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爱国基本内涵就是爱社会主义。在研究团组织活动建设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学校的教育现状和学生个性特点,立足实际,对团组织建设展开研究,在开展团组织教育活动,并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基础知识、活动方式融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在团组织活动的引领下找出适合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使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了解、认同、坚定党的领导,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团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58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神圣的爱,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爱国主义,从总体上讲是爱国主义,正是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伦理问题,与国家和国家利益相联系的,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方法概述
1.1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对成员的基本和核心要求。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我国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之一。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艰苦奋斗,物质文化财富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坚决抵制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对团结统一和国家的统一的维护;面对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团结世界,勇于抵抗。和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制度作顽强的斗争,促进祖国的繁荣进步。因此,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总是随着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基本内涵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历代爱国主义相互继承,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1.2 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要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计划。要经常加强检查指导和监督,决不能陷入冷热局面。同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赋予爱国主义教育应有的地位,始终注意坚持不懈。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具有感染力。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各种影响因素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例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科学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两弹一星”,并勇敢地攀登山顶的科学精神等。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成为爱国主义的模范。学生一旦被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爱国主义转化为报国之旅,为伟大祖国的现代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时代特征。目前,广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基本認同上认为应加大对中国国情的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和成就教育、时事教育等。比如在时事教育中,可以针对日本小泉内阁参拜靖国神社时,向学生传授日本军国主义蹂躏中华民族的历史,无情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邪恶本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团组织建设引领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的功能
2.1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的方向性功能
2.1.1 有利于提高团员素质
目前,一些学生在一些社会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下拒绝加入共青团,他们认为入团是浪费时间、精力,毫无益处的。这种情况恰恰是由于团组织对工作的宣传和说明不到位,团员的理论素质培养不够,多数团员没有统一的入团目标,团员意识薄弱。只有当他们支付团费,评选团员荣誉时,团员意识才是最强的。因此,明确团组织的性质与工作,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团组织的认识,加强团员的素质培养,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团员在团组织中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一些团组织开展活动时,工作停留在表面、工作方式落后的问题,以及一些团员在思想上的混乱和一些消极思想。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在基层团员的培养方面,学校会开展团员班培训,使更多思想自觉的学生成为团员。同时通过素质培养,来加强团组织的内部建设、创新活动的方式,中学生团员可以在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最终参与到团组织建设中去。加强团员的素质培养,是团组织建设所必需的。
2.1.2 有利于培养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共青团组织是优秀青年入党的第一道关卡,必须要严格把握好入党第一步,在学校认真做好中学团组织工作,健全中学的团组织体系,将有一大批优秀的中学生团员,通过团组织的考查和锻炼,通过团组织的发掘和培养,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团员,最终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有责任协助党组织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意识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不断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为党的健康发展、蓬勃发展而服务。把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党成立共青团的宗旨,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历史使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因为:第一,共青团始终坚定的拥护党的纲领,积极的贯彻党的路线,带领青年完成党赋予的任务,是“一支能够支援各种工作、处处都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突击队”。第二,共青团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党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把优秀的共青团成员输送到党组织,增加党的新鲜血液。第三,共青团是党和青年之间联系的纽带,团组织既要把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又要定期向党反映人民群众和青年的意见、要求和批评,提出合理建议,若有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应与之作斗争,积极维护党的团结以及党的利益。
2.2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的价值观功能 2.2.1 有利用加强青年的爱国意识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加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调整。在这个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青年一代的发展尤为重要,中学生的思想建设是重中之重。在中学生的思想之中,各方面的认识较为浅薄,既不够全面也不够坚定,政治方面和相关理念存在很多的冲突,很多人对爱国主义和党团的教育方面的认识是非常缺乏的。由于成长环境的富裕和温馨,他们并极少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弱化常态以及局限,学生对爱国主义学习,只是在课堂中从老师口中听到的一些概念和抽象画面。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外来文化的引入、互联网影响的思想等各方面,致使很多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还未加强之前便被误导,这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都是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因素。即便很多人爱国,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去表现,同时对爱国主义的定义有些不清楚。所以关于强化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急需引起重视。
2.2.2 有利于树立青年的政治信仰
