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刍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培养学生能够听懂音乐,通过感知音响、体验情感,从中得到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增强其表现与创造音乐的愿望,最终全面提高其素质。那么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来欣赏音乐?
  
  一、学会聆听
  
  闭上眼睛,我们获得一个纯粹的听觉世界:窗外汽车的喇叭声,人声,鸟叫声……再仔细听室内闹钟的滴答声,屋外呼呼的风声,远处孩子的嬉戏声……什么样的场景,我们就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学校里书声朗朗;球场上呼声震天;市场上嘈杂闹腾;对着远山呼唤,你能获得空旷的回音。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而最能打动我们的恐怕是音乐了。世界上的音乐有千百种定义,但它首先作为声音的艺术,它离不开声音,离不开听觉,它是一个声音的世界,一个听觉的世界。我们要学会聆听进入音乐。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生敏锐的听觉,都有感受音乐的潜能,但我们却不一定有良好的听觉习惯,美妙的音乐不时在我们耳边响起,但我们或许很少仔细地倾听,与之擦肩而过。一位音乐家曾经说过:谁有音乐才能呢?当乐声响起来的时候,在聆听的一群人中间,那个眼睛发亮的孩子肯定是未来的音乐天才。是的,因为他有兴趣,他投入,他的大脑兴奋,思维活跃。所以学会聆听是欣赏音乐的第一原则。
  
  二、学会体验
  
  “体验”这一词汇用在音乐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必须通过体验才能获得的,例如:我们不可能学一个月游泳理论而不下水、一个月后自然会游泳;也不可能通过读一本书而自然会打乒乓球、会跳舞。因为这一切都必须通过体验才能获得。音乐更是如此。那么什么是音乐的体验呢?
  音乐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要你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放开自己,慢慢去倾听它、发现它、品味它,这就是体验。音乐是你一种心灵的选择,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方式,是一种发现自我并升华自我的途径。每当你在音乐中燃烧起生命的激情和无限的想象力,那是你又发现了内在于自己心底的一座宝藏。
  学会体验,首先要认识什么是音乐,音乐究竟表达什么。常有一种注解说音乐像绘画一样反映各种客观的事物,其实尽管音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各种客观景物,但音乐首先是和你的内心产生共鸣。正如歌德所说:“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那么音乐是如何直接针对心情的呢?因为音乐和我们的生命有着最本源的一致性,这就是都以节奏为其根本基础。可能有人会认为,节奏作为音乐的根本基础还好理解,怎么会又是生命的根本基础呢?见过心脏手术的人都会知道心脏手术后最重要的是让心脏恢复跳动,心脏跳动即是生命最本源的节奏。可见心脏跳动作为生命的根本基础是不无道理的。
  体验音乐其实开始时并不复杂,当音乐出现时,你需要的只是放松,让内心自己去体会音乐的情感和节奏,千万不要想在音乐中去寻找什么概念。就像解一道数学题似的,不要急于去解答,不要让头脑中太多的逻辑观念来干扰属于我们自身的体会能力。“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惟乐不可为伪”。音乐是袒露的灵魂,需要的仅仅是心心相通的愿望和能力。在音乐的情感中,音响只是音乐情感的一种符号,而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将音乐音响和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才是音乐情感本身。学会体验,就是要进入音乐情感的本身,学会在音乐中投入情感,学会让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
  
  三、学会理解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很多民歌,也很熟悉它们的旋律,如《敖包相会》、《牧歌》。我们以为自己理解了草原的歌,但当你真正置身大草原,真正来到蒙族人的敖包跟前,当鄂尔多斯婚礼上的祝酒歌和着浓烈的酒,当月夜草原芳香气息伴着感人的长调,当这一切萦绕于耳,沁入心田,此时你会明白过去对草原的歌理解得多么肤浅。即使你含泪地唱了,但仍觉肤浅。因为你仍然未曾经历草原的暴风雪,未曾经历牧人的生活,你只是接近了,接近了过去以为自己已经熟悉了的歌,接近了那高亢、辽阔、深情、延绵起伏的旋律。可见音乐包含了许多,却又像一位神秘的女神轻易不掀开她的面纱,让你看到她动人的容颜。这里讲的是更深一层的理解,当然你只有了解它的文化历史背景,去真正地触摸它,才能更深地理解它。
  我们的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这更加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作品。因为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很多取材于历史事件或民间风俗、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春节序曲》等这些名曲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所创作的《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春节时热烈欢腾、放歌狂舞的场面。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乐曲采用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你对所要教授的音乐毫无真切的体验,或者你根本不向学生诉说音乐背后的故事,那么你对学生就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帮助。所以说,音乐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一种文化,进而去了解一种文化。音乐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共享全人类的音乐,更要帮助学生通过音乐去寻找中华民族的灵魂。
其他文献
摘 要:“六点五步法”融教于训,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以训促教的效果。“六点五步法”,既不是简单的只训不教或只训少教,也不是重实践轻理论的作法。“六点五步法”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六点五步法” 教学 探讨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特征决定了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应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考他们已有的技能和知识,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促使学生培养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究的思路,增强学生探索真理的勇气,敢于创造,敢于发明,敢于发展。本文以《勾股定理》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看似平凡却精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迪学生创造性地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双语教学效果作了评价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 双语教学 效果 限制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加,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已成必然。为此,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教
摘 要:本文论述了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合作学习最能使学生体现自身价值,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合作 合作学习的价值 培养 建构环境 角色转换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它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而美术教育应当成为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  鉴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