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FMS样酪氨酸激酶3、NPM1和c-kit基因检测及临床研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chP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提取贮存骨髓涂片DNA的方法,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NPM1及c-kit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三种基因突变与AM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55例AML患者骨髓涂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和分子克隆方法对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及分析,记录患者疾病缓解、进展及生存时间。

结果

实验证实对于低温冻存、未经瑞特染色、未用化学方法固定的骨髓涂片标本及室温贮存、经瑞特染色脱色后的标本均能用苯酚∶氯仿∶异戊醇法成功提取DNA。从骨髓涂片中提取的DNA可用于PCR、直接测序和分子克隆测序分析。在55例AML患者中,FLT3-ITD阳性10例(18.2%),其中9例为杂合型突变,1例为纯合型突变。FLT3-ITD阳性组较阴性组完全缓解(CR)率低,无事件生存(EFS)和总生存(OS)时间短(P<0.05)。NPM1基因杂合型突变9例(16.4 %),全部为A型突变。10个月以内NPM1突变组患者EFS率比野生组高(P<0.05),19个月以内NPM1突变组OS率比野生组高(P<0.05)。9例NPM1突变患者中FLT3-ITD阳性3例,CR率由高到低依次为NPM1+ FLT3-ITD-、NPM1- FLT3-ITD-、NPM1- FLT3-ITD+、NPM1+ FLT3-ITD+(P<0.05),且NPM1- FLT3-ITD+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RR=1.250, P=0.005)。55例患者中,c-kit基因突变2例(3.6 %),分别为D816H突变型和D816V突变型;c-kit基因突变患者与FLT3-ITD阳性及NPM1突变患者无重叠。

结论

FLT3-ITD突变为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NPM1基因突变可能提示预后较好,NPM1- FLT3-ITD+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AML中c-kit基因突变率低,未见其与FLT3、NPM1基因突变重叠。

其他文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西方国家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采用标准R-CHOP方案化疗可达到治愈。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可从遗传学和分子学定义DLBCL异质性的时代,临床试验的目标是给予不同亚型患者合理的特异性治疗。原发性纵隔DLBCL是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类型,给予R-CHOP方案可达到良好疗效。但10%的DLBCL患者中存在myc基因重排,即使给予标准R-CHOP方案也存在预后不良,特别
随着JAK基因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研发出来,MPN量化评分系统被用于判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MPN的疗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选择、酪氨酸激酶对于MPN患者症状负荷的减轻等成为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议题。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工作。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4〕47
来那度胺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调节肿瘤微环境等多重作用。自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来那度胺可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以来,近期研究表明,来那度胺单药或联合治疗在其他类型淋巴瘤中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结合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的最新报道,对来那度胺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动态分析淋系恶性疾病(MLD)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变化,探讨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55例ML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30例、多发性骨髓瘤(MM) 16例;以1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XCR5+细胞(Tfh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及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程序性死亡蛋白1
早产儿绝大多数体重过低,且有肠道吸收功能不全等问题,故早产是造成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按摩对改善肠道吸收,增加早产儿体重有显著疗效。本文将总结部分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7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干预组(85例),分别口服降糖药物和应用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端粒保护蛋白1(POT1)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初发AML患者(病例组)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POT1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O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2例初发AML患者中,M1 2例,M2 14例,M3 12例,M4 14例,M5 17例,M6 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