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强化科学发展新共识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tta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干部对“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新共识。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告一段落时,在领导干部中要继续强化这些新共识。
  
  坚持持续学习,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
  
  领导干部有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否具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影响着本地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大小。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持续学习,才能逐渐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变为一种理论信仰、一种精神力量。一是在积累上下功夫,促进气质转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科学发展观看作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把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作为每日必修的功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学习,以学习的时间量换取思想境界提高的空间量,从对科学发展观感性认识的积累逐步发展到理性思辨的积淀,在接受科学发展观对自己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气质转换。二是在损益上下功夫,强化心性锻炼。从主观上讲,科学发展观修养的提高过程也就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内化”的过程。所谓“损”,就是时时处处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改正或改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为举措;所谓“益”,就是时时处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把握方向、掌握全局、统筹协调、科学管理的能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使自己的心性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百炼成钢”。三是在融合上下功夫,推动素质提升。领导干部提高科学发展观修养,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真正把个人融入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用科学发展观来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融入灵魂深处,深扎信仰之根,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真正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以及个人工作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应对危机、破解难题紧密结合起来,使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成为自己的本能。
  
  坚持自觉实践,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将科学发展观“外化”为实践。是对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修养是否得到提高的最好印证,更是领导干部提高科学发展观修养的主要“课堂”。一是用“发展是第一要义”引导实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主要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领导干部,关键在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握时代的主流,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并广泛动员和带领党员群众付诸行动。二是用“以人为本”定义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实现了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回归的理性纠偏,经济发展不再一枝独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措施、决定重大事项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执行程序,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谋求个人的升迁,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三是用“全面可持续”规范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受个人去留的影响,坚决扬弃“发展的异化”,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体系,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公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谋划并执行好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规划,坚决杜绝“砍子孙树、断子孙粮”的急功近利行为。四是用“统筹协调”推动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着眼时代发展,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强化统筹协调意识,增强领导决策和工作指导的科学性、有效性,坚持在统筹中处理矛盾,在兼顾中把握平衡,在协调中促进发展,把各方面建设统筹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把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出来,有效避免“长短腿”、“缺漏项”现象,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失衡”问题。
  
  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科学发展观运用水平
  
  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命力所在,将科学发展观从内化为修养到外化为实践,改革创新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改革创新要突出个性化。科学发展观的包容性和拓展性鼓励符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方式,个性化的改革创新能够持久地激发出发展的灵性、活力和魅力,盲从跟风、人云亦云只能使发展走向僵化,失去生命力。所以,坚持改革创新就要立足自身实际,张扬个性特色,着力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改革创新要突出系统化。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围绕科学发展的每一项改革创新举措都不应是孤立的,而应在系统化思维中运作。我们把系统化思维解释为围绕着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开展整体的科学系统运作。领导干部用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首先要把每个“点”都做到位,然后逐步完善和扩张到“面”,经过目的确定、周期规划、明确分工、反应机制、监督机制、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的机制和流程,来保证发展达到预期效果。改革创新要突出集约化。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诸要素进行重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改革创新突出集约化,就意味着从“外延扩大”转向“强化内涵”,从“各行其是,各自为战”转向要素相对集中,从“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转向“低投入、高产出”和“多、快、好、省”,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合作,消除推诿扯皮现象,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科学发展速度。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这就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是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文化建设上宏远的战略眼光,开创性地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走出一条文化强区之路。近年来,武进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以文化惠民、文化亲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文化事
我们今天正日益面临着虚无主义的现代性症候,这意味着化育个体健全的心智,乃是当下教育的要义之所在。问题在于随着古典知识即美德的转向,现代教育的知识旨趣越来越多地成了对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领先,发展才能率先;思想转变,发展才能转型。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必须坚持思想引领,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统一认识、指引发展、凝聚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其大象无形、润物无声的特质更是在引领社会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与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要求,我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2006至2009年,全省到各类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从62.9%上升到69.4%,总数达到104.3万人,占这四年毕业生总数的68,2%,各类基层单
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手段,在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炼")得到了全面实施。通过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做到了组织有保障;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做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