期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樟子松;栽培;技术  1 采种育苗  1.1 采种  1.1.1 樟子松春采种期为春秋两季,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把开裂不完全的球果,可放入40~50 ℃的温水中浸泡5~10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过几天后,球果就大部分开裂脱粒。露天凉晒的方法虽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墙体的保温材料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升级,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采用新型的墙体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的隔热以及保温效果。因此本文对新型墙体保温材料
<正>近几年,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农业机械发展迅速,尤其是水稻联合收割机更是成倍增长。但因收割机是结构复杂的农业机械,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维护保养要求严,有些新
摘 要:笔者经过多年的生产时间,研究探索出无公害玉米瘤黑粉病害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技术  1 防治原则:  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  2 玉米瘤黑粉病  2.1 玉米瘤黑粉症状:  该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只感染幼嫩
摘 要:阐述了樟子松的形态特征,并总结其容器播种育苗技术,包括育苗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采集、基质配置、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方面内容,以为樟子松容器播种育苗提供借鉴。  关键词:樟子松;容器播种;育苗技术  木兰县是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县之一,但由于气候、地域等条件的制约,适宜当地干旱地类造林的树种相对较少。樟子松根系发达,耐旱、耐寒、耐瘠薄,且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是营造水土保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工程都开始走入正轨,而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来说,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水利工程来说,防渗处理则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关键,其
<正>文书档案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发展历史。它通过历史的客观记录,来反映在某一时期领导的决策、部门建设、研究开发、问题处理等的过程和成果。文书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一个
摘 要:本文针对近年来林区气候多变的情况, 就如何提高林地造林成活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抚育  提高造林成活率是提升造林绿化标准质量的重要手段。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质量不高,始终是制约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问题。它不但给国家、造林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1 造林前期要求  造林时间要“早”一是造林的各项准备工作要早。二是造林
摘 要:长久以来水稻种植都一直受到很多人的重视,水稻有非常大的作用,是人们最主要的主食之一,水稻的收成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尤其是我国北方水稻更是国家粮食的重要产地,但是由于水稻田间杂草的存在严重威胁了水稻的产量,使得水稻产量下降。为了除草科学家研发了各种各样的除草剂,但是也因此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安全问题。因为水稻田间的杂草会随着除草剂使用的次数和药量出现变异,进而导致杂草具有抗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