当代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对他们的三观和意志提出了挑战。如果放松对当代中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在这个摇摆不定的阶段,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污染和恶化,甚至沉溺于理想主义之中。而中学生一旦拥有了一定的政治素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就会更加清晰,在道德、审美、文化等方面也会有所提高,所以当代中学生只有加强政治信仰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实现人生目标。政治信仰具有导向功能和群体性特征。政治信仰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中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则可以成为中学生漫长人生道路中的一块指向标,帮助学生找到目标、看到方向。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政治信仰,使之能够集中力量,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不会迷失自己。
3 团组织建设引领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优化
3.1 堅持党的方向引领
共青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揭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历史帷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青团和广大青年一道,为人民的解放、独立和自由献身革命。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共青团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保证。入团,只是人生新的起点,当好先进青年,还要靠同学们的不断实践,作为一名团员要做到心中有党,坚定地跟着党走,有担当且勇于担当,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共青团组织必须始终牢记这一根本经验,无论环境多么复杂多变,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3.2 发挥团员的示范作用
团员是共青团的活动主体,共青团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共青团员对青年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共青团这一特有的先进属性,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志。当前,共青团员缺乏先进性的三个突出问题是:团员意识淡薄、团青之间模糊不清、共青团员和共青团干部没有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这些问题直接、严重地影响了共青团先进性的发展。
在新时期,有效发挥共青团员的示范作用,是共青团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期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保持和发展共青团员先进性的理论,指出:“团员应具有团员意识和荣誉感,追求先进性。”要把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放在重要位置,让共青团员成为青年的楷模,发挥带头作用,始终站在青年的前列。尤其是中学共青团组织,团员所形成的引领示范作用,面对的是广大学生团体。教师所运用的榜样示范教育,团组织优化运用到共青团员身上,培养合格的共青团员,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理想目标。在活动中,团组织加强日常仪式感教育,团干部、团员在组织和参加团的活动时必须佩戴团徽,展示出团员身份,具有强烈的团员意识和荣誉感,保持和增强团员的先进性。
3.3 增强团组织内在活力
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学生是团组织活动开展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很好地调动活动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团队通过开展活动组织生活等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促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学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中学后,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学业科目增多,适当的团组织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在我国,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灌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下课回顾和复习知识来达到目的。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就必须要付出努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发挥,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不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在方法上,需要创新和丰富;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互问互答有利于增强课堂的时效性和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可以采取提问启发、理论联系实际、诱导原则让学生全面的接收爱国主义,这是一种使命的担当,更是一张责任的传承,利于爱国主义的发展和继承。这样学生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观点。
3.4.1 提高中学团组织的吸引力
新时期中学生团员的数量比过去很大的增加,但总量依然较小。而且规模也不大,学生的团员比例也相对较低。这样原因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目前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意识和选择意识增强,价值观多元化,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强。同时,由于缺乏健全的团员激励机制,一些学生认为早参加两年,晚参加两年都无所谓,相应削弱了学生入团的能动性。另外,一些高中团组织在发展新成员方面做得太粗糙,过程不规范,没有做到与初中团员发展衔接,没有一脉相承的底蕴。 3.4.2 加强团员的思想意识教育
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团员意识教育,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团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年龄和思想观念的特点,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的影响,比较脆弱,但也处于建立和重组的最佳阶段。对共青团组织情况的调查显示,对共青团的认识还很模糊;在入团目的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入团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发展,不是为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这有好处也有缺点。首先是他们感到荣幸,其中,少数学生认为入团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样的倾向不仅在团员发展中产生,也在后续的党员中产生。其中甚至有少数学生认为入团是为了随大流。我们要改正不良诱因,促进积极正向的动机。因此,要在中学生思想层面进行全面渗透,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和正确的是非观。
3.5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社区服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使中学生在课外体验社会。现在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主要是由社区服务中心安排为依托,在学校可以联合社区服务中心这一区域符合中学校园文化和人文背景的各种活动,社区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与爱国主义思想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爱国主义行为的实践变得更加现实。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之中,可以使他们切身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快乐,感受新时代党和国家带给人们的改变,更大程度上丰富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体验。
4 结束语
总之,学校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要与教学相互适应,相互配合;要与家长建立好联系,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要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让团员与学生自主组织,发扬合作精神。针对中学生思想活跃、表现自我的特点;根据各年级生理、心理特点的变化,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树立模范标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坚持团体组织活动的多样性,营造舒适的教育环境,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大文.试析爱国主义的内涵、结构与功能[J].学术论坛,2006,(6).
[2]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1.
[3]寇萍萍.體验式教学方法在中学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4]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5]许戈.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6]孙勇.当代中学生政治信仰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7]张朦.当前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
[8]谢晓军.新时代高中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袁春霞.当前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8).
