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这次机会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人高兴,中国人高兴,全世界也都高兴。
  世博会已经办了一个半世纪了,功不可没。许多新技术的萌茅是在世博会第一次展示,以后发展成参天大树的。许多新产品第一次在世博会出现,就让世人惊艳,并且从此走向世界。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在这里互相交流,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这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大事。
  世博会第一次在中国这样一个亚洲的发展中大国举办,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次突破。
  世博会不能没有发展中国家。没有发展中国家,世博会就是不完全的世博会。
  发展中国家也不能没有世博会,发展中的中国更不能没有世博会。我们要腾飞干世界,就要面向世界,就要了解世界。要了解我们同世界的共同点,更要了解我们同世界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差异,了解别人走过的道路,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发现新的机遇。只有少数人了解还不够,还要有尽可能多的人了解,也要努力让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更多地了解中国。
  世博会在中国举办,为地球人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和平台。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站立起来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突飞猛进创造的奇迹。对于这些,世界有许多人实际上过去了解甚少,甚至还有许多误解在流传。
  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更为广大中国人不出国门就能了解世界提供了最好的窗口和平台。
  世博会也是一部百科全书。
  这不仅仅是指它的占地面积大,参展的国家和地区多,建筑的精美,展品的内容珍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看到许多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亲身感受这些科技成果的运用,看到人类生活的前景,这些都将激励我们更加振奋,更加努力学习,努力钻研,而不至于固步自封,停止不前。
  它可以使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多种多样的文化、习俗,增进我们理解、包容之心,更善于从他山之石得到启发,更好地和各种不同的人群交往,结交更多的朋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它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接触世界的多样性,缤纷多彩,必将有利于新的创造的进发。而不断创新,正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我们每一位公民,在新的世纪安身立命之本。
  在世博会,我们还可以亲身感受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的组织和管理。庞大的建设如何布局,交通、通讯、水电气和垃圾的流向,人流的组织、流动、疏散,处处都是学问。我们还可以看到每天在运行中的不断改进,休息椅的设置、遮阳、降温、对老弱病残的照顾、饮水、就餐,一个一个环节怎样不断地人性化。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这些被称为“小白菜”的年轻人(也有少数年纪大的),为了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了每天数十万国内外参观的人,无私地提供着周详温馨的服务,忍受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各种疲劳辛苦,面对各种事先可以想到和事先无法想到的各种有理和无理的要求,甚至面对少数人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始终奉献着他们的微笑。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年轻一代共和国主人的成长,感受到新的社会风尚的成长。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若干不如人意之处,看到有人在队伍中加塞,有人随地乱扔垃圾,有人冒充老弱病残骗借轮椅,有人不顾劝阻硬要触摸珍贵的展品,有人用饮水机的水洗手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想到,我们的文明还在成长过程之中,人们的自尊还需要培养。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还要付出禾噼的努力。
  总之,这是一次机会,一次难得的机会。利用好而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对于企业的文明建设必将大有裨益。
  可能许多企业已经想到组织企业的骨干和有关的工作人员前去参观。也l可能考虑把范围扩大到优秀的职工代表。至少可以鼓励、支持职工去参观,在节假日的安排、倒休等方面提供若干方便。
  重要的是组织参观过的人回厂用各种方式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做报告、座谈、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录象,展示各种纪念品等等。如果能够交流若干心得体会,提出一两条建议,那就更好了。
  可以相信,既入宝山,人们是不会空手回来的。
其他文献
有一位同志新任某五星级饭店经理,先到瑞士一家大饭店实习。他一去之后,首先的感觉是人家那里员工的福利待遇真好。不但工资水平比我们这里高出好几倍,而且员工还可以享受各种人性化的照顾,还有带薪的假期。接下来他又发现人家那里用人的总数真少,只有中国同等规模饭店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是对顾客服务的水平、周到的程度比我们这里用人多的饭店还要好。办法主要是两条,一是设施先进,一切可以用机器的地方都不用人工,自
给朋友家里打电话,接话的是稚嫩的女声:“您好,请问您找哪一位?”以后每次电话都是如此开头。朋友说,这是刻意训练的结果。后来孩子逐渐长大,在学校、在工作单位,亲和力都很强,人际关系良好,大家都很喜欢她。  不能说这孩子的成功只是因为这一句电话用语,但是她的成功肯定是由一件件类似的小事积累而成的。  30多年前,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受到破坏的社会道德关系亟待恢复,你斗我、我斗你的风气尚存。当时提倡“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