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艰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本文分析了对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困境的几点因素,探讨解决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教育难点的对策。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工作 困境 对策
班主任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德育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肩负着学生职业能力、文化素质、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多重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让诸多班主任都感到疲惫、失望与无奈,纷纷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慨。而只有找到症结所在,并且实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推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职业技术以及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影响职业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因素
1.生源因素
第一,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众所周知,中职生是初升高阶段成绩达不到普高线,无法升入普高就读的学生。因而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存在文化课成绩薄弱,行为习惯能力差等问题。由于中学阶段成绩差,得不到重视,因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自控能力弱,无法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破坏课堂纪律,甚至逃课旷课打架斗殴等,不仅危及自身,更是给周围同学造成了恶劣影响。第二,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由于社会的发展,当代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学表明,做事我行我素,追求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是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典型心态。而中职生对这一缺点暴露地较为显著,不听取班主任及教师的教育教导,成为一大通病。以上学生因素,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不可缺失的一大因素。学生无论是文化成绩薄弱还是行为品德缺点,除却生理因素的影响,便是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中职学生的父母大多已存在着“孩子不成器”的消极心态,将孩子送进中职院校,只是让他们在达到法定工作年龄之前能有个管理和消磨时间的地方,因而对孩子的文化学习和行为习惯不甚关心,造成了班主任教育“一头热”,家长态度冷冰冰的尴尬境地。
3.社会因素
首先,就业难。在当今这个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社会中,大量本科生、硕士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因而只有中专文凭的中职生在求职大军中越加显得无足轻重。如此的就业形式,使中职生形成了“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更无心学习,觉得只不过在学校里“混混日子”,毕业之后肯定得另寻出路。其次,社会信息复杂。网络的爆炸性发展,带来了各种纷繁杂乱的信息和资讯。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尚没有形成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弱,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中职生本身就存在着自控能力薄弱的缺点,相对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学校生活,“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对他们的诱惑力更加强烈。而此刻班主任那些“陈词滥调”“老生常谈”,更加显得“废话连篇”“一无是处”。
4.班主任因素
中职班主任由于长期面对的是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较为艰难。学生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且上述的三大原因导致问题解决起来较为不易,而学生往往是“屡教屡犯”,兼具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容易使班主任产生倦怠情绪,气愤至极时甚至会有听之任之“朽木不可雕也”的消极态度,使德育工作的开展缺乏激情与活力。
终上所述的四方面,已经形成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面对诸多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改变工作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策略,走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困境。
二、改善班主任德育工作困境的对策
1.严格要求,酌情教育
在现今以各种“鼓励”为主的社会意识潮流下,我们不能否认严格的作用。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从两方面贯彻学校规章制度。对自己,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带头做好表率作用;对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学生的违规问题。学生违纪违规,从一开始就不可纵容股息,班主任要做到公正不偏颇地处理所有违规违纪的现象,并且奖罚分明。这就使学生形成需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主张“严格”也并不意味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完完全全遵照校纪校规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而是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了解学生违纪违规及不良行为的原因。针对一些并非恶意或有意为之的情况,可以适当酌情谅解。例如,笔者班级曾有学生张某在早自习时迟到。了解其原因,是为了帮助同伴腿伤不便走路的同学回寝室拿遗忘的课本,而张某平时遵守校纪校规,极少有违反现象。因此,虽此番迟到,但仍就张某助人为乐的品质给与了一定表扬。
2.以诚待人,关爱有加
中学生,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高中青春期阶段容易表现出“叛逆”、藐视家长老师的教育等种种行为举止。家长诉苦,“叫他往东他偏往西”;老师摇头“满口答应却又阳奉阴违”,着实令人头疼。实则,是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承认,被肯定;他们更加渴望被关爱,被重视。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之时,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诚信诚意地关心关爱学生,用自己的一片真诚来感化学生。而不是发现学生缺点之后,一味地批评责备,应给予学生解释的机会,耐心听取。笔者有李姓学生,由于一时的莽撞,在男女生交往中违反了校纪校规。作为班主任,批评教育的同时,不乏悉心开导,并且不断暗示与鼓励“老师知道你是一时糊涂,你是个好学生。”该生最后吐露心声:“老师你这么相信我,我太感动了,是我对不起你。我绝对不会再犯错了。”由此判断此番德育工作应是成功的。
