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健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来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加快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体系 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信用社
  
  一、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一般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提供的包括存款、贷款、保险、汇兑、证券、期货等在内的各种金融服务。目前农村主要的金融组织机构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财产保险公司、农村人寿保险公司及农村信托投资等。这些金融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各负其责,较好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在金融方面的改革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金融创新产品也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河南省农村金融现状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金融主体供给不足,金融服务能力弱化,整个农村金融体系是不健全的。
  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功能缺陷,设置的分支机构逐渐减少
  纵观整个农村地区,各式各样的服务机构都存在,但是这些年来,这些机构呈萎缩的趋势,覆盖率低,分布不均衡。出现这些状况,也与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当前在河南农村,一些乡镇企业由于缺乏指导和经验,难以与外界相抗衡,已处于破产状态,其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高;农村地区人口出外务工者多,其主要的金融服务是存款、汇兑。他们都不需要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这些都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逐渐减少。
  2.农村金融服务单一,农村信用社问题多样
  在河南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种类单一,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需求。另外这些年来,作为农村最重要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重重。农村信用社在产权方面不清,内部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手段低下,结算手段原始。特别是,在商业化导向下,农信社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已脱离服务三农的宗旨,对农民有选择地发放贷款。这导致一般农户没有一定的储蓄很难获得贷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大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农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生态环境较差
  农业的弱质性和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农村金融具有交易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的特点。在我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表现: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滞后,农村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业发展缓慢,逃债躲债和赖债现象还比较严重,农村金融法律环境不完善,农村金融中介环境较差,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不成熟。
  4.民间借贷市场活跃,但不规范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大大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缺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总量的不足。这些非正规的、民间的金融组织由于对农户的资产状况、未来收入、农户的信用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加上借贷手续简单,很容易在农村的土壤中成长,很多农户需要金融服务,首选的可能就是这些民间金融组织。但这些民间金融组织很少受法规的约束,并潜伏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如:经营风险极大,极易引发社会问题,使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货币量目标受到影响等。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措施
  1.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投入问题,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农村的蓬勃发展,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运用财政、金融、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力量给农村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以为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建立银行资金反哺回流机制,建立邮政储蓄回流机制,来解决农村资金投入问题。另外,作为目前农村金融的主要服务主体,我们要大力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充分发挥其支农作用,不能再流于形式。由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我们对农信社的改革应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2.鼓励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
  我省农村金融服务落后,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低下,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放宽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准入的门槛,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另外,在农村民间信贷异军突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但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很少受法规的约束,带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需要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3.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一系列农村保险系统
  为实现农村金融的顺利改革,一方面必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业更容易受到季节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这影响到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营。农业保险将是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的重要途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业保险系统在立法方面严重滞后于城市;在财政税收等优惠上支持力度不够,农民购买者较少;再加上农业的高风险性,赔付率很高,很多保险机构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望而生却。这些问题不是农业保险系统自身可以克服的,需要国家从宏观上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简介:毕小卓(1982-),女,汉族,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其他文献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非常重要。核心问题是抓好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愉快接受教育,学习成绩
【摘要】目前,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是农民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金融机构探索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模式,突破农村信贷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平台。  【关键词】金融 创新 信贷    随着我国“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然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是农民和农村
期刊
@@
期刊
期刊
【摘要】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底,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随后地方政府积极推出了规模宏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允许甚至鼓励地方政府从银行大量举债以支持基础设施项目。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成为政府的主要融资手段,部分贷款对提高本地经济起到了帮助作用,但是同时存在着很多项目匆忙上项和重复建设,没有就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导致很多地方项目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很多项目盈利性很
【摘要】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渐成形,农村金融机构也趋于完整,但是农村信贷约束的现状仍然相当严峻。经过分析,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重要原因,深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才是治本手段。  【关键词】信贷约束 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供给    一、农村信贷约束状况  2011年6到7月期间,通过走访了东部地区的山东省、中部地区的山西省、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实地调查了各地农户及涉农小企业面临
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了解的。而不同地域的习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环境、社会结构等因素下孕育并传承的。“
近日,由智善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中国梦·脊梁工程,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疾病诊疗中心对特困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资助。15岁的少年小王走路一直一瘸一拐,因为经济
期刊
众所周知,生物学和人类息息相关,生物学即使一门实验学科,又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也是非常有趣的一门学科.但是,有的高中生物课堂没有生机,死气沉沉,学生厌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