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C-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87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识别并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及其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研文献获取醒脑静入脑成分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入脑成分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Swiss 数据库对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同时通过CTD、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脑缺血靶点;进一步利用OmicShare平台对药物与脑缺血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及“入脑成分-脑缺血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对入脑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鉴定出龙脑、麝香酮、樟脑、莪术二酮等13种醒脑静注射液入脑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得到93个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包括MPO、PPARG、HMOX1、MMP2等.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neurotrophin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ignaling pathway)等可能是醒脑静注射液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主要途径.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得出代表性成分(栀子苷、莪术二酮、麝香酮)与治疗脑缺血潜在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结论 明确了醒脑静注射液的入脑成分,预测了入脑成分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并初步验证了其靶点,为深入阐明醒脑静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大戟脂(多脂大戟Euphorbia resinifera的树脂状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相C18、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紫外、高分辨质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国内外兴起“食花风”.关于花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观赏价值,其作为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剂型研制、毒理学等方面和作为食品、保健品的资源开发、营
一个衣衫槛褛的乡村男孩,趴在油灯下一字一句地给他的爸爸写信。那是男孩第一次写信。“爸爸,我已经九岁了,可我还不知道你长什么样,你能回来给我看一下吗,爸爸?”男孩出生六
期刊
目的 制备共载吉西他滨单磷酸盐(gemcitabine monophosphate,GMP)/紫杉醇(paclitaxel,PTX)的靶向纳米粒并对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金正均Q值法筛选GMP/紫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