关爱学生,不是等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学生格外关注,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心理感受等,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状况,是否遇到瓶颈与困难,以便适时地表达关心与帮助。学生会体会到过去所没有过的老师的重视与关心,由此,便会心存感激,对班主任的教导也不再会抵触厌恶,甚至会谨记于心。
3.尊重学生,平等相待
传统的教育,往往都是老师教,学生听,显得老师“高高在上”。曾有炒得沸沸扬扬的“小学生为女教师打伞”的事件,便是一个反例。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注重分数的社会,中职生是学习的弱势群体,往往不被社会重视,自身也有沉重的挫败感。身为班主任,更不能轻视学生,甚至是蔑视学生,认为这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学生的内心都是希望我们这些师长及“大人”能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与决定。而班主任自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发表意见与表达想法的权利,尊重他们得当合适的决定与做法,甚至对老师不合适的的做法提出质疑的权利。而尊重学生,更要做到师生平等。平时应放低姿态,不可因为自己是老师,与学生课外就毫无交集。教育时应有威信,而日常生活可以适度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甚至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此的师生关系,便是和谐而成功的,能为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铺平道路。
4.找闪光点,激励后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职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家长的失望,老师的不关注,社会的不重视,造成学生自信缺失,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这些缺点,在中职学校的后进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的闪光点。或是动手能力强,或是组织能力优秀,或是人际关系融洽……不会存在所谓的“一无是处”的学生。班主任应发掘出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适时地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唤起学生的热情,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人一旦有了自信,也便有了把事情做好的志气,也就会对自己的各种行为心生约束,以求得到众人的肯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尽管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是只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创新教育手段,适当改变教育理念与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遇到问题应有耐心、有责任心、有关爱心地分析,全面、理性、辩证地处理。如此,才能使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德育教育效果斐然。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工作 困境 对策
班主任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德育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肩负着学生职业能力、文化素质、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多重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让诸多班主任都感到疲惫、失望与无奈,纷纷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慨。而只有找到症结所在,并且实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才能推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职业技术以及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影响职业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因素
1.生源因素
第一,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众所周知,中职生是初升高阶段成绩达不到普高线,无法升入普高就读的学生。因而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存在文化课成绩薄弱,行为习惯能力差等问题。由于中学阶段成绩差,得不到重视,因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自控能力弱,无法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破坏课堂纪律,甚至逃课旷课打架斗殴等,不仅危及自身,更是给周围同学造成了恶劣影响。第二,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由于社会的发展,当代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学表明,做事我行我素,追求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是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典型心态。而中职生对这一缺点暴露地较为显著,不听取班主任及教师的教育教导,成为一大通病。以上学生因素,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2.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不可缺失的一大因素。学生无论是文化成绩薄弱还是行为品德缺点,除却生理因素的影响,便是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中职学生的父母大多已存在着“孩子不成器”的消极心态,将孩子送进中职院校,只是让他们在达到法定工作年龄之前能有个管理和消磨时间的地方,因而对孩子的文化学习和行为习惯不甚关心,造成了班主任教育“一头热”,家长态度冷冰冰的尴尬境地。
3.社会因素
