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胡玫:学者丈夫相信我没有“潜规则”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初,历史巨片《孔子》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导演胡玫再次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鲜为人知的是,胡玫的丈夫何新是著名学者,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他甘愿回归家庭;当胡玫遭受一连串风波和打击时,他又用男人海洋般的情怀为妻子拨开迷雾……
  
  牵手学者丈夫,名导演勇敢做妈妈
  
  1991年6月,中国电影家协会、当代电影杂志社等几家单位联合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胡玫电影作品研讨会,与会者几乎全是中国电影界的权威人士和著名学者。大家对胡玫一片溢美之词,只有一个叫何新的青年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胡玫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法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画面可以再拍得唯美一些。
  何新这种“不合时宜”的声音引起了胡玫的注意,她认为能在这种场合说真话的人是真诚直爽的,决定交这个朋友。
  两人聊得十分投机,何新告诉胡玫,他是浙江温州人,因为不满大学里呆板的教学方法,大一没读完就主动退学了,主要靠自学成才,后来因为在经济、历史、考古等方面的造诣而被破格提拔为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胡玫很欣赏他的特立独行和才华横溢,两人此后一直保持联系。
  次年2月,何新主动约胡玫到北海公园,向她表白了爱慕之情。曾经感情受挫的胡玫顾虑重重,何新一把抓住她的手说:“那段情感挫折不是你的错,我觉得经历过情感沧桑的女人更值得珍惜。”他的勇气和真诚感染了胡玫,她勇敢地接受了他的感情。
  1993年,两人组建家庭。
  婚后,胡玫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一边拍戏一边打理生意,何新则继续钻研学问。
  1996年2月,胡玫接到北京通道文化公司制片人罗浩的电话:“我们准备投拍长篇历史电视剧《雍正王朝》,海选了11位导演都不满意,我们想请你执导。”胡玫从来没有执导过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有些忐忑地说:“我看看剧本再说吧。”
  整个春节期间,胡玫都沉浸在剧本中,精辟的对白、鲜明的人物以及史诗般的结构令她热血沸腾,但她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部电视剧,有些焦虑不安。对清史颇有研究的何新看出了妻子的担忧,鼓励她说:“你才华横溢,什么电视剧不能拍?况且我还能给你当顾问呢。”
  丈夫的支持给了胡玫勇气和信心,她大胆地接下了这部戏。此后,夫妻俩一边看剧本,一边探讨电视剧的叙事手法和结构。戏里人物众多,线条繁杂,何新就整理出故事主线及人物的定位、关系,有了他这个编外顾问,胡玫拍摄起来得心应手。
  1998年10月,《雍正王朝》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了收视狂潮。
  就在这时,胡玫发现自己怀孕了。已经40岁的她很想生下孩子,却又担心高龄产子风险太大,心里十分不安。49岁的何新虽然早就盼望着做爸爸,但深爱妻子的他决定尊重她的选择。
  一个星期后,何新接到母亲的电话:“听说胡玫怀孕了,我们太高兴了,我做梦都想抱孙子。”何新说:“妈,胡玫40岁了,怀孕生孩子有风险,我们不想要这个孩子。”何母在电话那端哭了起来,何新只好不停地劝慰她。
  放下电话后,何新歪倒在沙发上,泪流满面。那一刻,胡玫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她觉得如果因为自己不想承担风险而剥夺丈夫成为父亲的权利,太残忍了。她改变了主意,决定生下宝宝。
  
  有一种挚爱叫支持,名学者甘当“家庭妇男”
  
  1999年6月,胡玫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地生下儿子乐乐。一周后,何新接母子俩回家,并对胡玫说:“你现在主要的任务是休息,我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好你和儿子。”
  何新以前很少做家务,如今却全权负责照顾胡玫母子。胡玫喜欢吃鱼,他就变着花样做红烧鱼、清蒸鱼、糖醋鱼。他小心翼翼地给儿子洗澡、换尿布、喂开水,哄他睡觉……他认为为妻儿做的每一件琐事都是他的幸福和快乐。
  休完产假,胡玫的身心恢复到了最佳状态。2000年春节一过,她就要去天津拍摄电视剧《忠诚》,不得不给半岁的儿子断奶。临走那天,她看到丈夫系着围裙,坐在沙发上给儿子喂牛奶,而儿子边哭边将牛奶吐得满身都是,她拎着行李,说什么也迈不开步子。
  这时,何新抱着孩子走过来,对她说:“你走吧,剧组的工作耽误不得,你放心,我会把孩子和家里照顾好的。”胡玫这才含泪走出家门。
  中年得子,乐乐成了何新生命里最重要的部分。为了让儿子更多地享受父爱,同时也为妻子提供一个稳固的后方,何新辞去中国社科院的工作,回家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家庭妇男”。
  作为导演,胡玫常常一走就是三四个月,甚至大半年。2002年10月,她在安徽黄山执导电视剧《芬尼的微笑》,何新带3岁的儿子去探班。几个月不见,儿子长高了也长胖了,一口乳牙长得洁白而整齐,胡玫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没想到,儿子却轻轻地叫了她一声“阿姨”,坚强的她心痛得泪如雨下。
  何新心里五味杂陈,认真地对胡玫说:“虽然你工作忙,但你也不能生生割断对孩子的母爱,这样对孩子不公平,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丈夫的话让胡玫陷入了沉思,她意识到了母爱对孩子的重要性。此后,不管工作多忙,她都坚持每个月抽时间回家看儿子,实在没有时间,就让丈夫带儿子去剧组看她。
  2003年6月,胡玫接拍58集大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这部剧作让她的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度。她先后荣获“飞天奖”最佳导演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并当选中国十大优秀女导演和双十佳电视剧导演。胡玫知道,这些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丈夫的心血,为她受苦的是丈夫呀!
  2005年5月,胡玫在山西执导《乔家大院》,何新带儿子来探班。父子俩刚来不久,扮演乔致庸孙子小栓的男孩就因为生病回家治疗去了,胡玫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演员,着急得不得了。何新知道后,指着在院子里翻跟头的乐乐说:“乐乐与‘小栓’年龄相仿,何不让他试试?”胡玫一拍脑袋:“是呀,为什么放着现成的小演员不用?”
  因为乐乐要拍戏,父子俩在剧组住了足足一个月,这是他们一家三口相聚最久的一段时光。
  这年9月,胡玫的父亲患了胃癌,胡玫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却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在父亲面前尽孝,她很矛盾也很痛苦,经常以泪洗面。何新安慰她说:“乐乐已经上学,不用我操太多心了,我可以抽更多时间照顾爸爸。放心吧,你不在身边,我也会把爸爸照顾好的。”
  丈夫的体贴和善解人意让胡玫十分感动。
  