[10]黄颖芳.当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11]黄敏.新时期学校共青团的职能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团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58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神圣的爱,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爱国主义,从总体上讲是爱国主义,正是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伦理问题,与国家和国家利益相联系的,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方法概述
1.1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在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对成员的基本和核心要求。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我国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之一。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艰苦奋斗,物质文化财富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坚决抵制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对团结统一和国家的统一的维护;面对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团结世界,勇于抵抗。和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制度作顽强的斗争,促进祖国的繁荣进步。因此,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和表现总是随着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基本内涵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历代爱国主义相互继承,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1.2 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要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计划。要经常加强检查指导和监督,决不能陷入冷热局面。同时,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赋予爱国主义教育应有的地位,始终注意坚持不懈。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具有感染力。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各种影响因素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例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科学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两弹一星”,并勇敢地攀登山顶的科学精神等。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成为爱国主义的模范。学生一旦被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爱国主义转化为报国之旅,为伟大祖国的现代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时代特征。目前,广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基本認同上认为应加大对中国国情的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和成就教育、时事教育等。比如在时事教育中,可以针对日本小泉内阁参拜靖国神社时,向学生传授日本军国主义蹂躏中华民族的历史,无情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邪恶本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团组织建设引领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的功能
2.1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的方向性功能
2.1.1 有利于提高团员素质
目前,一些学生在一些社会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下拒绝加入共青团,他们认为入团是浪费时间、精力,毫无益处的。这种情况恰恰是由于团组织对工作的宣传和说明不到位,团员的理论素质培养不够,多数团员没有统一的入团目标,团员意识薄弱。只有当他们支付团费,评选团员荣誉时,团员意识才是最强的。因此,明确团组织的性质与工作,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团组织的认识,加强团员的素质培养,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团员在团组织中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一些团组织开展活动时,工作停留在表面、工作方式落后的问题,以及一些团员在思想上的混乱和一些消极思想。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在基层团员的培养方面,学校会开展团员班培训,使更多思想自觉的学生成为团员。同时通过素质培养,来加强团组织的内部建设、创新活动的方式,中学生团员可以在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最终参与到团组织建设中去。加强团员的素质培养,是团组织建设所必需的。
2.1.2 有利于培养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共青团组织是优秀青年入党的第一道关卡,必须要严格把握好入党第一步,在学校认真做好中学团组织工作,健全中学的团组织体系,将有一大批优秀的中学生团员,通过团组织的考查和锻炼,通过团组织的发掘和培养,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团员,最终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有责任协助党组织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意识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不断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为党的健康发展、蓬勃发展而服务。把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党成立共青团的宗旨,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历史使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是因为:第一,共青团始终坚定的拥护党的纲领,积极的贯彻党的路线,带领青年完成党赋予的任务,是“一支能够支援各种工作、处处都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突击队”。第二,共青团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党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把优秀的共青团成员输送到党组织,增加党的新鲜血液。第三,共青团是党和青年之间联系的纽带,团组织既要把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又要定期向党反映人民群众和青年的意见、要求和批评,提出合理建议,若有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应与之作斗争,积极维护党的团结以及党的利益。
2.2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的价值观功能 2.2.1 有利用加强青年的爱国意识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加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调整。在这个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青年一代的发展尤为重要,中学生的思想建设是重中之重。在中学生的思想之中,各方面的认识较为浅薄,既不够全面也不够坚定,政治方面和相关理念存在很多的冲突,很多人对爱国主义和党团的教育方面的认识是非常缺乏的。由于成长环境的富裕和温馨,他们并极少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弱化常态以及局限,学生对爱国主义学习,只是在课堂中从老师口中听到的一些概念和抽象画面。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外来文化的引入、互联网影响的思想等各方面,致使很多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还未加强之前便被误导,这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都是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因素。即便很多人爱国,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去表现,同时对爱国主义的定义有些不清楚。所以关于强化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急需引起重视。
2.2.2 有利于树立青年的政治信仰
当代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对他们的三观和意志提出了挑战。如果放松对当代中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在这个摇摆不定的阶段,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污染和恶化,甚至沉溺于理想主义之中。而中学生一旦拥有了一定的政治素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就会更加清晰,在道德、审美、文化等方面也会有所提高,所以当代中学生只有加强政治信仰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实现人生目标。政治信仰具有导向功能和群体性特征。政治信仰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中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则可以成为中学生漫长人生道路中的一块指向标,帮助学生找到目标、看到方向。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政治信仰,使之能够集中力量,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不会迷失自己。