首先,就业难。在当今这个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社会中,大量本科生、硕士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因而只有中专文凭的中职生在求职大军中越加显得无足轻重。如此的就业形式,使中职生形成了“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更无心学习,觉得只不过在学校里“混混日子”,毕业之后肯定得另寻出路。其次,社会信息复杂。网络的爆炸性发展,带来了各种纷繁杂乱的信息和资讯。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尚没有形成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弱,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中职生本身就存在着自控能力薄弱的缺点,相对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学校生活,“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对他们的诱惑力更加强烈。而此刻班主任那些“陈词滥调”“老生常谈”,更加显得“废话连篇”“一无是处”。
4.班主任因素
中职班主任由于长期面对的是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较为艰难。学生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且上述的三大原因导致问题解决起来较为不易,而学生往往是“屡教屡犯”,兼具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容易使班主任产生倦怠情绪,气愤至极时甚至会有听之任之“朽木不可雕也”的消极态度,使德育工作的开展缺乏激情与活力。
终上所述的四方面,已经形成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面对诸多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改变工作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策略,走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困境。
二、改善班主任德育工作困境的对策
1.严格要求,酌情教育
在现今以各种“鼓励”为主的社会意识潮流下,我们不能否认严格的作用。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从两方面贯彻学校规章制度。对自己,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带头做好表率作用;对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学生的违规问题。学生违纪违规,从一开始就不可纵容股息,班主任要做到公正不偏颇地处理所有违规违纪的现象,并且奖罚分明。这就使学生形成需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主张“严格”也并不意味着德育工作的开展完完全全遵照校纪校规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而是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了解学生违纪违规及不良行为的原因。针对一些并非恶意或有意为之的情况,可以适当酌情谅解。例如,笔者班级曾有学生张某在早自习时迟到。了解其原因,是为了帮助同伴腿伤不便走路的同学回寝室拿遗忘的课本,而张某平时遵守校纪校规,极少有违反现象。因此,虽此番迟到,但仍就张某助人为乐的品质给与了一定表扬。
2.以诚待人,关爱有加
中学生,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高中青春期阶段容易表现出“叛逆”、藐视家长老师的教育等种种行为举止。家长诉苦,“叫他往东他偏往西”;老师摇头“满口答应却又阳奉阴违”,着实令人头疼。实则,是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承认,被肯定;他们更加渴望被关爱,被重视。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之时,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诚信诚意地关心关爱学生,用自己的一片真诚来感化学生。而不是发现学生缺点之后,一味地批评责备,应给予学生解释的机会,耐心听取。笔者有李姓学生,由于一时的莽撞,在男女生交往中违反了校纪校规。作为班主任,批评教育的同时,不乏悉心开导,并且不断暗示与鼓励“老师知道你是一时糊涂,你是个好学生。”该生最后吐露心声:“老师你这么相信我,我太感动了,是我对不起你。我绝对不会再犯错了。”由此判断此番德育工作应是成功的。
关爱学生,不是等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学生格外关注,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心理感受等,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状况,是否遇到瓶颈与困难,以便适时地表达关心与帮助。学生会体会到过去所没有过的老师的重视与关心,由此,便会心存感激,对班主任的教导也不再会抵触厌恶,甚至会谨记于心。
3.尊重学生,平等相待
传统的教育,往往都是老师教,学生听,显得老师“高高在上”。曾有炒得沸沸扬扬的“小学生为女教师打伞”的事件,便是一个反例。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注重分数的社会,中职生是学习的弱势群体,往往不被社会重视,自身也有沉重的挫败感。身为班主任,更不能轻视学生,甚至是蔑视学生,认为这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学生的内心都是希望我们这些师长及“大人”能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与决定。而班主任自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尊重他们发表意见与表达想法的权利,尊重他们得当合适的决定与做法,甚至对老师不合适的的做法提出质疑的权利。而尊重学生,更要做到师生平等。平时应放低姿态,不可因为自己是老师,与学生课外就毫无交集。教育时应有威信,而日常生活可以适度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甚至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此的师生关系,便是和谐而成功的,能为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铺平道路。
4.找闪光点,激励后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职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家长的失望,老师的不关注,社会的不重视,造成学生自信缺失,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这些缺点,在中职学校的后进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的闪光点。或是动手能力强,或是组织能力优秀,或是人际关系融洽……不会存在所谓的“一无是处”的学生。班主任应发掘出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适时地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唤起学生的热情,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人一旦有了自信,也便有了把事情做好的志气,也就会对自己的各种行为心生约束,以求得到众人的肯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尽管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是只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创新教育手段,适当改变教育理念与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遇到问题应有耐心、有责任心、有关爱心地分析,全面、理性、辩证地处理。如此,才能使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德育教育效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