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指标、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来源 :陕西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ao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以及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②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含量;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内骨密度(BMD)水平以及血清骨钙素(OC)、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等骨代谢水平;⑤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下肢静脉炎、创伤性骨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体内OC、PTH、BALP以及BMD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OC、PTH、BALP以及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下肢静脉炎、创伤性骨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例数均有减少,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有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以及下地负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采用经皮和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组与经肌间隙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测量两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经皮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和ODI评分方面,低于经肌间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经肌间隙组在
目的: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择期单侧股骨头置换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NG阻滞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组(P组)和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组(S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进行腰麻,P组患者在腰麻前30 min进行PENG阻滞,S组患者在腰麻摆侧卧位前30 min静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