3 团组织建设引领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优化
3.1 堅持党的方向引领
共青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揭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历史帷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青团和广大青年一道,为人民的解放、独立和自由献身革命。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共青团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保证。入团,只是人生新的起点,当好先进青年,还要靠同学们的不断实践,作为一名团员要做到心中有党,坚定地跟着党走,有担当且勇于担当,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共青团组织必须始终牢记这一根本经验,无论环境多么复杂多变,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3.2 发挥团员的示范作用
团员是共青团的活动主体,共青团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共青团员对青年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共青团这一特有的先进属性,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志。当前,共青团员缺乏先进性的三个突出问题是:团员意识淡薄、团青之间模糊不清、共青团员和共青团干部没有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这些问题直接、严重地影响了共青团先进性的发展。
在新时期,有效发挥共青团员的示范作用,是共青团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期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保持和发展共青团员先进性的理论,指出:“团员应具有团员意识和荣誉感,追求先进性。”要把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放在重要位置,让共青团员成为青年的楷模,发挥带头作用,始终站在青年的前列。尤其是中学共青团组织,团员所形成的引领示范作用,面对的是广大学生团体。教师所运用的榜样示范教育,团组织优化运用到共青团员身上,培养合格的共青团员,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理想目标。在活动中,团组织加强日常仪式感教育,团干部、团员在组织和参加团的活动时必须佩戴团徽,展示出团员身份,具有强烈的团员意识和荣誉感,保持和增强团员的先进性。
3.3 增强团组织内在活力
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学生是团组织活动开展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很好地调动活动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团队通过开展活动组织生活等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促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学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中学后,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学业科目增多,适当的团组织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在我国,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灌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下课回顾和复习知识来达到目的。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就必须要付出努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发挥,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不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在方法上,需要创新和丰富;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互问互答有利于增强课堂的时效性和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可以采取提问启发、理论联系实际、诱导原则让学生全面的接收爱国主义,这是一种使命的担当,更是一张责任的传承,利于爱国主义的发展和继承。这样学生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观点。
3.4.1 提高中学团组织的吸引力
新时期中学生团员的数量比过去很大的增加,但总量依然较小。而且规模也不大,学生的团员比例也相对较低。这样原因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目前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意识和选择意识增强,价值观多元化,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强。同时,由于缺乏健全的团员激励机制,一些学生认为早参加两年,晚参加两年都无所谓,相应削弱了学生入团的能动性。另外,一些高中团组织在发展新成员方面做得太粗糙,过程不规范,没有做到与初中团员发展衔接,没有一脉相承的底蕴。 3.4.2 加强团员的思想意识教育
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团员意识教育,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团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年龄和思想观念的特点,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的影响,比较脆弱,但也处于建立和重组的最佳阶段。对共青团组织情况的调查显示,对共青团的认识还很模糊;在入团目的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入团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发展,不是为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这有好处也有缺点。首先是他们感到荣幸,其中,少数学生认为入团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样的倾向不仅在团员发展中产生,也在后续的党员中产生。其中甚至有少数学生认为入团是为了随大流。我们要改正不良诱因,促进积极正向的动机。因此,要在中学生思想层面进行全面渗透,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和正确的是非观。
3.5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社区服务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使中学生在课外体验社会。现在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主要是由社区服务中心安排为依托,在学校可以联合社区服务中心这一区域符合中学校园文化和人文背景的各种活动,社区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与爱国主义思想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爱国主义行为的实践变得更加现实。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之中,可以使他们切身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快乐,感受新时代党和国家带给人们的改变,更大程度上丰富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体验。
4 结束语
总之,学校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要与教学相互适应,相互配合;要与家长建立好联系,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要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让团员与学生自主组织,发扬合作精神。针对中学生思想活跃、表现自我的特点;根据各年级生理、心理特点的变化,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树立模范标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坚持团体组织活动的多样性,营造舒适的教育环境,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大文.试析爱国主义的内涵、结构与功能[J].学术论坛,2006,(6).
[2]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1.
[3]寇萍萍.體验式教学方法在中学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4]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5]许戈.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6]孙勇.当代中学生政治信仰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7]张朦.当前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
[8]谢晓军.新时代高中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袁春霞.当前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8).
[10]黄颖芳.当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11]黄敏.新时期学校共青团的职能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