  打击接二连三,夫妻同舟共济真爱依旧
  
  何新尽心尽力地替胡玫尽孝。
  他每天待在医院里将近10个小时,耐心地给岳父洗脸、做饭、擦身子……在他的照顾下,老人精神状态不错,而且身上的衣服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
  尽管院方和亲人全力救治,但老人的生命火花还是一天天地减弱。2007年3月30日,老人生命垂危,医生下了两次病危通知,正在江西瑞金拍摄电视剧《浴血坚持》的胡玫赶回了北京,和丈夫守在病床边。
  老人有气无力地对胡玫说:“我这个病可害惨何新了,小玫,何新虽然是我的姑爷,但是待我和亲儿子没有什么区别,你以后可要善待他!”胡玫将父亲的手贴在脸上,无声的泪水浸湿了父亲的手……
  三天过去了,老人陷入昏迷状态。父亲的病情让胡玫心急如焚,而远在瑞金的剧组同样让她牵挂。《浴血坚持》是一部气势磅礴的战争大戏,剧组有上千名演职人员,仅一天的开支就达百万元,她担心这样下去会拖累大家,一时间如坐针毡。
  何新理解妻子的焦虑,劝她:“那边有那么多人在等你,你赶紧走吧。”
  胡玫刚回到剧组,老人就安详地走了,何新考虑到胡玫的处境,对她隐瞒了这个消息。直到几天后处理好了老人家的后事,他才通知胡玫。胡玫赶回北京,在父亲的灵位前长跪不起:“爸爸,我对不起你,没有尽到女儿的责任!”何新安慰妻子说:“爸爸是位老红军,他不想因为病情耽误你的工作。弥留之际他还问你的工作进度,你把这部戏拍好就是对老人家最好的祭奠。”
  这年7月,胡玫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拍完了《浴血坚持》。然而,她还来不及喘口气,她的黄金搭档池小宁就因肝癌去世了。这些年来,她的影视剧几乎都由他担任总摄像,两人的情谊十分深厚,他的离世让胡玫悲痛欲绝。
  痛定思痛,胡玫蓦然悟道:生命太短暂了,只有珍视生命,才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于是,她推掉了不少片约,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丈夫和儿子。
  2007年12月21日,北京某网站刊登了一则题为《我曾经被导演胡玫潜规则过》的新闻。一个署名“丁军”的男演员在博客中写道:2000年,我通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朋友认识了胡玫,不久我突然接到胡玫的电话,她说要请我吃饭,当我赶到锦江富园7118房间时,发现只有胡玫一个人。她喝了很多酒,絮絮地诉说工作压力和生活的不容易,在她的引诱下,我们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全国各大网站和报刊纷纷转载这则新闻,胡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她既惊讶又气愤:自己和丁军只见过一次面,当时丁军的妻子也在场,事情怎么变成这样?
  那段时间,胡玫几乎崩溃了,精神状态极差,何新也受到了波及:家里的电话成了热线,一些人打着安慰他的幌子探听他们的隐私;每次出门,他都感到背后刺一样的目光……虽然这一切令他痛苦,但他始终保持理智,相信妻子是清白的,从没有埋怨过妻子。
  随着外界的炒作愈来愈烈,胡玫的痛苦一天天加深,何新的百般安慰也不能让她重展笑颜。何新明白,只有还妻子一个清白,挽回妻子的声誉,她才能真正从精神上站立起来。
  2008年6月,何新为妻子聘请了律师,准备与肇事者对簿公堂。律师经过调查后,告诉胡玫夫妇:锦江富园酒店根本没有7118房间;熟悉胡玫的人也证实,2006年之前,胡玫不认识丁军,从来没有为丁军推荐过戏,丁军也从来没有在胡玫的戏中扮演过角色。
  拿到证据后,何新准备通过法律还妻子清白。
  就在这时,丁军在网上发表道歉声明,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那篇文章并不是自己写的,他也不清楚是何人所为。谣言不攻自破,胡玫和何新没有追究对方的责任。
  在丈夫的支持下,胡玫挺过了一连串的打击和挫折,继续坚强地在艺术之路上探索前行。
  这些年来,何新虽然回归家庭,但他并没有放松自己,相继写出了《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等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他还应邀与美国、古巴、日本等国家领导人探讨国际经济形势与走向,这奠定了他在中国学术界的特殊地位。
  何新与胡玫这对夫妻举案齐眉,比翼齐飞,在演艺圈被传为佳话。
  (编辑:周 末zhoujingsky@163.com)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