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微传播与诗歌的现代发展

来源 :东南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产品在满足人们一般需求的同时也应能引导思想和观念的正确走向,倡导诗歌创作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本文通过对诗歌创作的现象考察,分析了诗歌与微传播的契合关系,围绕视听微传播时代下诗歌创作如何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意涵表达与形式创新方面的个人意见,并阐释了诗歌精神在社会心理建设上的积极影响。文章亦着眼实际,从商业化运营角度探究了诗歌发展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近年来在影坛大放异彩的新锐台湾导演,黄信尧在故事电影《大佛普拉斯》和《同学麦娜丝》中都表现出对经典对比叙事的鲜明偏爱。从最基础的视听语言布局,到剧作结构的雕刻以及具体的人物形象呈现,对比贯穿于电影生产立场和情感的整个过程。通过这种解构色彩浓厚的叙事,导演在声光变奏里营造了荒诞氛围,以情境交锋和角色反差为观众圈画出反思空间,在传达世事无常感叹的同时,完成了带有明显现实指涉的批判表达。
观影作为一种在特定场合与时间下集聚的集体行为,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仪式”。电影作为一种意义生产模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强有力的思想载体,在推动社会聚合方面担任重要角色。《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庆档上映,电影运用仪式化传播方式,传播了家国情怀的仪式性内容,使观众燃起了对家国的归属感。