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4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兴趣,使学生想学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 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引入新课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天性,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其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改变以往教法,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时就有学生急于寻求能够把字打得又对又快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他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巧设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网络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加要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在11月13日召开的国家标准《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审定会上,来自中国商业联合会、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信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标准委、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